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说金庸57:洪教主的武力只比冯锡范高一点点?你被误导了!

必许要小心了 2024-11-27 08:56:38

看金庸,评金庸,小心说金庸。

上一篇,我们说完了“绝顶高手”、“一流高手”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一个在金庸武侠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词汇,什么叫“稍胜一筹”,“略输半筹”?这“一筹”、“半筹”的究竟是相差多少?

绝顶高手和准绝顶高手之间,是“相差一筹”呢?还是“相差半筹”?绝顶高手和一流高手之间,究竟相差几筹?

顺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要着重分析一下:

以上这些问题好像还没看到有谁来专门讨论过。分割线后,就让我们来展开一下讨论。

首先,这个“筹”究竟是什么?

“筹”,其实是中国古代用竹子做的一种计算工具。

古代的筹

这种计算工具,即使到今天也有人在用。比如,小编到码头上背水泥包(没办法,穷啊,要养家糊口),我一天背了多少包,怎么来统计?

很简单,我每背一包,旁边工头就给我发一根竹签,一天结束后,我就把兜里的竹签拿出来看看一共有多少根,我就凭这个去结算工资。

这个竹签,其实就相当于古代的“筹”。

“筹”这种计算工具,因为它简单实用,所以很多地方都用得上,比如我们去赌场,就要用“筹码”。另外,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在研究数学问题的时候,也会用到“算筹”,在数学和管理学中有一种方法叫“统筹法”,而你要谋划某件事情,可以叫“筹划”。

下图是我们学校课本里介绍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地面上散落的一条一条的东西,就是“筹”,也就是上面说的“算筹”。中国古代的“算筹”有专门的一套计算方法和表达公式。当然,这种古老的计算方法现在是需要有人专门去研究的,一般人已经不会运用了。

在金庸武侠里,就有一位高手是用“筹”做为武器。在《射雕》里,瑛姑在小茅屋里放在地上摆来摆去的,就是“筹”,瑛姑用的武器,也是“竹算筹”。

瑛姑冷笑道:“我瑛姑这两间小小茅屋,岂能容你这两个小辈说进就进,说出就出?”手中持着两根竹算筹,拦在门口。(《射雕英雄传》第二十九回“黑沼隐女”)

大家注意瑛姑在地上放着的东西

这个“筹”到了武侠小说里面,就成了一种形容武力值高低的计量工具了。比如,金庸武侠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相差一筹”,“稍逊半筹”那么,这里的“一筹”、“半筹”,是指相差多少呢?

答案:没有标准。

所谓的略胜一筹,稍逊半筹,也就是个说法而已,我看下来,金庸采用这类成语的时候,他基本也属于跟着感觉走。

比如,我们来看《书剑》中一个诡异的事情。

大家想一想,张召重、白振和天山双鹰中的陈正德相差多少?

大部分人看到这个问题,基本反应都是“伯仲之间,不相上下”吧?

张召重比无尘要差一点,这个大家应该没有异议。陈正德和无尘打过,最后陈正德比无尘差了一点点,但白振和无尘打的却是各有胜负。我们来看一下《书剑》中的描写。

白振……左手两根手指搭着剑锋,右手一掌向他左肩打去。无尘缺了左臂,不免吃亏,敌人攻向左侧,只有退避,无法反击,身子一侧,右剑直刺敌人咽喉,这一剑当真迅捷无伦。白振出手神速,竟然不输无尘剑招,斜身避剑,右掌继续追击对方左肩,无尘向后退出一步,右手手腕已被他抓住。赵半山、徐天宏、骆冰等等看得亲切,不由得齐声呼叫。

剑光掌影中无尘左脚飞起,直踢对方右胯。白振向左一避,借势仍夺长剑。无尘左脚未落,右脚跟着踢出。白振万想不到他出腿有如电闪,生平从所未见,手爪一松,急忙后退。无尘右腿落空,左腿跟上,这一下白振再也躲避不了,右股上重重着了一脚,一个踉跄,险险跌入湖中。他下盘稳实,随即站定,身子倾斜,却仍屹立船边,双手疾向无尘双目抓到。无尘侧头避让,肩头已被他手掌击中。无尘骂了一声,连环迷踪腿一腿快如一腿,连绵不断,左脚甫起,右脚跟着飞出。白振立即变招,眼见对方一腿又到,忙拔身纵高。

这两位大高手武功均以快速见长,此刻兔起鹘落,星丸跳跃,连经数变,旁人看得眼也花了。

(《书剑恩仇录》第七章“琴音朗朗闻雁落,剑气沉沉作龙吟”)

白振可以说是一位被忽略的大高手。

这一战,白振和无尘两人打得难分难解,无尘踢中白振一脚,而白振也击中无尘一掌,两相各有吃亏便宜,而且白振是空手,无尘是用剑。这一战可以看出白振的武力不容小觑,从对战无尘的表现来看,白振的武力似乎还在张召重之上。那白振和陈正德比起来,也应该是只高不低。

但有趣的事情是,陈家洛在六和塔上看到天山双鹰的时候,他认为这两人要比白振“胜得一筹”

陈家洛四下瞭望,见各处并无动静,知道来攻的只此两人,……这两人身手如此矫健,必是大内侍卫中的高手,看来比之金钩铁掌白振尚要胜得一筹。(《书剑恩仇录》第十一章“高塔入云盟九鼎,快招如电显双鹰”)

怎么会这样呢?

这就说明,金大侠在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什么“一筹”、“半筹”、“伯仲之间”,这种形容词用的都不太严谨,有时候纯粹就是为了烘托气氛的,和“高手”、“好手”、“一流好手”这种称谓一样,想到啥就写啥。

但作为武评来讲,我们不能太过随意,还是要严谨、合理。那么,“相差一筹”,“相差半筹”,合理的差距应该是多少呢?

按字面意思,“相差一筹”好像是稍微有点差距,但差得不多的意思。我估计很多人都会以为,如果两个人相差一筹的话,弱的一方抗个一百多招总是可以的。如果是相差半筹,那就更接近了,估计得要打个三五百招了吧?

其实不然,缪矣!

有的时候,这“一筹”的差距,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

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比如,《天龙八部》中,段正淳判断南海鳄神与自己就是相差一筹,

段正淳见来者只是四恶之一,武功虽然不弱,比自己可还差了一筹,(《天龙八部》第六章“谁家子弟谁家院”)

但在少林寺外,段正淳与岳老三合战慕容复时,慕容复觉得段正淳要比岳老三厉害的多。

慕容复……右足牢牢踏定了段誉,双手分敌二人。拆到十余招后,觉得南海鳄神虽有一件厉害兵刃,倒还容易抵敌,段正淳的一阳指却着实不能小觑了,是以正面和段正淳相对,凝神拆招,于南海鳄神的鳄嘴剪却只以余力化解,(《天龙八部》第四十一章“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

岳老三拿着兵器鳄嘴剪,段正淳就是空手用一阳指,但慕容复却认为段正淳“却着实不能小觑了”,需要“凝神拆招”,而对于岳老三,觉得“倒还容易抵敌”,只是“以余力化解”。也就是说慕容复至少要用7、8成的力气对付段正淳,只需要花个2、3成的力气来对付岳老三就行。这个差距其实蛮大的。

我们再来看周伯通的案例。

早期周伯通,在没有学成《九阴真经》和双手互博之前,和五绝相比,相差一筹,这个大家应该都认可吧?

那么他和欧阳锋打了几招呢?下面是周伯通自己的回忆:

我纵身出去,跟他在树顶上拆了三四十招,越打越是胆寒,敌人年纪比我小着好几岁,但出手狠辣之极,我硬接硬架,终于技逊一筹,肩头上被他打了一掌,跌下树来。(《射雕英雄传》第十六回“九阴真经”)

当时,王重阳假死以诱骗欧阳锋前来,周伯通当然并不知道,为了保护师兄遗身,肯定是全力而上,即使这样,和欧阳锋只打了“三四十招,越打越是胆寒”,而欧阳锋前来抢夺《九阴真经》,主要注意力放在抢经上面。如果欧阳锋的目的是为了全力对付周伯通,说不定周伯通还撑不了“三四十招”。

我们再来看郭靖。

黄日华的郭靖和翁美玲的黄蓉

郭靖在洞庭君山大会上,参悟了《九阴真经》上的部分精要,此时的郭靖武力和裘千仞相差多少呢?

丐帮四老均知郭靖与裘千仞的武功大致是在伯仲之间,虽然郭靖稍有不及,却也相差不远(《射雕英雄传》第二十七回“轩辕台前”)

这里说郭靖与裘千仞“是在伯仲之间”,“稍有不及,却也相差不远”。按一般的理解,既然是“伯仲之间”了,差距肯定很小了吧,至少一百招打成平手应该问题不大,否则怎么能叫伯仲之间呢?但郭靖自己认为能和裘千仞打几招呢?

若是打下去,五十招之内,或许能和他挤成平手,但一百招之后,多半便挡不住了。(《射雕英雄传》第三十回“一灯大师”)

郭靖比较老实,我相信他的自我判断肯定是尊重客观事实而推导出来的。也就是说“伯仲之间”“稍有不及”,这么小的差距了,也就仅仅撑得住50招之内的平手。而此时的郭靖已经几乎要迈入准绝顶的行列了

综上所述,如果以周伯通和郭靖的案例来衡量的话。

相差一筹:大概就是三四十招分胜负。

当时周伯通和欧阳锋打了“三四十招”,被打下树来,书中说“中了欧阳锋一掌,痛入心肺,半晌动弹不得”,此时要不是欧阳锋一心想着抢夺供桌上的《九阴真经》,如果往躺在地上的周伯通再补上几掌的话,周伯通就有性命之忧了。

所以,对于绝顶高手而言,相差一筹,意味着三四十招之间,就可以取你性命。

那么,“稍逊半筹”呢?

我认为,郭靖五十招之内,能和裘千仞战成平手,一百招之后便开始不敌,这差不多就算略逊半筹。

而如果要讲到“伯仲之间”“稍有不及”的话,我认为以《神雕》书末杨过和金轮法王的生死大战作为例子是最合适的。

这时杨过单手独臂,已与法王的铜铁双轮拆到二百招以上。两人武功家数截然不同,但均是愈斗力气愈长,轮影掌风,笼盖了高台之顶……。杨过虽无兵刃,却始终不落下风。法王激斗中觉得高台微微摇晃,心知台脚为火焚毁,顷刻间便要倒塌,那时势必和杨过、郭襄同归于尽,又见杨过掌法越变越奇,再斗百余招只怕便要为他所制(《神雕侠侣》第三十九回“大战襄阳”)

大家看上面原文的描述,这才叫“伯仲之间”“稍有不及”,也就是说至少二百招之内是平手。

两位高手属于平级,几乎没有什么相差,可以用“伯仲之间”或者“稍有不及”。那么如果级别有相差,比如绝顶高手vs超一流高手,是不是就是差距“一筹”呢?

不是,绝顶高手与超一流高手之间的差距远大于一筹。

比如,丘处机应该是超一流高手,但最高光的成绩也就是用袖袍打中黄药师,并让黄药师“凝神接了数招”。也就是说,能够和绝顶高手对上几招,没有脆败,这就是“超一流高手”的水平了。

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就是《书剑》中,张召重初次见到袁士霄,两人口头拆招的场面。

袁士霄向张召重发问,一开始3招张召重回答的相当不错,受到袁士霄的高度肯定,并且说第3招连张召重的师兄武当掌门马真当年都没回答出来,并以此认定张召重是武当第一高手,然后2个回合,张召重开始不断后退防守,但也没出什么错,到第6招开始,张召重不行了,“神色紧迫”,回招也越来越慢,“额头不断渗汗,有时一招想了好一阵才勉强化开。”连在旁边观战的关东三魔都觉得不行,

关东三魔均想:“倘若真是对敌,哪容你有思索余地,只要慢得一慢,早就给人打倒了。”

后面,两人口上又拆了数招(回合数不详),最后,张召重一招回的不好,袁士霄认为张召重就输在这招上,张召重不服,两人直接动手印证,果如袁士霄所言,一招点中张召重胸口“神封穴”,张召重就此服软。

也就是说,如果按双方口述的对招过程,张召重基本抗5个回合没有问题,但第6回合开始就不行了,满打满算撑死能抵抗十几个回合就到顶了。

(注:原文较长,大家可以参阅《书剑恩仇录》第十七章“为民除害方称侠,抗暴蒙污不愧贞”)

从上面丘处机对黄药师和张召重对袁士霄的案例可以看出,超一流高手对上绝顶高手只能抗衡数招,双方的武力对比远没到能抗衡三四十招“稍逊一筹”这样的程度,按金庸武侠中的文字来说,应该是“远为不及”。

说到这里,我们今天就要来解决一个金庸武评中的悬案。冯锡范和洪教主之间武力差距到底相差多少?

先来一段分割线,后面我来解开谜底。

在其他很多金庸武评文章中,我发现总有人说洪教主的武力值不高,他们的观点来源于洪夫人对冯锡范和洪教主之间武力差距的评价。

苏荃见冯锡范左臂中挟着一人,仍奔跃如飞,武功之强,比之洪教主也只稍逊一筹而已(《鹿鼎记》第四十四回“人来绝域原拼命,事到伤心每怕真”)

很多人看到“稍逊一筹”,就想当然的以为冯锡范和洪教主差的不是很多。

但是,冯锡范和洪教主之间的差距,大家真的觉得相差不多吗?

请大家想一想,瘦头陀和许雪亭两个人的武力值怎么样?他们两个人的武力值都接近于冯锡范,再加上无根道人和张淡月两大高手,无根道人能一掌震退陆高轩,他加上张淡月打赢一个冯锡范没问题吧?这样,瘦头陀、许雪亭、无根道人、张淡月四个高手加起来≈3个冯锡范,这都全部被洪教主杀光,你们觉得冯锡范和洪教主是相差不多?!

其实洪教主和冯锡范之间的武力差别大了去了,3个冯锡范都不见得能打赢一个洪教主(具体分析可以参阅#)

所以,这段原文里面,其实包含着两层意思:

第一个,大家原先对“稍逊一筹”的理解有误,它不是相差不多,而是相差较大!

就如我前面说的,对于绝顶高手而言,相差一筹,意味着三四十招之间,就可以取你性命。这里的“相差一筹”远比我们以为的差距要大得多!

第二个,洪夫人有误判。

因为洪夫人的武力值远低于洪教主和冯锡范,这使得洪夫人对洪教主和冯锡范之间的武力对比不能做出一个很精准的评判,这就如同当年张翠山眼中谢逊和张三丰的武力差距一样。

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

我们请出一个人来——大喇嘛桑结。桑结和胖瘦头陀的武力值相当,他们这几个人与冯锡范相差远吗?

但桑结被洪教主所擒,是输得口服心服。

只是韦小宝再赞他武功天下第一,桑结却连连摇手,自知比之洪教主,实在远为不及。(《鹿鼎记》第四十回“待兔只疑株可守,求鱼方悔木难缘”)

从书中原文我们可以分析,桑结是在和洪教主交手之后被擒,这是桑结对自己与洪教主武力差距的自我评价,这里用的词是“远为不及”。而洪夫人只是看到冯锡范手里托着一个人在和几个天地会的人在打,那桑结的评价肯定要比洪夫人更精准。

胖瘦头陀、桑结、吴六奇等人,在《鹿鼎记》中就是一群超一流高手,当然,他们中间以陈近南、冯锡范和美刀王胡逸之这几人为最高水平。

我们上面说过,超一流高手和绝顶高手之间就是只能抗衡几招,“远为不及”的差距,这就和桑结对他自己和洪教主之间的评价吻合了。

所以,几大证据互相印证,冯锡范与洪教主之间“稍逊一筹”,怎么看都是误判。

我看过很多人想要否认“误判”这个说法,想方设法做出其他的解释,但都很牵强,而且只要把金庸作品中其他地方的证据拿来一对比,那些解释者就又要再对其他地方的证据再去圆,结果是越解释越吃力。

所以,“误判说”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低武者对两位武力值远高于自己的高武者之间的武力评判,很容易出现误判,这个解释一下子就可以把洪夫人对冯锡范和洪教主之间的武力评判,张翠山对谢逊和张三丰之间的武力评判等等这一类的问题都解决。

如果按一个简单原则就能解决N多个问题,那这个原则往往就是最接近于真相的答案,这就是“奥多姆剃刀法则”。其实,如果我们只要了解一下“奥多姆剃刀法则”,就能马上看清“误判论”的合理性。

关于“奥多姆剃刀法则”,我留到后面文章中再来详细解读。

那么现在产生另一个问题,有不少条友可能对我前面的一个论断“3个冯锡范都不见得能打赢一个洪教主”会有疑惑,两个人差这么多吗?那么照这个意思,3个陈近南也不见得能赢一个洪教主?

其实,广大金庸迷们因为对陈近南非常钦佩,带了一点光环,对于1个洪教主≥3个陈近南不太愿意接受,但这个结论其实是很客观的,这就是金庸武侠中绝顶高手和超一流高手之间一个正常的武力值对比。下一篇文章,我们就用一个黄药师能打几个丘处机来证明一下这个结论。

下一篇文章《小心说金庸第58篇》,是我《小心说金庸》系列所破解的几大未解之谜之一。

这就是,一个绝顶高手可以对付几个超一流高手?比如,一个黄药师可以打几个丘处机?

这篇文章,已经归入到我金庸武评合集中,请大家搜阅,谢谢!

注:感谢我粉丝,他们发现我的金庸武评合集中,少了57、58两篇。我想了想,应该是当时我发出后,感觉还不太满意,有一些问题没有讲清楚,所以删除后又重新编辑发了,可能发了58篇,57篇漏发了,所以这篇文章是今天重新编辑后补发的。

对此给各位条友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也感谢大家的细心和不离不弃。

各位头条中的其他朋友,如果今天您是第一次看我的文章,如觉得还行,别忘了点一下关注,并帮忙转发一下。

本篇文章的结论,相信大家肯定也有各自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必许要小心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