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我军后勤保障部门展示了刚刚装备至一线部队不久的17式防寒保暖套装。这型单兵防寒保暖装备采用当今国际上最顶尖的御寒科技,重量轻,体积小,防护效果却不输旧型号。
不惧极寒的单兵帐篷17式单兵一体化帐篷的设计标准非常高,足以抵御零下40摄氏度的极端低温。在配合相关的个人防寒设备,既能够抵御严寒,又不影响战士作战,完全能够满足我国部队在高寒地区的作战需求。
17式单兵帐篷之所以性能如此出色,与其配置的新型睡袋是分不开的。该型睡袋采用了高度集成化的设计,集防潮垫,防水层,保暖层于一身。其袋身采用多层设计,内含高质量天鹅绒,能为我军官兵提供最佳的保暖效果。
除了材料,新型睡袋的结构也很有意思,头部位置采用了框架结构提供支撑,这就可以将战士的身体完全包裹在睡袋内,阻止热量流失。要知道在高寒地区,裸露的皮肤极易被冻伤,新型睡袋这完全解决了这种问题。
当然,为了适应驻守其他地区部队的需求,17式单兵防寒装备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所谓模块化,是官兵可以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移除保暖层,防水层,安装防虫防风沙等不同用途的配件。
为了应对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现代战争,17式单兵帐篷的布料都经过了防红外处理。美军等西方军事力量将夜视仪普及至单兵的工作已进行了30余年,其基层部队的夜战探测手段极为先进。而防红外处理是降低布料在夜视仪视野中可视度的必要举措。
没有经过防红外处理的布料,在西方军队普遍装备的第三代微光夜视仪下,会产生出极其耀眼的反光,配备夜视仪的士兵,在数公里外就可以依靠反光发现部队营地。除了17式帐篷,我军目前配发的所有新型单兵装备也都经过了防红外处理。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防寒服我军新型防寒服在设计上参考了美俄两军的同类产品,是一款博采众长的大成之作。我国领土纬度跨度很大,一些驻守在高寒地区的解放军部队对防寒服装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新型防寒服出现之前,我军部队大多将老式军大衣作为主要御寒衣物。但军大衣十分沉重且长度过长,穿时对官兵动作的灵活性有很大限制,影响其施展各种战术动作。
在军大衣出现的年代,我军单兵装具都还采用携防分体的形式,而如今我军已基本普及了携防一体的单兵装具,军大衣作为一种过时的单兵装备,已经很难适应当下的战争形态。
新型防寒服则完全不同,版型上新型防寒服遵循了人机工效,符合我军官兵的身型特征。不会对肢体的灵活性有所限制。同时注重战术和功能的设计,也让解放军单兵的携行能力有所提高,在保证舒适性的前提下也能够适应战场环境。
御寒主力防寒靴双足的健康是战场上保证士兵战斗力的关键。虽然我军早已实现机械化,摩托化。但徒步行军依然是战场上必不可少的转移手段。双脚也是战士们损伤最大的部位。
朝鲜战争中,美军因严寒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就有不少是因为脚部冻伤,导致士兵失去战斗力。我军当时虽然因为条件有限,无力为部队配备更多的防寒装备,但也意识到脚部保暖的重要性。
新型防寒作战靴就是我军在单兵脚部防寒研究上的最新力作。采用了耐低温发泡中底等新型保温材料,保证脚部温度,促进血液流动,预防肢体坏死冻伤。
关键部位还做了防踢防磨处理,对脚趾等部位拥有优异的防护性,能够适应战场严苛的使用环境。由于其许多设计参考了民用户外靴的经验,所以舒适性也有了很大提升。
新型防寒装备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高原地区的我军边防部队一直承受着不小的国防压力。邻国不断在领土完整这一问题上挑战我国底线。为了提升边防战士的战斗力和提供更完善的后勤保障,新型单兵装备的出现迫在眉睫。
同时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必在国际舞台上展露更多头角。尤其是提升我军在世界热点地区的存在,维护我国核心利益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而极地俨然已经成为各国争锋相对,现实存在的新热点。
我国至今还没有一支专门建设的极地作战部队,而美俄双方早已走在了前头。
美军一直将阿拉斯加靠近北极圈的地区作为其陆军、海军陆战队两个主力作战部队打造极地作战能力的演训场,大量新型极地武器装备也再次进行实验。
俄军则是早已打造了专门的极地部队,拥有一整套用于极地作战的武器装备,战力十分可观。
我国虽然没有争夺地区霸权的心思,但为了保护相关利益,也应当提前准备,重视起解放军部队在极地环境下的作战训练和相关配套。
17式单兵防寒装备的列装便可以看作解放军叩开极地作战大门的问路石。不远的未来,我们或许就可以看到,一支穿戴了我国新型单兵防寒装备,驾驶国产极地作战载具的解放军极地作战部队,出现在广阔的极地舞台上。
边防部队最辛苦,他们理应得到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待遇。[横脸笑][横脸笑]
看的我是热泪盈眶啊!我们当兵的时候要是能穿上这样的御寒装备就好了![点赞][点赞][点赞]
好!
这种东西民用领域也是大有可为啊,现在这么多喜欢出去露营的
请问那里可以购买到
一定要简节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