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李鑫 刘少利 通讯员 孙瑞
大学赋能城市发展,城市滋养大学建设。高校与地方,两者互相促进、彼此成就。河南省新郑市充分发挥文化优势,持续深化校地深度融合,推动文化“能量”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增量”,实现城市与大学同频共振、融合共生,走出了一条具有文化特色的校地合作新路径。
互通有无 搭建共享“连心桥”
2024年9月27日晚,新郑市在黄帝故里景区寻根门前举行2024迎高校新生文艺展演暨“新生游新郑”活动启动仪式,来自新郑辖区14所大中专院校的师生代表、知名企业和新郑市有关单位齐聚于此,新郑市四大班子领导亲临现场。
高校迎新,几乎是每一所大中专院校每年一度迎接新生的规定动作,但以政府主办的大学生迎新仪式,让参与其中的师生倍感荣光和隆重。为辖区大中专院校学生举办“迎新礼”,体现了新郑市委市政府尊才重才、爱才留才的态度和诚意,彰显了新郑这座城市的温度和气度。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新郑拥有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等25所大中专院校,硕士以上教职工6000余人、副高级以上教职工4000余人,常年在校生近30万人,独特的人才富集效应在这里形成,创新的成果在这里涌现。14.6万家市场主体为每年约8万名毕业生就地转化、就地就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文脉绵延,悠久的历史为新郑留下了遍地的文物古迹,裴李岗遗址、唐户遗址、郑韩故城、华阳故城等1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星罗棋布,黄帝故里、白居易故里、欧阳修陵园、李诫墓等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地交相辉映。文脉厚重的新郑足以给大学生们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
新郑正处于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临空名市的关键期、机遇期,当前的新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贤能、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够成就人才。有这样一份能够滋养城市发展的“土壤”,是新郑之“福”。新郑市审时度势,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秉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初衷,大力推进校地融合发展,依托独特的文化优势和辖区高校数量多这一比较优势,着力打造黄帝文化历史传承创新区,为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聚智汇力、贡献力量。
思想交汇 奏响发展“合奏曲”
作为黄帝文化历史传承创新区的主阵地,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管委会主动作为,发挥好景区资源与高校科研的叠加优势,与域内大学在实训、研学、文创开发、文化研究等方面开展多领域全方位合作,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景区发展需求深度融合。
2023年6月5日,“漫谈黄帝故里,解码黄帝文化”专题讲座走进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新郑市黄帝文化专家从黄帝拜祖大典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开篇,谈起文明起源。
2024年12月30日,“黄帝文化研学大讲堂”内座无虚席,来自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梁淑芬副教授为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管委会全体干部职工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旅游景区新媒体运营管理》讲座。
文化专家走进高校,介绍新郑特色文化,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新郑,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老师走进新郑,讲解“旅游景区管理、研学旅行设计案例”等,让干部职工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思想的双向交流,让校地合作更加深入。
截至目前,先后有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等三所高校与黄帝故里景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郑州西亚斯学院在黄帝故里景区设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精准对接 筑牢发展“硬支撑”
每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高校学生参与讲解和政务接待工作;参加“根亲中国”微电影大赛;参加景区大型活动志愿者;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参与景区管理运营……黄帝故里景区管委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为辖区内高校学生提供了实践实习平台,让学生们练就过硬本领,也让黄帝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弘扬。
黄帝故里景区管委会还牵手多家院校,充分挖掘黄帝文化要素,研发具有黄帝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目前已经进行两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设计作品25个系列,主要包括贴箔画、行李牌、盲盒、扇子、印章、书签、台灯、镜子、茶具、礼盒等大约120多件文创产品。其中,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联合开发的以黄帝故里、上巳节为主,集中展示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发展现状的《传统节日与农耕文明》项目已经获批2023年河南省虚拟仿真项目。活动的举办,不仅实现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推动了文化资源创意活化,加大地方旅游产品的供给。
在学术研究方面,部分高校成立了“黄帝文化传承与推广中心”,目前已经完成《新郑市黄帝故里IP形象塑造策略》委托课题、郑州市兴文化工程《黄帝文化解码研究》的研究工作,为服务黄帝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学术支撑。
诚交流,心相通。依地强校,傍校兴市,新郑市和域内高校,人才培养不断深化、科研合作日益密切、人文交流持续升温,合作方兴未艾、前景可期……
编审: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