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到张北旅游的第三天,我们驾车游览“草原天路”,沿途有观景点儿,在观景点儿我看到了不少具有草原特色的植物,其中见过的有秋英、细叶益母草、鼠掌老鹳草、长柱沙参、亚麻、香青兰、短梗胡枝子、山韭、地榆、翠雀、蓝盆花、草木犀、香蓼,没有见过的有裂叶荆芥、蒙古马兰、达乌里秦艽、冷蒿、老牛筋、火绒草、柳穿鱼、砂蓝刺头。
草原天路沿途的植被非常好,经常是多种植物密集地长在一起,拍摄比较困难,我又不愿意深入到草丛去拍,结果一些植物的细部就拍得不清楚,其中裂叶荆芥就是这种情况。


之前,我拍到过紫花荆芥,它的叶子是心形的,而裂叶荆芥的叶子形状是指状三裂。中国植物学上的荆芥则心形叶开白花,它在中药中叫假荆芥,而裂叶荆芥在中药中才叫荆芥。

紫花荆芥

荆芥。来自“植物智”

裂叶荆芥
《中国植物志》介绍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时说,《救荒本草》(明代)称它为荆芥;四川夹江称它小茴香;《北方常用中草药》称它为假苏、四棱杆蒿;《东北常用中草药》称它为假苏。花期7-9月,果期在9月以后。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城口、南川)、贵州诸省均有野生,浙江、江苏、福建、云南等省均有栽培;生于山坡路边或山谷、林缘,海拔540-2700米。朝鲜有分布。1变种产日本。全草及花穗为常用中药,多用于发表,可治风寒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月经过多、崩漏、小儿发热抽搐、疔疮疥癣、风火赤眼、风火牙痛、湿疹、荨麻疹,以及皮肤搔痒。又全草富含芳香油,可提制芳香油。



《中华本草》说,中药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茎叶和花穗。中药荆芥,原名假苏,始载于《本经》,列入下品。荆芥之名,始见于《吴普本草》。《本草经考注》解释:“假苏者,似苏非苏之义。”《别录》称它为“姜芥”。《新修本草》说:“姜,荆声讹耳。”《纲目》解释说:“曰苏、曰姜、曰芥,皆因气味辛香,如苏、如姜、如芥也。”《本经》也称它为“鼠蓂”,《本草经考注》解释:“以此草茎插鼠穴,则鼠不敢入。盖鼠蓂者,令鼠儿瞑眩之义。”


总之,它的味道很冲,老鼠闻了都会头昏脑胀,远而避之。

据说猫喜欢类似的味道,荆芥也因此被称为“猫薄荷”。是不是因为“敌人拥护的我就反对”,老鼠就反感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