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棚“黑科技”,管理刷手机,新农人农事格外新

凌青开心趣事 2025-03-22 01:28:07

“我们这些棚,每个平均长度307米,跨度超过28米,每个棚仅卷帘机就有4台,如果像普通棚那样靠人工操作卷帘机放保温被的话,一个人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现在通过物联网,我只要在手机上轻点一下,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而且人还不用在现场盯着。”3月7日,站在大棚边,吕玉安一边操作手机一边自豪地介绍高科技大棚。

1977年出生的吕玉安,老家在商河县白桥镇,2021年他从外地返乡创业,注册成立农业公司,并在孙集镇车庙村流转了150亩地,建起了11个钢结构保温大拱棚,转型成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回乡前,我就对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市场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调研。” 吕玉安说,“在此基础上,我才选定了现在的建棚思路和产业。”

吕玉安介绍棚内安装的智能化设备。

吕玉安的十几个大棚,从棚外到棚内,可谓是“黑科技”加身。基地地头,安装有微型气象站,可以实时提供温度、光照等气象资料,为农事决策提供支持;每个棚,都装有4台自动卷帘机。棚内,水肥一体化设备、自动喷药设备、风口自动调节设备及监控设备一应俱全。这些设备,不仅可通过手机人为进行远程操控,还可自动综合计算自身监测的各种数据,适时自动开启或关闭,让棚内环境始终处于最适合作物生长状态。

孙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陈秀国介绍,智能化设备的充分应用,在省工省力基础上,还实现了水、肥、药的节省,也利于精准控制生产节奏。

省工省力这一块,除上面提到的自动收放保温被效率大幅提高外,其他环节也是肉眼可见的轻省。像放风口调节,如果靠人工,一个人一个棚得需要一上午的时间;浇水施肥,一个棚需两个人忙两天,现在轻点手机,一上午就结束;若采用人工打药,一个棚需4个人忙活一天,现在自动喷药设备开启后,45分钟就能搞定。关键是由于设备比人工控制精准、工作效率高,所以肥料可节省40-50%,药量节省50%以上。“如果没有这些智能化的设备,靠人工操作的话,这种体量的棚根本没法种。” 吕玉安感慨地说,“真是科技为农业插上了高效发展的翅膀。”

吕玉安(左)正在棚内与陈秀国一起查看芹菜生长状况。

在系列高科技设备加持下,吕玉安作物种植选择了芹菜和芸豆轮作模式。一般是10月初种芹菜,春节前后供应市场;来年立春3-5天后,定植芸豆。“但今年有些特殊,春节后芹菜价格下跌,为保证效益,我们依靠设备,精准控制芹菜生长速度,这几天价格上涨了,我们也加快了芹菜出货速度,有效避免了损失。” 吕玉安说。

吕玉安介绍,尽管两种蔬菜价格波动较大,但由于他们这些大棚智能化程度高,总体运营成本低,所以整体效益要比一般的棚高出一大截。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 通讯员 张鸣 孙延伟)

0 阅读:0

凌青开心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