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上色老照片:弯弓射箭的八旗子弟,溥仪生母瓜尔佳氏彩照

恬恬看历史 2023-02-10 16:14:02

在清朝末年本着掠夺资源的西方列强不光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欺辱和侵略,也带来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摄影。

得益于摄影技术的发明,清朝是唯一一个留下影像资料的中国封建朝代。

这是一组经过小编后期上色的清末老照片,希望这些老照片能够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了解那段让国人不堪回首的中国近代史。

弯弓射箭的八旗子弟

两个八旗子弟在院子外向摄影师展示他们的射箭技术。

虽然一说到晚清的八旗子弟都会用纨绔子弟和贪图享乐这些贬义的词语,不过在这里八旗子弟里面还是有上进心的人。

他们并没有因为朝廷给予的特权和优越的待遇就混吃等死,祖宗留下来的祖训和传统技能也并没有忘记,只是这些人在八旗子弟里面的占比太少了。

模样清秀可爱的小宫女

一个年长的宫女带着两个刚刚选秀进宫的小宫女。右边的小宫女虽然低着头,不过还是能看到她清秀可爱的面容。

这两名小宫女在现代社会还是上学的年龄,本应该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结果在万恶的封建社会却要伺候侍奉权贵阶级。

衙役看管三个囚犯

三个囚犯戴着枷锁(古代一种刑具)并排站在墙边,为防止他们逃跑,每个人的手都被铁链锁在一起。一个衙役在旁边看着他们。一条狗(不是很懂狗的品种)趴在衙役身边。

克林德碑

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清政府决定对西方列强宣战,并照会各国在京使节,要求他们在24小时内离开北京。德国公使克林徳对清廷的照会内容置若罔闻,不仅拒不离京,甚至还要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交涉。结果在路上与巡逻的清军部队发生冲突,克林徳首先向清军开枪,清军军官恩海开枪还击,被击中的克林徳当场身亡。

八国联军以德国公使克林徳被杀为由侵入北京后,战败的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并根据条约内容在北京东单北大街上给克林徳修建了这个纪念碑(实际为石牌坊)。

大户人家的女子

女子衣着华丽,手指上戴满了戒指,模样秀丽端庄,有着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可能是这家男主新纳的小妾。

朝廷命官和他的随从

大官一脸威严地坐在椅子上,身后的衙役举着一把万民伞,周围是一群拿着步枪的士兵。

目光坚毅的清军士兵

这名帅气的清军士兵正在站军姿。他的腰间别着一把佩剑,穿着一双军用皮鞋,他身材笔挺、手托步枪目光坚毅的直视前方。

贵妇和她的宠物猫

贵妇翘着二郎腿悠哉的侧躺在一个皮沙发上,她有着一双被称为三寸金莲的小脚。脚旁是她的宠物猫。

被拆除的大沽炮台

明清时期大沽炮台是重要的海防屏障,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清朝时期在这里修建了五座大炮台和二十多座小炮台,并架设了许多大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驻守大沽炮台的清军与英军在这里发生了激战,大部分官兵壮烈殉国。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为了能够彻底在中国横行,便强迫晚清政府拆除了大多数炮台,使当时的中国彻底成为了无防之国。

在紫禁城接受检阅的北洋新军

北洋新军是中国清末至民初的国防军。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命袁世凯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对定武军进行了改编扩编,并定名“新建陆军”,也被称为北洋新军。

沈阳街头的茶摊

沈阳街头一个不起眼的茶摊,铜制大茶壶里面正在烧着热水。旁边的男子一脸好奇地看着摄影师。

被焚毁前的文昌阁

文昌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颐和园内六座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

照片摄于文昌阁被焚毁前一天,此时的北京城已经被英法联军占领。

北洋机器制造局枪子南厂机器房

北洋机器制造局的前身是清末五大兵工厂之一的北洋机器局,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遭到毁坏。1904年由北洋大臣袁世凯重建。

溥仪生母瓜尔佳·幼兰

瓜尔佳·幼兰(右),荣禄之女,名幼兰,载沣嫡福晋,清逊帝溥仪的生母。1921年因其子溥仪在宫中与瑾太妃爆发激烈冲突,她被招入宫中,受到瑾太妃百般羞辱。回府后的幼兰越想越气,一时想不开,于是吞鸦片自尽,年仅37岁。

姐妹在楼顶上合影

照片拍摄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拍摄地是美国,但是不确定是美国何地。穿着精美服饰的姐妹两人打着伞盘腿坐在楼顶上。身后有一个写着字的牌子,内容是“唐番地主财神”、“昔年为地主,今日是财神”。应该是保佑发财的意思。根据牌子内容推断,这两个孩子应该是在美国经商的华人华侨的子嗣。

蒙古包前的贫与富

清末蒙古草原上,蒙古包前,衣着光鲜华丽的蒙古小贵族骑着玩具木马。旁边是两个衣衫褴褛的穷人家的孩子。

当街问斩的死刑犯

1897年的北京菜市口,一个被判处死刑的犯人正要被当街问斩,行刑周围围满了人,三个衙役控制着犯人的身体不让他乱动,刽子手手起刀落,犯人的人头即将落地。

围观的人群里可能有人正在拿着馒头焦急地等待着(不明白这句话含义的可以去看一看鲁迅写的小说《药》)。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