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就经常能刷到挖竹笋的短视频刷屏,抡起锄头,翻开土壤,拽出白嫩的竹笋,看着确实很解压。
在这些视频的评论底下,就会看到一些人急得跳脚:“别挖了,再挖竹子要绝种了!”
有人担心竹笋挖多了,会导致竹子绝种,破坏生态环境,所以才会有这么着急的声音。
这种担心,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因为竹笋是竹子的幼生形态,把竹笋挖了,竹子不就没有了,长此以往,岂不是影响生态?
但实际上,这完全多虑了,挖竹笋非但不会让竹子断后,反而让竹子繁衍得更好。
竹子的生长方式,和一般人想的不一样
其它的植物,都遵循先有幼苗,再有成树的规律,幼苗拔掉了,成树自然就没有了。
可竹子不是这样,在长出竹笋之前,种子会先在地下层长出竹鞭,这才是竹子真正的“幼苗”,而不是竹笋。
竹鞭会一直长一直长,横着长,不会破土,在地下能不断延伸很远很远,蔓延成一张网。
在竹鞭延伸的过程中,会在身上长出许许多多的芽点,从这些芽点长出来的,那才是竹笋。
简单概括为:种子生竹鞭,竹鞭生竹笋,竹笋长成竹子。
一条竹鞭,可以长出上百个芽点,也就是上百个竹笋。这让人挖都要挖好久好久,挖了也没事,还会继续生出芽点,继续长出竹笋。
看到了吗,只要不把竹鞭连根掘起,光是挖竹笋,不可能让竹子绝种的。
历史上,竹子也从没有因为被采挖而遭灭绝,反倒是因为这种竹鞭生竹笋的方式,导致长得太快,侵占了其他植物的领域,竹子本身成了生态问题。
人主动灭都不行,更何况区区挖竹笋了。
挖竹笋非但不会影响竹子生长,反而让竹子更强
竹鞭在受到一定干扰后,反而会更积极长出竹笋,这也是为什么即使不挖笋,也要时不时翻动一下土壤,农业上这叫“刺激繁殖”。
很多竹农会定期挖笋,不单是为了收成,也是让竹鞭继续保持活力。
长期来看,没事挖一挖,反倒比无人管理放养的竹笋长得更好。
而且因为竹子恐怖的增长速度,人要不去管,会过于密集,野蛮生长,整篇林子都是硬梆梆的竹竿挡路,进也进不去。人工采挖竹笋,至少短时间内,可以不要长得那么密集,减少拥挤的情况。
林田管理里,挖竹笋都不是为了吃了,完全是为了维护林子生态的日常工作。
可见,人去挖一挖,反而保护了生态环境,而非网友所说的破坏。
了解竹子的特性,会避免很多误会
网友担心挖竹笋会导致竹子绝种,主要是三个原因。
一个是对竹子生长习性不了解,用其他植物的习性来看待竹子,不知道竹子还有个竹鞭繁衍的特性,也没有人讲解科普,就让观众看到竹笋被连根拔起时,误以为竹子被断根了,觉得挖笋人太没良心。这是不了解产生的误会。
二是信息时代,外出接触自然的机会少了,少有人接触到真实的竹林。因为没有见过竹笋真正的模样,也没有见过竹鞭,所以只能用刻板的印象来判断竹子的繁衍。
三是网络化情绪表达加剧了这种担心。网上评论会放大人一点点不快的情绪,也许在生活中,只是微微的不适,而在评论区就成了滔天愤怒。这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情绪驱动,其它网友看到后,也容易被带动,形成一种“竹笋被挖就绝种”的集体焦虑。
竹子的生长能力远超一般人想象,挖笋的传统也存在了几千年,竹子非但没绝种,反而越来越多。
与其激动地指责,不如多花点时间了解竹子的生态特性,不然知识的缺失加上情绪的表达,很容易让人对事实产生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