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第一人称叙述,请理性阅读。
来自张秀英的讲述:有些时候,做得越多反而错得越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可。
当母亲在弟弟家带孩子晕倒住院后,所有人都不想去接这个烂摊子。
姐姐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照顾父母是儿子的义务。
弟弟说,母亲虽然是在我家生病的,但我上有老下有小,我不工作谁养家糊口?
姐姐跟弟弟吵起来,姐姐说是弟弟的疏忽和责任,理所当然要负起责任,给母亲养老。
弟媳妇摆烂不管,说婆婆有三个子女,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还轮不到她这个儿媳妇尽孝。
看着躺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得憔悴不堪的母亲,我很是心疼。
自从弟弟结婚,母亲就放下家里的一切,去给弟弟做家务带孩子。
如今弟弟的两个孩子都长大了,母亲的身体也累垮了,却被人过河拆桥了。
我心有不忍,不顾拉着我袖子的老公,径直提出母亲由我来照顾,你们每家每月给2000块钱赡养费。
有人主动接手照顾生病的母亲,姐弟自然是求之不得。
只是姐姐欲言又止,犹豫了许久才说,母亲一个月也花销不了多少,2000块钱一个月会不会太多了?
我有些生气地回怼,谁愿意接过去照顾,我愿意每月给3000。
我这么一怼,姐姐弟弟也都不敢说话了,纷纷同意了我的建议。
姐弟还抢着说,母亲3200的退休金也归我管,让我别介意,他们也就是随口一说。
母亲每个月有3200的退休金,我分文没花,全都给她攒着,以备不时之需。
只是久病床前无孝子,母亲各种基础病层出不穷,三天两头跑医院。
每次住院,都差不多去掉我半条命。又是请假又是陪床。
偏偏母亲还嫌弃我下班晚了,让她饿着了渴着了,说我照顾不够细心。
老公一边责怪我多管闲事,一边却又在下班后匆匆跑去医院陪床,替换我。
而姐弟却纷纷找借口不来,说母亲交给我照顾,他们放一百个心。
但姐弟偶尔带点水果来探望,母亲却眉开眼笑,直夸大女儿小儿子孝顺。
随着年纪越大,母亲的血压和血糖都不正常,很多东西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吃。
尤其母亲高血压晕倒过一次后,医生更是叮嘱不能再吃高脂肪高糖分的东西。
偏偏母亲越老越像个孩子,不但性格任性,还有些嘴馋,看到什么都想吃。
考虑到母亲的身体,我总是拦着她这不能吃,那不能吃。
一开始,母亲还愿意听我的劝,什么东西都是浅尝辄止。
可时间久了,母亲就发脾气了,认为我是故意跟她对着干。
说她都这把岁数了,还能活多少年,吃点喜欢的好吃的东西,又怎么了?我就是舍不得给她花钱。
母亲不但跟我闹,还在姐姐弟弟面前骂我不孝,说我管这管那,她没有半点人身自由。
母亲怒斥我对她不好,姐姐弟弟听了也很生气。
他们纷纷说,我们每月给你2000块钱,你还管着母亲3200的退休金,母亲想吃什么就给她吃什么,你就是掉进钱眼里了,什么都省,什么都抠。
姐姐和弟弟义愤填膺,认为我克扣母亲的伙食,认为我没有尽心照顾母亲。
甚至还恶意揣摩我是冲着他们每月2000块钱养老钱和母亲3200退休金去的。
看着为母亲打抱不平的姐姐和弟弟,我彻底心寒了。
原来有些时候,你做得越多,错得就越多。谁在父母跟前尽孝,谁就被埋怨。
我把母亲的工资卡拿出来,说这些年母亲的退休金我一分没动,既然嫌弃我照顾得不好,那就三家轮流。轮到谁家,退休金就归谁家保管。
看在母亲工资卡的份上,姐姐和弟弟没有拒绝。
弟弟先把母亲接走了,只是才住不到一个月,他又把人送到了姐姐家。
而姐姐骂弟弟肯定没尽心,妈妈三天两头喊头晕。
弟弟却说自己尽力了,母亲要吃啥买啥,可母亲还是太挑剔,对谁都挑三拣四,哪哪都不满意。
而过了一个月,姐姐又把母亲送到了我家,说老太太要求太高了,每顿都离不开肉。偏偏自己血糖血压又高,还不听劝。她照顾得精疲力尽,就连工作都差点丢了。
我没有表态,看着去了两家,却更加憔悴不堪的母亲,我也心疼。
只是这样的心疼,在母亲看来却是虚伪。不孝的。因为她认为我管得太多太宽了。
我提议,既然大家都没时间照顾母亲,那就每家出2000块钱,请一个保姆专职照顾母亲,每家住半年。至于母亲的退休金,则攒着谁也不能动。
我的提议,再次遭到了姐姐和弟弟的反对。
姐姐说,那怎么行,外人哪有自家人尽心尽力?
弟弟也随声附和,可让他们拿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却一个个低头沉默不语。
看着母亲手足无措又哀求的眼神,我还是心软了。心一横,我又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照顾。
只不过我强势提出,姐弟给母亲的养老费由2000涨到3000,谁有意见谁就接回去照顾。
姐姐弟弟骂骂咧咧了一番,终究还是妥协了。
对于他们而言,宁可出钱,也不愿意亲自照顾一个久病的老人。
而母亲轮流在三个子女家住了一轮后,似乎体会到了人间冷暖,知道谁是真心尽孝,谁是假意敷衍。
她整个人都安静了许多,不再无理取闹,也不再刻意刁难,凡事都配合我。
老公笑我傻,说我又心甘情愿把包袱背回来。
我笑他比我更傻,我都心甘情愿背负母亲这个包袱了,他却依旧不离不弃,岂不是比我更傻?
其实,我也很心寒。但再心寒,始终也不想和自己的亲生母亲较劲。
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老。妈妈在,我们就还有家,三姐弟就还能聚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