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悬壶”是什么意思,为何要悬壶才能济世?

历史教堂 2024-08-18 21:55:52

提起悬壶济世这四个字,人们的脑海中往往能想到有医德的好医生;悬壶济世,心系苍生。救死扶伤,功德无量。*解释*:这句话突出了医者心怀天下、关心百姓疾苦的精神,他们的救死扶伤行为被视为无量功德,值得尊敬和感激。

每当看到悬壶济世,人们都会想到古代的一些具有医德的名医。

比如说东汉末年时期的医圣张仲景,他是东汉末年时期的建安三神医之一,跟神医华佗并驾齐驱;张仲景跟华佗以及董奉之所以有神医的美誉,不完全是因为他们医术高超,而是因为他们都有超凡脱俗的医德。

据说张仲景在长沙担任太守期间,正值瘟疫横行,百姓们深受疾病之苦,苦不堪言;听闻张仲景神医的名头,许多百姓慕名而来,希望能得到张仲景的诊治。

只是张仲景毕竟是当官的,在长沙大堂办公时,并不能跟百姓们有过多的接触;只是张仲景医者仁心,为了救治更多受苦受难的百姓们,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后来,百姓们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医者仁心,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由此可见,将东汉末年时期的张仲景,称之为悬壶济世的神医并不为过。

只是让人疑惑的是,悬壶济世这四个字,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在说悬壶济世之前,我们先来说一样人们耳熟能详的物品,这个物品就是葫芦;葫芦跟中医之间,向来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说,许多中药店门前,都会悬挂着一只葫芦,很多人经常见到,但却不知道中药店为何要挂一只葫芦在门前。

再比如古典名著《西游记》,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曾被太上老君关在兜率宫的丹炉里,美其名曰是要将刀枪不入的孙悟空给炼制成丹药,但真正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的是,孙悟空从丹炉里逃出来之后,偷吃了太上老君诸多丹药,而用来装这些丹药的器皿,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正是葫芦!

以至于很多人脑海中都已经根深蒂固,传说中的丹药,只有装在葫芦里才是最正宗的,最有灵性的药,也是只有装在葫芦里才是最有效果的。

造成这一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葫芦跟中医之间,为何会有这等渊源呢?

根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的记载,说是在汉朝的某年夏天,河南地区闹瘟疫,许多名医都无法医治,以至于当时就死了很多人。

有一天,一个神奇的老人来到这里,他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小小中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这位“壶翁”身怀绝技,乐善好施,凡是有人来求医,老人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就这样,喝了这位“壶翁”药的人,一个一个都好了起来。

传说故事是真是假,今人已然无法分辨,但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有一位治病救人的老人,总是在门前挂上一只葫芦,并且还依靠本身高超的医术,救治了很多人,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人,便有了悬壶济世这一说法。

综上所述,悬壶济世值得就是曾经有一位总是在门前挂一葫芦的神医,救治陷入病痛的苦难人,中药店门前挂上葫芦,也是有着悬壶济世的含义。

其实形容伟大的中医,不止是有悬壶济世,还有杏林妙手这一说;杏林妙手跟悬壶济世相同,都是有典故出处的。

而杏林妙手典故的主人公,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

据说董奉在为人看病之后,从不收取财物,只是要求病人在他这里栽种一株杏树便好;随着董奉医治的人越来越多,杏树也就越来越多;等到来年杏树成熟后,他再用杏子换取粮食,用来赈济灾民。

董奉的医者仁心,不愧是能成为神医的存在,也正是为了纪念他,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

不管是悬壶济世也好,杏林中人也罢,无一不在赞誉着传承数千年之久的中医,只是现代很多人甚至都在抵制中医,这实在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悲哀。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 阅读:138

历史教堂

简介:专注于国学历史、野史典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