来自民盟贵阳市委员会的界别提案提到,地摊经济在促进消费、推动就业、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贵阳贵安在地摊商贩管理上,仍面临流动商贩监管难、产品质量监管难、安全生产监管难等问题。
民盟贵阳市委员会建议,可由综合执法部门牵头,梳理地摊商贩管理涉及的部门和职责,制定专项地摊商贩管理工作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定期多部门会商、定期联合执法、常态化管理的工作制度。
由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牵头,制定地摊商贩准入制度。简化商贩备案程序,让商贩“零”成本进入市场;进一步细化优化商贩经营规范条例,让执法部门有据可依、严格监管;明确奖励、处罚、清退等机制,可对优质商贩给予奖励,对不良商贩进行罚款、清退,助地摊市场良性竞争、激浊扬清。
建议探索“数字化、智能化、可追溯”的监管办法。在有一定基础的区域探索地摊商贩数字化管理,搭建地摊市场管理平台,为商贩和摊位赋码,扫码经营,管理部门通过平台即可掌握商贩、摊位动态及售卖信息等情况。执法监管过程中,相关部门可将发现的问题、整改要求扫码记录到平台,商贩整改后可在平台上传整改情况,实现永久可追溯跟踪;消费者可通过商贩二维码对违规经营等问题进行投诉;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进一步赋能数字化管理,对无码(无备案)商贩、问题商贩进行针对性监管,实现高效管理。
建议由综合执法部门牵头,各街道、社区全面摸清辖区内各地摊市场摊位数量、容积,严控地摊数量,加强地摊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如厕所、标识标牌等。同时,加强市民需求调研,通过政策引流、补贴引流等方式,引导商贩就近到有需求、供给弱的区域摆摊设点,为市民提供便利。
记者 杨雪梅 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