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企业跨界人形机器人痛点多谁能先落地?

新快报 2025-03-28 08:58:09

业内人士称目前相关行业仍有提升和完善空间

2025年,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加快。松霖科技、居然智家、追觅科技等企业跨界入局,成为这一趋势中颇具代表性的现象。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家用市场的潜在用户基数庞大,需求场景更丰富,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成为重要家居产品,但目前其成熟度、稳定性、可靠性仍需提升,并且成本控制、道德伦理、隐私安全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今年2月,松霖科技成立新公司,宣布切入机器人赛道。(图片源自其官网)

人形机器人成跨界新热点

近段时间,数家家居企业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消息不胫而走。3月26日,由追觅科技孵化的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正式推出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并且宣布将围绕人形机器人落地,拓展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场景。

居然智家宣布牵手优必选,计划在2025年底前采购并部署500台优必选仿真人形机器人,用于其新零售门店的客户服务场景如导购、咨询等,以提升购物体验。此外,双方还将联合开发面向家装领域的智能装修机器人,推动家装业务向智能化转型。

松霖科技则通过成立全资子公司“厦门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直接切入机器人产业链,业务涵盖机器人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到市场销售,并计划通过并购加速技术整合。随后,公司与具身人形机器人独角兽企业达闼达成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一款配置“灵巧手”的洗护康养功能的人形机器人。

“家居企业跨界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主要源于市场需求及空间更大,以及其与智能家居生态的高度契合。”IDC中国研究经理李君兰告诉新快报记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独居人群增加,以及年轻一代追求智能化生活方式,家庭用户对家务协助、智能陪护、健康监测等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长。家用市场的潜在用户基数庞大,需求场景更丰富,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成为重要家居产品。目前家居企业已深耕智能家居领域,依托智能家居产品的产业链生态和品牌效应,以及对家居空间设计和人机交互的理解积累,有利于其从家居应用角度进入人形机器人市场。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同样认为,家居企业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背后,是多重技术市场和战略因素的共同驱动。以智能家居领域为例,人形机器人可以实现用户在智能家居全场景的交互需求,如搬运物品、清洁陪伴等,成为具身智能的物理入口。另外,消费观念转变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催生新的市场需求。相较于单一功能的设备,人形机器人更能覆盖用户居家养老的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家居企业针对高净值家庭的高端市场,通过人形机器人可以提供管家式服务等。

推动营收增长或成跨界关键动因

家居企业扎堆跨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迫切性,或从其经营现状与财务数据中窥见端倪。

以松霖科技为例。该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8亿元,同比增长27.13%。但营业收入为30.15亿元,仅微增1.06%。该公司解释称,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公司内销收入有所下降,主要依赖海外市场收入来弥补内销下滑的缺口。

外销虽弥补部分缺口,但或难以支撑公司长期增长。从营收分类来看,厨卫品类贡献了松霖科技大部分收入。而当下的传统卫浴产品普遍面临技术迭代趋缓、价格战加剧的压力,松霖科技迫切需要通过智能化来提升产品附加值。

追觅科技同样面临营收增长的天花板,近些年其在高端清洁电器领域占据显著优势,但在平价市场布局依旧薄弱。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销量前五名的市场份额合计占了60.9%,中国公司占据4席,其中追觅科技以市占率8.0%排在第五位,与前四位公司存在明显差距。与排名首位的石头科技相比,追觅科技的出货量增速虽然接近40%,但市场份额仍仅为前者的一半。

居家养老等场景有望率先落地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美的、格力、海尔等家电企业早已先一步跨界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相较家电企业垂直整合产业链的做法,不少家居企业更倾向于将人形机器人技术与现有产品线深度融合,而非从零构建完整的人形机器人形态。例如,追觅科技将人形机器人的“手部功能”嫁接至扫地机等成熟品类,解决传统产品无法处理杂物的痛点,如夹取玩具、进行垃圾分类等。

不过,梁振鹏表示,尽管前景广阔,家居企业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仍有诸多挑战,包括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消费者接受度等。目前市面上具备躲避障碍物能力的人形机器人价格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成本还有待降下来。未来,家居企业进行跨界融合的路径仍很漫长。

李君兰持相似观点,她表示,人形机器人需要长期投入进行市场培育。对于家居企业而言,需要克服技术积累、产业链整合和市场拓展等困难。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传感器融合等多个前沿领域,与智能家居产品技术体系不同,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源。产业链整合难度高,人形机器人涉及复杂的供应链,从芯片、算法到制造工艺,还需要跨行业协同。

李君兰进一步指出,目前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场景的落地将以特定应用优先推进。例如,在养老场景中,机器人对老年人进行智能陪护和情感互动,并承担递送物品、日程提醒、房屋整理等简单家务。此外,它还可与扫地机器人、智能照明、厨电、空调等智能家居产品联动,实现智能控制和环境调节。对企业而言,当下重点是提升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度,确保其在家庭环境中的稳定性与高效性。这包括加强机器人感知、决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提升其在复杂环境中的灵活适应能力。优化人机交互体验,尤其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与肢体动作协调等技术,让用户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更加流畅和直观。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是关键,以实现价格亲民,拓宽市场应用。总体来看,在家用领域,人形机器人产品的成熟度、稳定性、可靠性仍需提升,并且成本控制、道德伦理、隐私安全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茹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