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虽然不可避免,但其实也挺可惜,毕竟崇祯接手时的局面虽然不咋滴,但也不至于到了亡国那一步。
那时候的明朝还是有许多能人的,如果加之好好利用,结局也不至于那么惨淡,特别是这个人,如果好好用他,那么历史必将会被改写,根本就没有清朝什么事了。
那么,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同大多数有才之人一样,自幼聪明好学,可惜他的科举之路不太顺畅,1613年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但他可没有一条道走到黑,既然玩科举不行,那就换个方向,转头就钻进了火器研究的世界,还拜了大名鼎鼎的徐光启为师,这一拜,可拜出了大名堂。
说到这儿,熟悉明朝历史的应该都知道说的是谁了,没错,他就是孙元化。
自此,孙元化在火器方面的研究可谓是集大成者,《西法神机》《武经全书》等都是火器技术方面的经典著作。
不过,孙元化的火器研究可不是纸上谈兵,他的研究成果可是实打实经历过实战检验的。
他制造的红衣大炮在宁远之战、锦州之战中大放异彩,孙元化的火器威力怎么样?问问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俩就知道了。
说到孙元化,就不得不提袁崇焕,这俩人简直是黄金搭档,联手打造了大明关宁锦这条“钢铁防线”,袁崇焕负责守城,孙元化负责火器支援,两人配合默契,宁远之战、锦州之战都是他们俩联手的杰作。
宁远之战,孙元化那是亲自上阵,设计炮台、布置大炮,还亲自培训炮兵,那叫一个专业。努尔哈赤带着6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来了,可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
在孙元化的协助下,后金军被红衣大炮轰的溃不成军,《明季北略》是这样描述的:“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
想象一下,后金军气势汹汹而来,结果还没看见城门就迎头碰上了一颗颗炮弹,瞬间就被炸的七荤八素。
这场战役,纵是所向披靡的努尔哈赤亲征也改变不了后金被打得大败而归的结果,努尔哈赤自己也被炸伤,不久后就郁郁而终。
孙元化的火器部队可不是只有大炮那么简单,他还组建了一支“欧式炮兵”,装备精良,战斗力爆表,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可惜好景不长,袁崇焕后来被崇祯冤杀。
孙元化后来就任登莱巡抚,在登莱巡抚任上,招募了一批熟悉西学的科技人才,协助他制造出二十四门红衣大炮,以及三百多门火炮。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就在孙元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吴桥兵变”打乱了他的计划。他的部将孔有德等人因为与山东兵不合,发动叛乱,攻陷了登州。
孙元化虽然被俘,但他依然想招抚叛军,因为登州存有大量先进火器,况且,当初毛文龙死后皮岛旧将发生哗变,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都投入到孙元化麾下,都是孙元化的得力干将。
因此,他对孔有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孔有德也决定回心转意,可惜这事都被巡按王道纯给搅黄了,最后,孙元化也逃不掉被崇祯砍的命运。
随着孙元化的死,孔有德等人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清军,随之还有先进的火器技术一并被清军收纳,这对于评论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从此明军更占不到半点便宜了。
虽然明末的明军已经实力大跌,和清军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但如果孙元化不死,以他对火器的研究和贡献,假以时日,在先进火器的加持下,绝对可以抹平明军与清军之间战斗力的差距,甚至反超,也许历史上就没有清朝什么事了。
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纵是如孙元化这般贤才,依然逃不过都被崇祯砍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