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文·中国手工坊:演绎民族特色服饰新风范

中华工商时报 2024-09-23 10:30:25

在悠扬绵长的蒙古族呼麦曲调中,“爱我中华秀我长城”民族文化服装秀日前在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拉开序幕。秋阳之下,40套锦绣华服与雄伟的长城、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

“当大秀的音乐一响起,我顿时热泪盈眶。站在长城之上,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碰撞,看到不同民族文化共融的景象,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依文·中国手工坊副总裁刘文玲言语之中饱含坚定,“我们就是要让世界看到,这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和中国品牌的时尚力量。”

深耕民族美学的创新表达

此次民族文化服装秀是2024年怀柔国潮文化节“爱我中华秀我长城”中秋主题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也是依文·中国手工坊第一次把秀场设在慕田峪长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40周年。2024年怀柔国潮文化节通过将国潮文化、长城秀场、民族演绎和文旅消费相结合,助推多业态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是业态创新、绿色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刘文玲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说。

大秀分为三个篇章“边城通婚,民族融合”“相约怀柔,共谋发展”“锦绣长城,绣梦中国”,展示的40套华服由依文集团设计团队设计,融合了8900多种来自中国不同民族的美学纹样,由多个民族的绣娘进行手工刺绣。

“这些华服采用了藏绣、羌绣、苗绣、彝绣等不同绣法,甚至有比较少见的贵州马尾绣,每一件衣服都是凝聚着中国手工艺人匠心精神的艺术品,展示着民族美学。”刘文玲表示,“这场大秀,绣娘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我们也请到一些绣娘亲临现场,让她们通过慕田峪长城与国内外游客有更多的接触,传播民族文化,推介她们的家乡。”

民族文化服装秀收官后,一些游客与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绣娘合影留念,绣娘向游客介绍服饰的材质和工艺。

点亮民族手工艺焕新之路

“我现在的心情太激动了,真的想把依文集团介绍给我身边的每一位手工艺人,让我们的民族手工艺品走上更大的舞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九龙县工商联副主席、九龙县龙韵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韵民族工艺品”)董事长、四川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村仁拉粗站在长城上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

活动中,依文·中国手工坊与龙韵民族工艺品挂牌创立“甘孜州九龙县指尖龙韵工坊”,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村仁拉粗告诉记者,她很早便了解过依文集团帮扶贵州绣娘的项目,也知道企业带领绣娘走进伦敦的故事,一直很向往能有合作机会。当得知依文集团要来甘孜州考察,她立即报名参加活动,见到了刘文玲。从初步的合作到如今正式挂牌,村仁拉粗激动地说:“我身后的一大批手工艺人有希望了。”

2018年,龙韵民族工艺品从小作坊迈向民营企业,目前,已经收获“四川省非遗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甘孜州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甘孜州专家工作站”等荣誉。企业经营的手工藏毯编织,是四川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村仁拉粗介绍,九龙县曾是深度贫困县,企业能有今天的成绩非常难得。九龙县的绣娘很多,但是工厂较少,通过和依文集团的合作,能让当地更多的妇女有活干、有钱挣。

“我们还想跟依文集团学习经验,提高设计水平,希望大手牵小手,把我们的产品变成商品,把商品变成艺术品,带领我们走向世界。”村仁拉粗说。

激活更多优秀民族文化资源

“甘孜州去年成为文旅的一个爆点,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往。我们希望那里不仅有看得见的风景,还有带得走的情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甘孜都能带走一件有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传播当地文化IP。”刘文玲认为,这也是依文集团搭建平台,向世界展示手工艺人匠心、讲好中国故事的初心。

20年来,依文·中国手工坊已经走过贵州、云南、内蒙古、青海、宁夏等10余个省份、120余座城市,这次与龙韵民族工艺品的挂牌合作,又将点亮四川绣娘们的梦想。

“依文·中国手工坊穿梭在都市与大山之间,致力于让世界看见中国手工艺之美,让中国工匠精神代代相传,能够真正代表依文精神,传达出依文集团作为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刘文玲介绍,手工坊在依文集团属于文化版块,以“公益的心,商业的手法”运作,通过“数据化、IP化、产品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文化产业新经济模式为中国民族文化产业赋能,打造了可复制的乡村振兴产业模型。

接触越来越多的绣娘,刘文玲深切感受到民族手工艺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传播美的平台。依文·中国手工坊就是要走遍更多地方,把订单带到大山深处,改变越来越多手工艺人的命运。

“未来,我们将在甘孜州九龙县指尖龙韵工坊设计一批高质量的文创旅游产品,打造新一个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合作工坊,同时,也希望与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合作,分享依文的资源和平台,助力推广更多地区的民族文化。”刘文玲说。(记者牛畅)

(图)“爱我中华秀我长城”民族文化服装秀在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举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