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近现代杰出人物简介,都是值得缅怀的先辈们!(第三篇

于禁说过去 2024-04-09 03:06:11

曹言行(1909-1984),山东省招远县雀头孙家村人,土木工程专家,建国初期基本建设计划和规划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者之一。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任八路军驻山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办事处副处长。曾担任八路军延安总司令部高级参议。抗战胜利后曾任晋绥边区行署第七分区专署专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家城市规划局局长,基本建设局局长,中国驻越南经济代表等职。

于寄愚(1909年-1991年),原名于海,山东蓬莱市安香于家村人, “三军二路”发起人之一。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回到家乡,以教学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2月,参与领导和指挥蓬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起义部队副指挥。同年7月,调任《大众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后历任中共冀鲁边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鲁中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文委书记,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部长,华东文联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牟宗三(1909年4月25日-1995年4月12日),字离中,山东省栖霞人,祖籍湖北省公安县。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新儒学八大家”之一。1933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先后任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以讲授逻辑与西方文化为主。1949年,赴台北师范学院与东海大学任教。1954年受聘为台湾地区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1960年应聘至香港大学主讲中国哲学。1968年由港大转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哲学系主任。1974年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任教于新亚研究所。其后又任教于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中央大学。1984年荣受台湾地区行政院国家文化奖章。

王鼎臣(1910年-1942年),名廷勋,字鼎臣,号德武,曾化名王鼎成,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张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掖县第一位中共党员和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38年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领导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后任中共晋冀鲁豫第六地委委员、公署公安督察处处长。1942年12月,在带领专署机关突围中牺牲。

于一心(1910年-1942年),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县上庄村人,抗日烈士。原在威海太平庵小学执教,1938年3月27日与其弟于己午投笔从戎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肩负着开辟大泽山根据地的使命,赴平度西海军分区任参谋长,为团结招、莱、平、掖各县人民抗日作出了很大贡献。1942年12月在反“扫荡”中牺牲。

李学忠(1910年-1936年8月),又名李宗学,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早年到东北谋生。后在吉林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赴苏联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冬回国,到东满工作。1935年初,任中共东满特委组织部长。同年3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1936年3月,中共东满特委改为中共东满省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任省委委员和军政治部主任。7月,中共南满省委成立,当选为省委委员。8月,率部到达抚松县大碱兵工厂密营执行任务时,遭日军袭击,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6岁。

李大同(1911年-1995年1月5日),山东省招远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直属政治部副主任,中南军区干部部办公室主任,军委总干部部办公室主任,军衔奖励部奖励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干部部部长,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工程兵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梁鸿云(1911年-1937年8月14日),山东省栖霞市观里镇大山口村人。中国国民党空军抗日英雄。1930年至1934年期间在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央航空学校第二期学习。毕业后晋升上尉,任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四中队副队长。八一三事变后,1937年8月14日奉命驾机出动,轰炸上海日军司令部及海上敌舰,炸毁敌舰一艘后,与敌机发生激烈空战,遭日机袭击后,带伤返回机场,因伤重牺牲,是抗战中牺牲的第一名中国空军军人。国民政府国防委员会追认梁鸿云为少校副队长,授予空军英雄称号。国民政府国防部将每年8月14日定为中国空军节。

汪雅臣(1911年-1941年1月29日),山东蓬莱县人,中国共产党员,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九一八"事变后,他树旗抗日,组织"双龙队",开辟了五常抗日游击区。1934年,汪雅臣被推举为各抗日队伍联合成立的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首领。1935年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改编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率部队在五常、舒兰、榆树等地作战,沉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1941年1月29日,在蛤蜊河子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年仅30岁。

张寰旭(1912年-1942年),又名张焕旭,字寅东,莱阳县(今莱阳市)高格庄乡大泊子村人。1933年高中毕业后在灵湖小学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底去胶东抗大学习。翌年春到掖县三支队任政治委员。1939年10月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一团政治委员。后任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独立团和十六团政治委员。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0余次,7次负伤。1941年榆山大会战中,他指挥得力,取得了大会战的决定性胜利。1942年冬,日军对胶东解放区进行“拉网”扫荡,实行“三光”政策,他在掩护第二批群众突围时,身负重伤牺牲,时年30岁。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有遗漏的烟台近代名人,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

0 阅读:0

于禁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