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下令炸开汪精卫之墓,发现他身上放着一张纸条,写了何内容

蕙言史说 2025-03-21 18:08:29

“重庆方面给出指示,要求我们在十天之内处置好。”

1946年1月,何应钦收到蒋介石密令,让他负责铲平汪精卫的坟墓。

当时,日军已经战败投降了,蒋介石想尽快回到南京掌权。

而汪精卫是投靠日本的大汉奸,他葬在南京,距离孙中山先生陵墓很近的梅花山上。

蒋介石认为,汪精卫的坟墓不配继续留在南京。

何应钦收到命令后,派人炸开了汪精卫的坟墓,发现里面居然还有一张白色三寸长的小纸条。

蒋介石究竟为何要铲平汪精卫的坟墓?纸条上写着什么?

一、汪精卫遭遇枪杀,多年后因此病入膏肓

汪精卫离奇死于日本。

有人说他病入膏肓而病故,也有人说,他被日本医生当成试药的活体,因中毒而亡。

他的死法众说纷纭,不过,他的病因却是有迹可循。

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开幕式结束后,所有参会中央委员,在会议礼堂门口合影,现场有个记者突然朝着汪精卫连开了三枪。

记者的名字叫孙凤鸣,是抗日爱国志士,曾是十九路军的一名排长。

汪精卫虽然没有死,但是留下了新伤。

三颗子弹,只取出来了两颗,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当时汪精卫的身体很虚弱。

于是医生建议那一颗打在了后背肋骨和脊椎之间的子弹就留在体内。

这颗留在汪精卫身上的子弹,导致他的身体时不时出现阵痛。

平时非常注意保养的汪精卫,却在1943年11月着急下楼,而导致旧伤复发。

事情起因是在这年的8月,日军在东南亚的战场上缺兵少粮。

便给日本走狗汪精卫下达了一项任务,让他在中国境内抓20万壮丁、筹集一百万担粮食。

汪精卫想要完成任务,不让日军失望,但是国内反汪势力此起彼伏。

一直到了11月份,还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汪精卫和老婆陈璧君在南京颐和路官邸商量如何尽快完成日军交代的任务。

就在此时,松井太郎带着一帮日军前来催丁催粮,汪精卫赶紧慌乱跑向楼下,一不小心踩空楼梯,直接从楼梯上滚下来。

在滚落的时候,撞到了曾经脊椎受到枪伤的地方,汪精卫当场昏迷。

如果只是旧伤复发,情况倒也不是很严重,但是脊椎疼痛开始蔓延,发展到后来,连呼吸也会带来一阵疼痛感。

次月,汪精卫在南京的一家日军医院里接受手术,取出了多年前遗留在体内的子弹。

大概一个月之后,汪精卫的病情加重,大小便失禁,随后还出现了双腿麻木失去知觉,无法站立。

他的德国私人医生很明确地告诉他,以当前的医疗水平,无法将其治愈。

汪精卫也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怕是好不了了,不过,他还是积极就医,在日本骨科专家的建议下前往日本治病。

根据陈璧君的回忆,术后第二天,汪精卫的双脚就已经恢复了知觉,他还说自己命不该绝,有希望重返南京。

可是到了11月,汪精卫病情急剧恶化,最终因“骨髓肿”病死。

二、汪、蒋积怨多年,多次针锋相对

汪精卫都已经死了,蒋介石为什么还要派人挖其坟墓?

汪、蒋二人是多年的死对头,汪精卫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曾经的确为革命做出过贡献。

尤其是敢于刺杀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载沣,刺杀行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汪精卫在国内赢得了好名声。

正是因为过往这些经历,导致汪精卫非常看不起较晚加入革命、还敢窃取大量革命成果的蒋介石。

1926年,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抓捕大批共产党人,导致国共关系在大革命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

蒋介石还借此次事件,打击汪精卫在国民党的势力。

当时已经在国民党内部,掌握军政大权的汪精卫,在这次事件之后,被迫称病辞职,前往法国“养病”。

为了进一步实现独揽大权的愿望,蒋介石在这年5月,又制造了一起“整理党务案”。

目的更加明确,就是要清除共产党、汪精卫等势力,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

这个时期的汪精卫,虽然对蒋介石有诸多不满,但是蒋的势力发展非常迅速,无力阻挡,导致他对蒋介石的怨恨更加深刻。

蒋介石在“四一二”之后,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汪精卫在武汉建立的政权,形成对峙局面。

两人之间的矛盾就此公开化,史称“宁汉分裂”。

此时的汪精卫忍无可忍,联合一批国民党内部的元老,提出反蒋口号,与蒋介石展开激烈的斗争。

如果汪精卫当年真的勇于跟蒋介石叫板到底,也许国民党的历史会被改写。

可惜汪精卫属于墙头草,一阵风吹来,立即转变方向。

从前打着“反蒋”旗号,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汪精卫为了实现自己的“反共”目标,又跟蒋介石联手,史称“宁汉合流”。

汪精卫很清楚蒋介石野心很大,军权、政权都想要,因此,一旦选择“合流”,蒋介石是不会屈居于他之下的。

很快汪、蒋二人因为争权夺利而发生内部矛盾,汪精卫再次失利,两人恩怨再次加深。

抗战初期,蒋介石抗日的积极性并不高,在全国抗日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公开表明“一致抗日”。

汪精卫则认为中国没办法跟日本抗衡,主张和谈,他反对蒋介石的抗日政策。

蒋介石是个聪明人,顺应大众呼声,获取更多的支持者,公开表示汪精卫主张跟日军和谈,是叛国投敌的行为。

后来,汪精卫在日军的支持下,成立汪伪政权,坐实了蒋介石批判他卖国的言论。

远在陪都重庆的蒋介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害怕汪与日军联手,颠覆他的政权,并把汪列为头号敌人。

此后,两人的仇恨达到了顶峰。

三、蒋介石派人挖坟掘墓,发现了纸条

汪精卫病逝后,被南京的汪伪政权用专机接回南京。

哀悼委员会对外的说法是,遵从汪精卫的遗训,不劳民不伤财。

实际却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搞铺张浪费,调拨了5000万元中储券为汪建造陵墓。

汪精卫生前喜欢梅花,墓地就选在了南京明孝陵前的梅花山上,正好与孙中山先生的中山陵相对。

让蒋介石更加气愤的是,汪伪政权在给汪精卫设计陵墓的时候,居然整体是仿照中山陵设计。

直到抗日胜利后,日军撤退,蒋介石顺应舆论,呼吁严惩汉奸,他要严惩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汪精卫。

为了让外界相信惩治汉奸,蒋介石专门派曾在南京接受日军投降的何应钦负责铲平汪精卫的坟墓。

何应钦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最后协商确定,南京宪兵队负责做好警戒工作,不允许外人靠近,邱维达所在的74军工兵部负责执行铲平坟墓任务。

现场负责监工的除了邱维达以外,还有马崇六、李东阳等军人,还有南京时任市长马超俊。

也许是蒋介石知道自己这件事做得不光彩,整个铲平坟墓的过程是在晚上进行的。

汪精卫当初入棺的时候,采用了特殊的防腐措施,尸体基本上没有腐烂。

身上穿着汪伪政权的文官礼服,脸部有些颜色异常的黑斑点,也验证了他可能是死于中毒。

棺材里并没有大批金银珠宝陪葬品,负责搜查的马崇六,在汪精卫的口袋里找到了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魂兮归来。”后经人鉴定,是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写的。

很多人认为这四个字,应该没有特别的含义,即便有,汪精卫已死,在“汪、蒋对峙”的这一局里,蒋介石都是赢家。

检查完毕之后,棺材就被陆军的人搬到卡车上,运到清凉山火葬。

他们还让火葬场的人,用鼓风机向炉膛里吹风,将汪精卫的骨灰都吹散了。

汪精卫的墓地也被国民党工兵队连夜铲平,后来在那个地方建造了一个亭子,孙科将其题名为观梅轩。

亭子周围种满了花木,成为了一处游玩的地方,很难想象到汪精卫曾经埋葬在这里。

总结:

汪精卫是个大汉奸,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蒋介石下令将汪精卫挫骨扬灰,还铲平了他的坟墓,这些做法的确是有些不符合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入土为安”。

铲平坟墓是在夜里偷偷进行的,很显然,蒋介石心虚,是带着泄愤私仇的心态来进行这件事的,不是对外宣称的严惩汉奸。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