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样也会“暗流涌动”

德恒自然 2025-02-20 05:21:36

有位女士帮儿子带了一两年孩子,准备回老家时总结出了几条“经验”,说这样能促进家庭和谐:

比如,早晨起床后做饭时要小心翼翼,不能整出大动静,影响儿子儿媳妇睡觉。做完早饭后要自己先吃,不要敲门喊儿子儿媳妇吃饭,他们愿意几点起就几点起。等他们吃完要主动收拾餐桌、洗碗、收拾卫生什么的。

中午和晚上吃饭时,要让儿媳妇先吃,儿媳妇吃饭时自己负责带孩子,儿媳妇吃完后她捡盘底吃。儿子和儿媳妇吵架时不要劝架,要抱孩子下楼,如果是晚上就回自己房间关上门。儿子儿媳妇和老丈人外出吃饭时就当什么也不知道。当儿子给丈母娘买礼物送礼物时也要装看不到,等等。

遇到邻居她便说,这两年她就是这么过来的,和儿子儿媳妇基本没吵架,当有吵架苗头时她就先“止血”,装聋作哑。要不然,不知得吵多少回呢,如此这般就避免了吵架。一句话就是自己知道该干啥,不多说话,就把自己当成“免费的保姆”,光干活就行了。

大家看看这位女士的做法妥当吗?有人认同,有人则不认同,说生活在一个家庭,争争吵吵免不了,但不能为了不争吵刻意忍让也不妥,多沟通、多交流,有什么事别掖着藏着都说出来,反而不一定是坏事。反之,为了一味地和气,有话不说,都装在肚里倒不是好现象,说破无毒,憋在心里时间久了还容易憋出病。当然了,这个病并非完全是身体上的病,一定会是心理上的病。

家庭总有解不开的小疙瘩,尤其是两代人一起生活,这都避免不了的,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习俗,比如睡觉晚不起床等,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习惯,比如睡觉早起床早等,首先有个互相适应的问题。老人能够一味担待,作为年轻人也要自觉。

就像做家务、带孩子也有个互相补位问题,比如老人做饭时,年轻人就要带孩子。老人带孩子时,年轻人就要多做些家务,能自己做的就多做点,不要全指望老人。还有与老人的沟通问题,老人可能有时没话题,或者是爱唠叨什么的,年轻人就要明智些,要主动与老人沟通交流,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都直白地告诉老人,不要通过肢体语言和行为来表达,就像吃饭一样看着不好吃就不吃了,这让老人多寒心呀。再有就是小两口吵架,这个避免不了,但最好不要在吃饭时当着老人的面吵,有什么事回自己房间去解决。

老人其实要求不高,但不要让老人有伤感,对待老人要一视同仁,就像请老丈人吃饭、给岳母买礼品这样的事情,不要忘记自己的老人,吃饭一起去,礼品买两份不就完了吗?不要人为地“制造”矛盾。作为老人也不一定非得全是忍让,有什么话该和年轻人交流的一定要说,说出来他们才懂你。

还是那句话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多些交流,不能都捧个手机,互不搭理,这样的日子早晚是危险的。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和更多的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师友们可关注、可转发,可在下面留言、探讨、讨论与点评。谢谢!

注: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无关。

0 阅读:3

德恒自然

简介:和您聊一聊身边人、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