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美归国科学家落选院士,怒斥国内科研界乱象,宣称:永不竞选!

屏风浊影有人生 2025-02-09 03:33:31

都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随处可见论资排辈、靠关系上位者屡见不鲜,如果是在其他领域,影响还算有限,奈何这股“歪风”还是不可避免的吹向了最不该出现的领域——科研行业。

在过去,任你是什么学术大牛还是海归专家,永远逃不过论资排辈的浸染,但是却有这样一位专家,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几个老院士给一个处长赔笑,学术界简直乱套了,真是贻笑大方!

他就是饶毅,一位分子神经领域的海归专家,放弃美国优渥条件回国,为中国分子神经领域研究做出突出贡献;口罩年代第一个呼吁全民核酸,率领团队率先投入疫苗研究;仅仅前半生就已经著作等身,多篇论文中选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但就是这样一位真材实料,为国为民的好专家,却因为某些原因,落选院士。

落选后,饶毅直接宣布再也不会参加竞选,在死水一潭的科研界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浪花阵阵,正是他的傲骨,让百姓真是见识到了一个“合格”的专家,究竟该是个什么样子!

海归专家的爱国梦

1962年,饶毅出身江西,应该说,他走上科研路大概就是“命中注定”,只因他的家族堪称医学世家。

饶毅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饶伟华,曾经也是赴美留学的精英医学专家,正因有了他,江西才诞生了全省第一个重症监护室,同时也是当时全国最先进的重症监护室之一。此后饶伟华还建立了江西第一所分子研究中心,为中国的分子医学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了父亲,饶毅的叔叔也是医学领域的相关从业者,在父辈们的熏陶下,打小饶毅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个年代,中国百姓的生活还相当艰难,医生更是稀缺职业,从小时候记事起,饶毅就发现每天找父亲看病的百姓络绎不绝。

当看到父亲靠着专业学识给百姓治好病后,百姓对父亲的感恩戴德,饶毅心中埋下了一个梦想:“未来我也要成为一名医学从业者”

时间来到1978年,沉寂多年的高考制度终于恢复了,即便竞争者众多,但饶毅还是靠着扎实的学识成功考入了江西医学院,完成本科学业后,饶毅毫不意外的考入了上海复旦医学院的研究生。

完成硕士学历后,饶毅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参加工作,二是继续深造,在那个年代,本科生就已经是“稀有物种”了,更何况是复旦硕士,如果饶毅此时选择工作,也一定能够获得极为优厚的待遇。

但是饶毅的父亲却希望儿子能够继续深造,当时的美国,还是当之无愧的灯塔国,再加上当时中美已经建交,赴美留学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最终饶毅选择听从父亲的建议,于1991年成功考入加州理工大学的神经学博士专业。

从加州理工大毕业之后,饶毅前往了哈佛大学,在哪里,他将集齐自己学术生涯的最后一块拼图,有了哈佛提供的强有力支持,饶毅的研究进度突飞猛进。

应该说,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是老一辈中国人身上随处可见的品质,饶毅也是如此,语言不通?那就学!看文献费劲?那就加班!深夜的研究室里,经常出现仅剩饶毅一人的身影。

正所谓“有心人,天不负”,在如此努力之下,饶毅不成功才是没道理,随着他在分子神经学领域取得多项关键突破,发表的论文、期刊越来越多,成功跻身该领域一流专家。

从哈佛毕业后,美国多家名校纷纷对饶毅投来橄榄枝,美国政府也为饶毅颁发了“绿卡”,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当时的美国无论是整体氛围、人员素质、硬件设施都是优于中国的,因此留在美国对于饶毅的学术研究更有利。

但是别忘了饶毅的父亲就是一位赴美归国的科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饶毅内心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当饶毅做出弃美归国的决定是,他的同事纷纷震惊。

而美国方面为了留下饶毅更是不断加码,甚至承诺每年会给饶毅提供一笔丰厚的专项研究资金,并且为他配置一件独立研究室,所有设备都换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但即便如此,饶毅仍旧不为所动。

为国献身,直面现实

时间来到2007年,饶毅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刚回国就获聘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担任了生命科学院的院长一职,这既是对饶毅的重视,也是对他科研实力的认可。

回国后的饶毅,迅速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当时的北大在仅有的能力范围内,为饶毅组建了最好的科研团队与设备。

但是很快饶毅就发现了不对劲,相比较美国那种重视才华,唯实力论的科研氛围,中国的学术界有着明显的人情影响,其中最令饶毅深恶痛绝的便是酒桌文化,尤其是当饶毅看到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围着书记、处长敬酒赔笑时,更是厌恶至极。

而真正促使饶毅发声的,是当他看到一些明明有能力的老院士,为了点科研经费还要亲自奔波,甚至还存在贪腐现象,种种乱象,与饶毅心中纯粹的科学精神大相径庭。

或许其他人对此会选择“同流合污”,或是默不作声,但是饶毅却选择了反抗,他冒着被打压的风险,在公开场合批评中国学术界乱象,甚至公开发表文章针砭时弊,赤裸裸的揭露科研界与官场之间的利益交换。

相比大家也明白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饶毅不出意外的受到了排挤,还有人专门给他使绊子,但是这些饶毅根本不在乎,他坚持发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要讨一个公道。

直言不讳,永不妥协

2011年,中国科学院决定扩大院士名额,面向全国发起了评选活动,平心而论,以饶毅当时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来看,绝不输同期参选的任何人,但当时的饶毅,才49岁,与那些上了年纪的比起来,他还是个“年轻人”。

最终结果也是毫不意外,饶毅落选了,结果公布,饶毅本人还没发声,他身边的许多同行都看不下去了,因为业内人更明白饶毅是有真才实学的,这个院士名头,他理应获得。

但无论是论资排辈轮不到饶毅也好,亦或者是他之前的勇敢发声得罪了某些人,总之这次评选活动饶毅落选了,结果落选之后饶毅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永久退出院士评选!”

正如网友评价:“两院”本是最高学术殿堂,现在却沦落成了权力和名利的角斗场。,个别院士的作为言行明显有损“院士”的称号,真正的学者,定然不屑与之为伍。

不出意外,饶毅的这个决定,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批评他太“装”,有人觉得惋惜,也有人欣赏饶毅身上这股子不畏强权,勇于反抗的精神,但是饶毅对于外界的评价置若罔闻,决定退出院士评选后,反而可以专心投入学术研究,也不用在乎所谓的虚名了。

培养人才,再创辉煌

饶毅虽然退出了院士评选,但是并没有被埋没,对饶毅来说,科研质量最应该获得重视,他始终坚持回归科学本质,在学术研究上秉持“慢”的理念,认为论文数量应该服从质量,而他的科研精神与科研实力,始终被业内所认可。

除了继续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外,饶毅也没有忘记培养人才,2016年,饶毅出任北大理学部主任,之后成为了“未来科学大奖”的发起人之一;2018年又与杨振宁等中国顶尖科学家同发起设立“科学探索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甄选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饶毅是第一批提出全面封控、全员核酸的专家,这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而最终事实证明,饶毅的主张为战胜疫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年,饶毅发起成立科学和医学公共传播基石奖,2023年11月,饶毅获得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结语

何为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除了优秀的自身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良好的品行,虽然现如今中国的科研界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少了很多乱象,但是这一切,也是因为有了饶毅这样敢于发声的勇士,才有了改变的希望。

如今的中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研成果逐渐大放异彩,我们在赞美祖国日益强大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向饶毅这般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饶毅始终秉持初心,始终坚定不移的走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而他的“求真”之路永无止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饶毅

澎湃新闻:饶毅炮轰华大基因CEO尹烨:伪科学、欺骗、瞎编

人民网:央视正面科普转基因 饶毅刘戈对话转基因首先是科学问题

人民网:京华时报:院士增选本该宁缺毋滥

九派新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发文称院士增选中有行贿受贿,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回应

0 阅读:8

屏风浊影有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