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赶考书生施善心,救饥渴老人送回乡,老人:去找红房子

博学的星 2024-02-11 11:08:58

​​​

一、故事背景

时值明朝万历年间,朝廷正值盛世,科举制度兴盛,每年都有上万名士子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争取一个科举出身的机会。

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对一个平民家庭的儿子来说,是改变命运、进入仕途的唯一门路。因此,每逢赶考季节,各地的书院里都聚满了前来准备考试的学子,他们为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朝夕操劳,夜以继日地读书。

故事的男主人公罗望山,就是一个来自江南小城的穷书生。他生在一个普通的手工业者家庭,自小父母双亡,被一个孤儿院收养。罗望山从小就表现出聪慧过人的资质,老院长看在眼里,特意聘请了儒学教师,教他读书识字。

在老院长悉心栽培下,罗望山学业有成,已经能背诵《四书五经》,并对古典诗词有深入地研读。他心怀报国救民的想法,一心想通过科举投身仕途,为国家和人民做些事情。

如今罗望山已经24岁,终于积累了足够的考试费用,可以踏上赴京赶考之路。早在数月前,罗望山就找到本地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书生,结伴同行。他们计划先到京城附近的一个书院温习几天,然后参加乡试。

此时正值春日,天气转暖,正是北上的好时节。罗望山和几个书生结伴,背负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充满希望的赶考之路。

二、书生罗望山上京赶考

罗望山一行人离开家乡已有十多天了。他们一路北上,步行途经多个村镇,偶尔也会捎上几里路的顺风车,才终于进入京城所在的河北省分。

眼看着离京城只有最后一百里的路程,罗望山和几个书生决定在一处较大的村镇歇脚一晚,补充体力后再上路。这个村镇靠近官道,常有赶考书生和其他行人来往,村里有几家简陋的客栈,可以提供寄宿和饮食。

晚上,罗望山在客栈的露天餐桌上狼吞虎咽了一顿香喷喷的热饭,心满意足地准备回房睡觉。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门口传来一声长叹和哀嚎。

罗望山忙走过去一看,只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躺在地上,身上只穿了一件破烂的衣服,手里还拿着一个空空的破碗。老人瘦骨嶙峋,满脸皱纹,双目紧闭,嘴唇干裂,看样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饱餐一顿。

“饥肠辘辘……求求有善心的施主,赐我一点点吃的……”老人虚弱地呻吟着,声音沙哑。

罗望山心生怜悯,赶紧跑回客栈,用自己的穷学生账户再点了一碗热汤和两个馒头,端到老人跟前。“老伯伯,您先吃些东西吧。”

老人连忙接过,双手颤抖着抓起一个馒头狼吞虎咽起来。他一边吃还一边流下感激的眼泪,口齿不清地说:“多谢少爷救命之恩……您是我的活命恩人啊!”

罗望山看着老人渐渐有些血色的脸,心中觉得无比欣慰。他在老人身边坐下,耐心地等他填饱了肚子。

这时其他几个书生也围了过来,帮老人把身上破烂的衣服整理整齐。老人终于吃得差不多了,神志也清醒过来。罗望山见状,便问老人叫什么名字,家住何处,为何会饿倒在这里。

老人称自己姓陈,住在山东潍县,本是个(阿哥)。但因家中遭逢变故,已经离家多年,流落到此处。罗望山听后,十分同情老人的遭遇,于是与几个书生商量,决定给老人一些银钱,让他慢慢回家乡去。

老人得到银钱,激动得泪流满面,连连给罗望山等几个书生磕头,说他们是自己的大恩人。罗望山忙扶起老人,让他无须如此谢罪。

三、路遇饥饿老人施以援手

送走老陈后,罗望山和几个书生也回到各自的房间休息了。

第二天清晨,几人起床准备继续上路,却发现老陈竟然还坐在客栈门前,手里紧紧攥着他们给的银钱。

“老陈伯伯,你怎么还在这里,不是让你回家乡去了吗?”罗望山上前问。

老陈拿着银钱的手有些发抖,他说:“少爷,我实在受不了你们的大恩大德,你们救了我的命,我必须报答你们,不能就这样离开。”

罗望山看老人这样,也不好强迫他即刻离去,只得说:“既然如此,老陈伯伯就跟我们一起吧,我们今天就要到京城了,到时再帮您找个舒适的地方住下,如何?”

老陈连忙点头说好,就小跑着跟上了罗望山的步伐。

一行人很快就走完了最后一段路,来到京城外。罗望山找了一家离考场近、价格适中的客栈,给老陈也租了一个房间。老陈欣喜若狂,从今天起,他就有了一个稳定的住处。

入住客栈后,罗望山与几个书生开始认真复习,准备考试。老陈每天也帮着打打下手,偶尔帮他们捎些吃的,极力想报答几位恩公。

三天后,考试日期到了。罗望山等人勉励老陈在客栈好生等待他们凯旋的消息,然后踏入乡试的考场。

考试进行得很顺利,虽然试题对宋代诗词考究较深,但罗望山靠他扎实的知识积累还是答得十分通透。放榜的那一刻,罗望山兴奋地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榜,他终于达成了出身科举的心愿!

与几个书生兄弟一一拥抱庆贺后,罗望山第一个想到的是老陈,赶忙与伙伴们回到客栈,想给老陈一个惊喜。

谁知才推开门,就看到老陈坐在床沿,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

“老陈伯伯,我高中了!你看!”罗望山兴奋地说。

老陈却像没有听见,他抬起头来,神情十分复杂地看着罗望山。

四、老人说出红房子的传说

“老陈伯伯,您怎么了?我高中了诶!”罗望山开心地说。

老陈这才勉强笑了笑,叹了口气说:“少爷,恭喜您高中了,这是您应得的。只是我有些心事,想拜托您。”

罗望山见老人一脸忧虑,赶紧坐下来安慰他:“老陈伯伯请说,有什么心事尽管交代,我一定尽力帮您!”

老陈犹豫了一会,才开口说:“其实,我并不是什么苦大仇深的人。我不过是一个乡下人,年轻时饱读诗书,考过一个小县的秀才,然后就回乡教书为生。只是这些年乡里逐渐荒芜,学子也少了,我的生计越来越难维持,才离家来投靠一个老友,没想到中途饿倒才被您相救。”

“我本想着,等有了您给的银子,就慢慢去老友那里投靠。可是这几天我听客栈的人说,我的老友已经去世多年了!我这一去,不但无依无靠,过意不去的,还有我那已经病重的老母亲。”说到这,老陈红了眼圈。

罗望山连忙安慰:“老陈伯伯,您就回家照顾老母亲吧,路费我再给您一些,您一定要平安回去。”

老陈摇头说:“少爷,路费我已不敢再要了。您听我说,我家乡附近有个神秘的地方,或许能帮我化解这份愧疚之情……”

罗望山听他提起家乡,不解地问:“神秘的地方?老陈伯伯这是什么意思?”

老陈说:“在我老家附近的山里,有一座被称为‘红房子’的古宅。那里住着一个会些法术的老妪,相传她有一本传闻书,上面记载了许多神秘预言。据说每年科举的题目也会在书上提前现形。”

“我想,如果能取到那本传闻书上的题目回来,让您提前知晓,也许可以帮您再次高中,以报答您的恩情。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回乡了。”老陈说。

罗望山听得十分吃惊。老陈看他没有回答,又加了一句:“不过,我听乡里的人说,那红房子里很神秘,进去要小心,千万不可冒失。”

罗望山沉吟了一会,道:“老陈伯伯,我明白您的好意了。这个传闻虽神秘,但或许可解您的心结。我可以与您同去一探,但在搞清情况前,还望您多保重自己。我再给您一些银两,您就回家照料老母亲吧。”

老陈听罗望山答应与自己同去,终于露出些笑容。他谢过罗望山的恩情,离开了客栈。罗望山目送老人离开,自己也陷入了沉思。

五、罗望山上京后打听红房子

老陈离开后,罗望山对他提起的“红房子”充满了好奇和疑虑。

一方面,他不以为一个穷乡僻壤的神秘传说就真的存在什么预知科举题目的法术。但另一方面,他也不忍心辜负老陈的一片苦心。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罗望山会特意向其他赶考的书生们打听红房子的传闻。有些书生听说后,也只是当作乡野传说一笑而过;但有几人却神神秘秘地说,自己也听老家的人提起过这个传说,不可不信。

“听说每逢赶考季节,红房子里的老妪就会在半夜烧一盆骨头汤,然后那本书里就会出现题目。不过问题是,能不能活着取到书就是另一回事了……”一介书生神秘兮兮地说。

听他这样说,罗望山不禁打了个冷战。红房子的传说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诡异和危险。

就在罗望山打算放弃这个疯狂的念头时,老陈写来一封信,说他已安顿好母亲,打算前来京城找罗望山,与他一同寻找红房子。

“老母亲的病好转了许多,已经不用我时时照料,我实在放心不下少爷您一个人去冒险,还望您恕我冒昧,等待我与您同去。”信中这样写道。

看到老陈的来信,罗望山很难再拒绝。藏头露尾的传闻越积越多,罗望山也逐渐产生了破解这个传说的念头。

过了几日,老陈如约而至。罗望山详细地告知他这段时间打听到的种种传闻,表示自己也想亲自去红房子探个究竟。老陈听后欣然同意,第二天两人就启程上路。

根据老陈的记忆,红房子位于他家乡的一个偏远山区。两人坐了一天的马车,终于来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山村口。血红的夕阳映在断壁残垣的房屋上,别有一番惊悚美。

“就在这个山村的深处,我们要小心点……”老陈神情紧张地说。

两人步行穿过村子,根据老陈的指引,很快就找到一座血红色的破旧房子,隐匿在茂密的古树后面。

这就是传说中的红房子。

六、拒绝老妪的试探

罗望山和老陈站在红房子门前,都有些紧张和不安。

“少爷,我们还是小心点得好。直接推门而入可能会有危险。”老陈低声说。

罗望山点点头,轻手轻脚地走上前,在房门上轻轻敲了三下。

过了好一会儿,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条小缝。一个满头银白秀发的老妪模样的女人站在门内,上下打量着他们。

“这么晚了,什么风把两位给吹来了?”老妪的声音尖利刺耳。

“您好奶奶,我们是从老远而来寻找您。听说您这里有一本神奇的书,我们想请教一二。”罗望山诚恳地说。

“哦?从那么远的地方就为一本书找上门来?”老妪咧开嘴笑了,露出一口发黑的烂牙,“进来说吧,今晚天气凉,外面说话不方便。”

说完就要拉着罗望山的手把他拽进屋里。

“奶奶莫要急,我与老友还有要事在身,只想在门这里请教几句就要离开了。”罗望山赶紧稳住身形,退到老陈身边。

“哼,明明都找上门来了,看着急切得很,现在又装得老谦虚。快进来吧,只有进来了才能看到那本书!”老妪不依不饶。

“奶奶说笑了,我们确实只想在门这里打听一下那本书的传闻,不敢劳烦您引见。”罗望山毕恭毕敬地说。

“好你个猴精!”老妪见劝不动,脸色骤变,“既然这样,你们就永远别想看到那本书!”

话音刚落,老妪猛地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兽类般的尖牙,向罗望山扑来!

“小心!”老陈眼疾手快,一掌击向老妪,老妪闪避不及,被他打翻在地。

就在这时,一道金光自天而降,罩住了老妪。只听老妪一声凄厉的惨叫,整个身子都烧成了灰烬。

金光渐渐散去,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站在罗望山和老陈面前。

“你们并未上当,已经通过了我的测试。我就是陈老说中的山神,我的任务完成了,该去下一处审视人心了。你们保重!”

说罢老者化作一缕祥光,冲入天空不见了。罗望山和老陈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一切都是山神的试炼。两人相视一笑,踏上了归途。

七、仙人指点迷津

经历了红房子的事件后,罗望山和老陈一路平安回到了京城。

老陈决定留在京城开一家小书屋,日后可以供养家人,也可以教导孩子读书识字。罗望山勉励老陈,自己则继续准备来年的科举考试。

那之后的一年,罗望山虽然仍然勤奋用功,但心中对功名的执念已淡了许多。他时常思索老陈所说的山神其实是在启示他什么人生真谛。

又一年春天,罗望山再次赶赴乡试的考场。这一次他感觉精神饱满,信心充沛,考试也异常顺利。放榜那天,罗望山的名字再次赫然在列。

高兴之余,罗望山前去老陈的书屋,想与他分享这个好消息。谁知刚走到书屋门口,就看到老陈坐在门前,身边还坐着一个白胡子老者。

“老陈,我又中举了!”罗望山欢快地说。

“好!好!我就知道少爷定会再次高中。”老陈开心地说,然后指着身边的老者说,“这位是我从老家请来的私塾先生,也是我儿时的启蒙老师。他今天才来京城,我正与他说起少爷呢。”

罗望山忙谦虚地跟老者问好。老者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笑着说:“年轻人,你心性不俗,见多识广,再努力读书,必有成就。但我劝你要记住,仕途风波,世事无常,莫要心生贪念,要知足常乐。”

罗望山听了,有些惊讶,随即恭敬地说:“您教导的是。我会牢记您的谆谆教诲。”

老者满意地点点头,转身离开了。罗望山这才反应过来,这个启蒙老师极可能就是那山神的化身!他终于悟出了人生的大智慧。

从此以后,罗望山虽继续念书应举,但再不为名利所累。日后果然功成名就,但求做一个正人君子。

0 阅读:78
评论列表
  • 2024-02-12 05:29

    大多数人在小学的语文课程,学习、掌握的汉字,只有两、三千个,只是占汉字总数很小的一部分,好在都是生活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汉字,因此,并不太妨碍大多数人,在生活当中的阅读和观看,中国的学校,初中和高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为什么没有生字表,为什么不继续教,初中和高中年级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汉字,这样下去,除了在小学的语文课程里,学习的两、三千个常用汉字之外,其它大多数的汉字,恐怕会渐渐失传,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熟练的,掌握和书写出几万个汉字了。

  • 2024-02-12 05:29

    中国的汉字总数,多达几万个,汉朝的学者许慎,编修的汉代字典(说文解字),里面收录的汉字有一万多个,(新华字典)里收录的汉字有一万多个,清朝的字典(康熙字典),里面收录的汉字达到四万七千多个,一般不常见的汉字,都能在(康熙字典)里面查到,(中华字海)字典,里面收录的汉字有八万多个,(汉字海)字典,里面收录的汉字有十万多个。

  • 2024-02-12 05:30

    云淡风轻,往事如风。

  • 2024-02-12 05:30

    (我的心也像大海),(天上飘来一朵云)。

博学的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