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两个技术性难题,第一是吕布要有赵云的“忠义”,第二是曹操欣赏吕布的勇猛,不放冷箭。
如果能解决了这两个技术性难题,吕布在长坂坡肯定能创造比赵云更高的水准。
先说第一个,吕布的“忠义”是带引号的,因为这个家伙从出场到被杀,就没有忠义可言。
他一开始是并州刺史丁原的主簿,丁原对其十分倚重。
何进要招外兵进京诛杀十常侍,招了两个军团,一个就是丁原的并州军,另一个是董卓的西凉军。
丁原不如董卓狡诈,董卓策反了吕布,诛杀了丁原并且兼并了并州军。
再之后,吕布又被司徒王允策反,诛杀了董卓。在这个时候,吕布原本大有可为,只可惜毒士贾诩鼓动李榷郭汜回师长安为董卓报仇,吕布寡不敌众才落荒而逃。
吕布从并州到长安,短短几年,改换了三次门庭,拜了三个“义父”,他的“忠义”就存疑。
自此之后,吕布的名声就臭了,被定义为“三姓家奴”、反复无常的小人。
吕布从长安逃跑后,本想投奔袁术,但袁术不敢留,吕布就在徐州这个地界苟着。
在这期间还和刘备反复拉扯,相互背叛。
等到曹操征讨徐州,吕布被生擒,曹操忌惮吕布的反复无常,再加上刘备神补刀“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脑后一阵发凉,吓得就直接杀掉了吕布。
所以,以吕布的个性,如果他真的归顺了刘备,代替张云到长坂坡寻找阿斗和甘糜二夫人,那吕布真的会如张飞所说“这厮肯定是投曹操享受荣华富贵去了”。
此时的刘备如丧家之犬,连老婆孩子都扔了,根本看不到东山再起的希望。
吕布这种功利的性格,肯定要为自己找下家,估计在长坂坡上,立即就投降曹操,要拜曹操为义父,根本不会像赵云一样傻的去拼命。
曹操当年在白门楼上就想收服吕布,只是因为刘备的补刀才杀了吕布,这个时候刘备不在跟前,吕布用“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诱惑曹操,曹操难免不心动。
所以,从忠义的角度看,吕布根本不会像赵云那样血战长坂坡七进七出,大概率会投降。
再说说第二个可能,就是吕布有赵云的忠义,抱着幼主刘禅拼死血战,这个时候就要看曹操如何抉择。
赵云在长坂坡上把曹操的将领一个个像西瓜一样砍翻在地,曹操居然不心疼,老想着擒获赵云,收服这个猛将为己所用。
吕布比赵云更勇猛,他应该可以九进九出,甚至如入无人之境,砍曹军应该像砍瓜切菜一样容易。
曹老板向来惜才,看到这么猛的将领,自然心花怒放,之前老是听人说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现在亲眼看到了,果然名不虚传。
如果曹操能够忍受吕布的反复无常,不舍得放箭,让吕布冲杀一阵后逃之夭夭,那吕布要比赵云的水准更高。
赵云的七进七出,除了自己忠义无双外,曹老板的容忍和爱才也成全了他,吕布如果有赵云的忠义,以自己天下无敌的勇猛,那长坂坡一战自然会比“三英战吕布”更加青史留名。
首先,是因为先有忠义无双,才有七进七出。吕布?能杀出去还会回头?其次,能打未必会血拼到底。当被包围陷入绝望时,还是有投降选项的。吕布惜命呀,很大概率会投降。关羽不也是降将?要七进七出,只有赵云这样绝不投降的勇气,加忠义无双,缺一不可。
不可以因为面对吕布会就会直接全力出手不论死活,扌不会给你游击的机会
换来吕布不会有赵云的化学反应………虽然吕布无敌,但是,不会为任何人的孩子拼命牺牲,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一进一出就跑了
七进七出,赵云这么虚吗,一分钟都挺不住[笑着哭]
肯定能做到,因为能不能做到全屏作者怎么写作者想不想他做到。正史本来就没有赵云七进七出这回事作者编的,如果用演义来讨论的话作者那么神话吕布的武艺天下无敌了难道还会打自己的脸?肯定赵云能做到吕布也可以
首先,给吕布七进七出的机会的话,曹操脑袋不保比救出刘禅几率更大,接着吕布一般不拼命,真拼命的起来几万个人留不下,人家轻松来去自如,下次冲不出去主要是他背着吕绮玲,(吕绮玲可不是几月大,二三十斤总该有吧)。再者曹操也准备充足,人家就是冲着杀吕布去打弓箭手骑兵步兵还设置了关卡,就这样吕布还带着吕绮玲全身退回下邳,长版波那种状况给吕布我敢保证吕布绝对一箭狙了曹操[狗头]
不是曹操爱才,还七进七出,早死800回了[吃瓜]
换了吕布,那些曹仁曹洪许褚徐晃甚至夏侯惇夏侯渊全出来参加围攻,哪里还有焦触张南钟晋夏侯恩夏侯杰的份?
很简单,打吕布的时候全力攻打,赵云七进七出是因为曹操想要活捉收服了他所以放水了[得瑟]
没有的 那个时候吕布都打不过赵云 赵云被包围 没有退路 只有拼命才有一丝活命的机会 只要有退路的人 就不愿意拼命 所以 那时谁都打不过
与一对一的回合战(拨马回来时是可以喘息的)而面对成百上千的士兵围殴是一刻都不能松懈的,赵的耐力持久力绝对恐怖(无论是长坂坡还是镶山之战都是不眠不休的状态)
吕除了战力强外,其他都不如赵 包括耐力 在三国里 赵的耐力是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