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劳动教育之魂:评《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徽记大兴 2025-03-13 11:42:52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高曼曼

在物质丰裕与技术狂飙的当代社会,劳动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价值重构。当人工智能取代传统劳作、消费主义解构奋斗精神之时,江西师范大学刘俊教授的新作《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的出版恰似一盏明灯,不仅系统构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框架,更以鲜活的实践案例重塑劳动教育的当代价值。这部由劳动教育学者与一线教师共同撰写的著作,既是对《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深度回应,更是一部推动劳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行动指南。

一、理论突破:重构劳动教育的时代坐标

本书的第一大亮点就是突破将劳动教育窄化为技能训练的思维定式,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维意蕴,即价值之维:提升劳动教育育人成效;理论之维:丰富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实践之维:实现劳动教育本质回归。在历史维度上,梳理从农耕文明“耕读传家”到工业时代“劳动光荣”,直至数字时代“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嬗变;在哲学维度中,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中华传统劳动伦理相融合,秉持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积极的劳动育人观和科学的劳动实践观,创新和发展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在劳动教育文化层面,通过梳理分析劳动文化、劳动品德、劳动心理和劳动情怀等内容,提出“以劳为美,以劳为先”的劳动教育文化观念。这种跨学科的学术建构,使劳动教育从边缘课程升华为贯通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枢纽工程。

二、实践创新:构建全景式育人生态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本书第二大亮点在于梳理总结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指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学校劳动教育实践中现行的劳动教育模式在专业性、个性化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尤其是提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路径: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和夯实劳动教育保障体系。在劳动育人生态方面,提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教劳的全景式育人生态,凸显劳动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且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价值重估:培育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

在技术颠覆性发展的今天,本书赋予劳动教育新的战略意义。当AI接管程式化工作,创造性智慧是智能时代的关键劳动能力,本书强调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本书剖析了创造性智慧赋能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维度,提出劳动教育目标的新温度——劳动幸福、劳动教育内容的新深度——创新性技术、劳动教育形态的新高度——智慧劳动和劳动教育场所的新宽度——智慧劳动空间的观点。劳动教育不再只是培养勤奋、有知识的青年劳工,而是更关注其积极、自主、创造、激情、活力、智慧的才能,让学生在劳动创造的过程中找到自我认同感,提升幸福感,获得劳动价值,推动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扎实劳动技能和积极劳动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其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重新锚定了劳动教育在育人体系中的坐标。它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实施劳动教育的操作手册,更是所有关心中国教育改革者的思想指南。在劳动形态剧变的今天,本书启示我们:真正的劳动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身体劳作,而是通过有尊严的劳动,培育完整的人、负责任的公民、有创造力的建设者。这种教育,关乎个体生命的丰盈,更关乎民族精神的传承,这正是本书超越一般教育论著的深层价值。当我们翻开这本书,不仅是在阅读劳动教育的理论,更是在触摸教育的本真——让每个生命在劳动中确认自身价值,让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精神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这或许就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给予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