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时代真正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中锋?

拾叁号球馆 2025-03-13 14:27:12

欢迎回到拾叁号球馆。

今天聊聊所谓的“小球时代”吧,我的理解是空间和节奏——3分球占比越来越高,射手的战术作用越来越大,只是最直观的表现之一。

从整个NBA历史看,球场空间确实是在不断扩大的——当然不是说面积了。

24秒规则、3秒区、no handcheck……种种规则都在致力于推进比赛节奏和空间。

但规则通常也都是滞后的,往往都是因为有了破坏比赛整体平衡的人或事,才会出现。

比如24秒,是因为一场极其难看的比赛——在1950年的一场“韦恩堡活塞队”与“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的比赛中,活塞队面对高大中锋采取了拖延的战术,结果全场比分为19:18。

进攻3秒是为了限制麦肯而设置的,后来还不断扩大区域——麦肯时代3秒区最初是篮下1.83米左右,后来涨到了3.66米;到张伯伦时代,又扩大成了一个4.88米*5米的长方形区域。

防守3秒则完全是为鲨鱼而设的——在鲨鱼之前,NBA并没有防守3秒这个规则;当然国际篮联现在也依然没有这个规则……

大概,都是为了让比赛更好看。

而观众最爱看的,当然莫过于得分——所以才总说,进攻赢得票房。

很显然,NBA是在鼓励进攻的。

那些真正能被观众记住的,也大都是得分能力超群的球员。

比如张伯伦、天勾、伯德、乔丹、科比、奥尼尔,到后来的詹姆斯、杜兰特、库里等等。

但对球队来说,得分只是比赛的一部分,最终目的还是赢球。

那么,怎么才能赢球?

对大多数球队来说,抄作业,永远是最快捷的方法。

所以基本上有个趋势——当一支球队夺冠后,其他球队自然会跟进模仿他们的建队思路。

比如90年代有四大中锋,是因为往前数的很多年里,都是属于内线巨星的时代——麦肯、拉塞尔、张伯伦、比尔·沃顿、昂塞尔德、天勾、摩西·马龙……这些远古巨人,就是当时的版本答案。

无论是为了匹配对手强度和高度,还是想复刻对手的成功之路,选个大个总是没错的。

但90年代属于乔丹,所以21世纪初的10年,我们知道了“四大分卫”。

当然,内线巨星此时还是不少的,因为大梦趁着乔丹不在拿了2个冠军,四大中锋里除了尤因,也都有冠军在手,内线球员依然吃得开。

所以四大分卫外,也还有四大大前——很显然,5号位已经逐渐人才凋零了。

因为分卫地位上来之后,分走了很多球权和终结机会,跑得不够快、手感不够好的内线,就逐渐变成蓝领了——鲨鱼是个例外,他的身体素质就是个bug,但也没能坚挺太久。

大概到2008年,随着绿军组建3巨头夺冠开始,NBA在10年代进入了一段组建3巨头球队的高峰期——热火、骑士当然是个典型代表,但也别忘了当时的篮网、快船、湖人……也都做过尝试,只是没能成功。

当然,10年代应该是个属于3号位的时代——从2012年到2019年,所有的FMVP都是小前锋。

这个年代涌现了大量的顶级3号位——很大原因当然是为了匹配詹姆斯,包括格兰杰、泡椒、伦纳德在内,不知有多少人曾被赋予“詹姆斯终结者”的期望。

但也是10年代,勇士靠自己培养出来的年轻人,拿了3个冠军,又引领了新的潮流。

2021年的雄鹿、2022年又是勇士,2023年的掘金,2024的绿军——共同之处都在于,他们最核心的球员,都是自己培养起来的。

尤其是掘金,更像——头号组织点是个内线球员(约基奇/追梦),搭个得分能力爆炸的控卫(穆雷/库里)。

也因为勇士的成功,当年老鹰才会选择特雷·杨,而非东契奇。

同时,也是勇士夺冠之后,3分球才真正在NBA迎来了极大幅度的飞涨。

哪怕现在看起来坐拥第一中锋约基奇的掘金,本质上也还是小球打法——组织型的内线+外围射手+防守工兵。

以及全面升级版本的绿军——五个体型、投射、运动能力都兼顾的多面手,攻防两端的机动性和伸缩性都极其出色。

总结来说,小球所指的不只是3分,也不只是体型。

根本上还是球场空间越来越广阔、节奏越来越快所致。

当然,也确实是因为现在的球员,对3分球的把握度比以前高很多——毕竟规则和环境摆在那,谁不加紧练习、好好利用,就纯属脑子瓦特了。

这也是约基奇能如此出色的原因之一——他的动态天赋在那些顶级巨星里并不算特别出色,但靠着出色的球商、意识,适应了当前版本之后,就已经几近于无敌和完美了。

所以我认为,小球时代真正的最大受益者,其实应该是那些适应了规则、开发出了持球、投射属性的中锋们——本就高大了,还要抢小个球员们的饭碗。

也相信,未来10年,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类似约基奇这样的大中锋。

比如现在就已经有了国王的小萨、火箭的申京——下一个,又会是谁呢?

0 阅读:2

拾叁号球馆

简介:与NBA有关的,所有记忆、故事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