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牌退市,又一地产大雷炸了

EMBA 2024-11-16 00:15:14

昔日千亿房企,上市地位化为泡影。

双十一,这个本属于购物狂欢的节日,对祥生控股而言,却成为了一场噩梦。

在2024年的这一天,因未能及时达到复牌要求,祥生控股被港交所无情地摘牌。股票代码02599.HK,从此在股市的舞台上黯然退场。千亿房企的辉煌,就此戛然而止。

从浙江诸暨的小小地产公司,一跃成为全国30强,祥生控股的崛起曾让人惊叹,但其陨落的速度却更加惊人。转瞬间,这家千亿房企的荣光便如泡沫般破灭,退市的命运来得如此之快,让人不禁唏嘘。

面对退市的铁锤落下,祥生控股并非没有挣扎。联交所曾向其伸出援手,给予复牌指引,希望它能重振旗鼓,重返市场。但祥生控股发布的6份季度更新公告,尽管频繁,却未能触及复牌的门槛。

最终,祥生控股选择了沉默,没有提出覆核,无声地接受了被资本市场抛弃的命运安排,黯然退场,成为历史的注脚。

祥生控股,这个曾经响彻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巨头,如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寻找往日的辉煌。

被誉为地产界的“黑马”祥生控股的传奇,始于浙江诸暨。在当地,有一个名字响彻云霄——“陈半城”,这是人们对陈国祥的尊称,也是祥生控股传奇的开始。陈国祥的足迹,从酒厂技术员起步,跨越针织厂厂长,再到实业公司总经理下海创业,从卖尼龙袜、尼龙丝开始,逐渐积累起第一桶金。1995年,他以祥生地产的名义,开发了首个房地产项目——诸暨祥生滨江花苑。这个项目的大获成功,标志着陈国祥在房地产领域的正式起步。随后,祥生在诸暨迅速崛起。从新世纪花园到福田花园,再到君城和云境系列,楼盘遍布全城,成就了“一部祥生史,半座诸暨城”的佳话,陈国祥也因此被冠以“陈半城”的称号。但祥生的野心不止于此,在陈国祥的带领下,祥生控股的版图迅速扩张,从诸暨走向全国。2014年,祥生控股将总部迁至杭州,这一跃,标志着其从地方巨头向全国房企的华丽转变。2015年,祥生地产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大关,这一成就让业界瞩目。2018年,祥生控股销售额进一步增至1029.2亿元,跻身行业前30强。祥生控股的崛起速度,令人咋舌。短短三年内,从百亿到千亿,创造了业内用时最短的纪录,成为地产界的“黑马”,其传奇故事在业界传为佳话。不过,彼时的陈国祥并未急于将祥生控股推向资本市场,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将集团的未来交给了下一代,他的儿子陈弘倪。2019年,年仅37岁子陈弘倪,接过了祥生地产集团的帅印,成为总裁,继续推动祥生控股的发展战略。直到2020年,祥生控股才正式在港交所敲钟市上市。并在当年创下了多项纪录,包括年内聆讯上市最快房企、TOP30最后上市房企、2020年IPO规模最大房企等。成为当年内地销售规模千亿级房企中最后一家上市的公司。这一举动,不是急于求成的结果,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布局。随着祥生控股上市,公司也迎来高光时刻。在祥生控股上市当天,公司总市值一度达到167.7亿港元,陈国祥家族所持市值超过110亿元,一跃成为福布斯杂志富豪榜上的亿万富翁之一。他的成功,似乎验证了那句老话:“富贵险中求”。在房地产市场的狂潮中,祥生控股曾是那匹最快的黑马,但在风险的泥潭中,它却未能幸免于难。

退市的钟声响起,从神坛跌落祥生控股,这个曾经的房地产巨头,其兴衰史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狂飙突进的一个缩影。快速扩张的后遗症,如同定时炸弹,最终在调控的风暴中引爆,让祥生的辉煌戛然而止。从1995年成立祥生地产,到2018年销售额突破千亿,祥生控股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这种速度背后,是对资金的极度渴求和对风险的漠视。为了快速抢占市场,祥生不惜重金拿地,高杠杆融资。这种高负债的运营模式,虽然短期内带来了快速增长,但也埋下了债务危机的种子。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整体调控,祥生的业绩开始下滑,高负债的经营模式,让它在金融紧缩的大环境下不堪一击。市场的调控,更是让祥生控股雪上加霜。而管理层的失策,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17年净负债率高达1380%,即便是在随后的几年里有所降低,但其负债水平仍然高得惊人。此后随着房地产行业调控不断收紧,特别是“三道红线”政策的出台,祥生控股的资金链开始出现问题。2021年,祥生控股经历股价暴跌,市值一日蒸发超50亿港元。尽管公司董事会表示运作一切正常,但债务压力已经开始显现。2022年,因未能按期支付2亿美元优先票据的利息,祥生控股正式宣告违约。

违约的消息如同一颗炸弹,炸开了市场的平静,也炸碎了祥生控股的未来。这一事件,成为了祥生控股走向衰败的转折点。祥生控股试图通过变卖旗下项目、收缩战略等自救行动来挽回颓势,但这些努力在巨大的债务压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此外,管理和运营上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关键团队人员的辞任,使得公司及其核数师难以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剧了危机。业主维权事件频发,楼盘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业主的不满和抗议,成为了祥生控股高歌猛进背后的悲歌。祥生控股的债务危机,最终导致了其退市的命运。2023年,祥生控股预计无法按照港交所的规定在3月31日前刊登2022年全年业绩,由此引发停牌。此后,公司又无法按时披露2023年中期业绩及2023年年度业绩,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公司股票也持续停牌。在这期间,创始人陈国祥的离世,让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企业更加摇摇欲坠。退市,这个曾经不可想象的字眼,如今却成了祥生控股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遭银行追债,总部被法拍曾经的辉煌,如同过眼云烟。在房地产行业的惊涛骇浪中,祥生控股这座曾经的巨轮,如今正摇摇欲坠。曾几何时,祥生控股在地产界威震四方,然而现在却沦落到被银行追债的凄凉境地,其杭州总部的办公室也难逃厄运,被送上法拍台。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祥生控股盲目扩张、负债累累。盛宴过后,留下的只有满地狼藉。高额的债务,如同沉重的枷锁,将祥生控股拖入深渊。民生银行的追债,不过是压垮祥生控股的最后一根稻草。总部被法拍,更是将尊严和荣誉扫地出门。这一幕,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繁华落尽。在阿里资产的法拍名单上,杭州市江干区瑞晶国际商务中心的三套豪华办公室,即2701室、2702室、2703室,连同其内部装修,被无情地挂出。曾经的高楼大厦,如今却成了他人的盘中餐。这些办公室,曾是祥生控股权力的象征,现在却成了法拍的对象。总建筑面积达1035.61平米,评估价高达3493.24万元,起拍价却仅为2445.268万元。窗外的钱塘江景色,如今成了祥生控股衰败的讽刺背景。这场法拍的幕后,是祥生控股与中国民生银行有限公司绍兴分行之间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执行标的额约2027万元。如果拍卖顺利,所得金额或许能够覆盖债务,但对于祥生控股来说,或许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挽回其坠落的颓势。这一幕,不仅是祥生控股财务困境的直接体现,更是其从巅峰跌落的明显标志。债务如山,盲目扩张必遭惩罚;市场的冷酷,莫过于此。回顾祥生控股的发展历程,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了它的衰败?是盲目扩张的野心,还是对市场规律的漠视?或许,这一切都源于祥生控股的贪婪与短视。现如今,陈弘倪和他的团队,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曾经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艰难的挑战。祥生控股的疯狂扩张,也最终证明了一个残酷的真理:在商业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高速增长,也没有不计后果的扩张。当风险的钟声敲响,那些曾经高歌猛进的企业,最终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悬崖的边缘。祥生控股,能否挺过这一关,重拾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2582
评论列表

EMBA

简介:聚焦EMBA企业家、投资人等精英人士,商学院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