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湘西州吉首市为例
黄龙,黄小凡,张思美

摘要:党建引领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和培养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党在制度、体系及队伍方面的优势。本文以吉首市为例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加强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等方式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创业意识培养策略,旨在为增强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提供参考。
关键词:党建引领;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培养
“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机构深入调整和转型,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创业意识的培养对于促进就业、激发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普遍不强,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培养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党建引领创业的重要性
党建引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与群众紧密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党建引领创业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创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党建引领下的创业活动,能够激发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通过创业可以创造更多健康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二)促进创新驱动活力。党建引领下的创业活动,强调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党建引领下,创业者能够更好地将个人的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这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
(三)促进社会治安稳定。党建引领下的创业活动,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社会行为。通过创业,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健康等问题。同时,创业活动还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党建引领下的创业活动,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创业,可以提高个人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精神、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创业也可以帮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二、培养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的意义
创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创业市场,而创业不仅能够为这些毕业生提供一条新的就业途径,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因此,培养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高校毕业生创新精神。创业不仅仅是为了开公司或创办企业,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它要求创业者具备创新思维、决策能力和风险承担精神。通过创业意识的培养,可以鼓励高校毕业生跳出传统的就业观念,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事业梦想,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二)有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创业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非常广泛,如市场分析、财务管理、团队建设、战略规划等。因此,培养创业意识实际上也是在提升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即使他们最终选择的是传统的职业路径,这些能力也将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有助于调解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年轻的创业者往往能带来新的思想、技术和商业模式,这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市场活力、促进就业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就业矛盾仍将存在,突出表现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一定程度的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以有效调解这一矛盾。
(四)有助于塑造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和行业领袖,高校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商业利益,还应该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公共利益等方面。这样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从而实现长远发展。
三、吉首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培养现状
(一)吉首市基本情况。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下辖1乡5镇6街道,常住人口数42.8万,辖区内有高等院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9所,据吉首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职业中专生在校0.78万人、大学生7.04万人(含研究生、成人、网络等学生),每年毕业学生在1.94万人左右,市外毕业回乡人数约0.24万人。在人社部门批准设立的创业培训机构有4家,2023年以高校学生身份参加创业培训总人数710人,仅占年度毕业生总数的3.65%。其中,在校期间参加SYB创业培训的高校毕业生597人,占年度总毕业生的3%。
(二)创业意识培养现状。近年来,吉首地区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尤其是对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对象之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具体表现有:一是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开设了创业类课程,但这些课程往往只是作为选修课存在,或者联合当地人社部门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临时性的培训班;二是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创业教育教师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和深厚的创业理论知识,导致创业教学效果不佳;
三是课程内容和方法传统。实际授课过程中侧重于理论传授,缺乏实践环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和潜能,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四是创业精神不足。高校毕业生对创业的认知仍然存在偏差,认为创业是少数人的事情,对创业的风险和困难估计不足,对创业持保守态度,担心创业失败带来的风险,缺乏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培养策略
(一)加强创业教育体系创新。一是党建引领推进。高校应将创业意识培养体系纳入党建工作统筹推进,以党建强大的自身力量推动高校、职能部门和社会对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视;二是完善课程体系。构建系统化的创业课程体系,涵盖市场调研、企业经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三是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模拟创业实验室、创业案例分析、创业计划书撰写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业,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一是加强创业培训。学校可自主或联合创业培训机构组织各类创业培训班,如SYB(创办你的企业)、IYB(改善你的企业)等,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掌握创业只是和技能;二是增强师资力量。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可联合培养专业的创业教师,解决专业师资队伍不足问题。在实施培训时,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或行业专家作为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和辅导。
(三)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高校可以依托本校资源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场地支持、项目孵化、资金援助等服务,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二是融合社会创业平台。当地政府部门和高校可以联合创办创业基地,加强与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创办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创业市场和资金支持。有条件的教师可引导和带领学生一同创业。
(四)营造良好创业氛围。一是丰富校园文化。高校应通过不间断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成果展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二是加大政策支持。政府职能部门可在现有创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和完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贷款贴息、创业补贴、创业活动等,降低创业门槛,设立“一站式”创业咨询和帮扶平台(工作室),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五、结语
培养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高校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党建工作应该致力于寻找并推行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和方法,将创业意识培养作为党建意识形态工作来抓,以党建引领助推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走上新高度。在校期间,高校可引导和鼓励在校生参加SYB创业意识的培训。毕业后,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后续跟踪服务,对有意愿创业的持续开展SIYB培训,对已经走上创业道路的开展EYB培训,逐步形成校内校外一体持续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董向欢,张炜斌,郑庚.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以党建引领双创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9,11:230~231.
[2]孔庆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径探讨[J].湖北农机化,2020,2:126.
[3]怀鹭鹭.党建引领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分析[J].产业月科技论坛.2022(21)19:110~111.
[4]刘士伟.高校党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3,6:91~96.
(作者简介:黄龙,男,现任吉首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黄小凡,女,现任吉首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思美,女,现任吉首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