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兵家传承兵法,最后一句堪称无敌?

瑶琴姑娘说历史 2024-04-15 23:37:44

古代兵家的诸多传承兵法你都了解吗?听说其中最强的兵法,令无数强敌为之胆寒,那么究竟是什么兵法如此强大呢?就让我来为你揭晓吧。

兵家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流派,其传承的兵法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关键作用。而兵家的传承兵法中,有一些更是具有独特的价值。

《孙子兵法》:是古代兵家最著名的兵法之一,被誉为兵学圣典,该书共82篇,图9卷,今存13篇,包含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该书历来被称为“兵经”,受到国内外推崇。

《三十六计》:是一部汇集了各种智慧策略的兵法,以其灵活多变的特点而闻名,它提供了多种应对复杂局面的方法。

三十六计的具体计策包括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等。

虽然三十六计不像《孙子兵法》等兵书那样系统全面,但它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概括了一些实用的策略,对人们的思维和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风后八阵图》,是一种阵法兵法,通过合理布置军队阵型,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此阵法变化多端,可有效抵御敌人的攻击。

《风后八阵图》一共有9幅,一幅是“总领图”,余下8幅是具体的阵法,分别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每个阵法都备注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一个阵法在不同环境中应该怎样去运用。

《风后八阵图》的排列,实际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图”(即“后天八卦图”)。八阵中每一阵都由六小阵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阵加中军的总共六十四个小阵,与《周易》别卦的六十四卦相合。

《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89篇,图4卷。该书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作战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包含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

《吴子》:由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等6篇,有英、日、法、俄等译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据说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该书据说是由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但始终存有疑问,后被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尉缭子》:由战国尉缭子所著,共31篇,今存24篇。该书围绕“天官”“兵令”“制谈”“战威”“攻权”“守权”“十二陵”“武议”“将理”“原官”“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24个主题展开。

《司马法》:该书是现存最古老的军事思想,据说是姜子牙所著。现存5篇,主要记录了从殷周到春秋战国的一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法。

《太白阴经》:该书是唐代李筌撰写的兵书,共10卷,81篇。全书以战争为主线,详细阐述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阴阳历法、地理天象、阵法、兵器、筑城、屯田、行军作战、人马医护等。

《虎钤经》:该书由宋代许洞撰写,共20卷,120篇。全书共分为10个部分,包括天、地、人、马、将、法、兵、营、战、攻。该书结合古代阴阳五行学说,详细阐述了战争中如何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制定战略战术,以取得胜利。

《纪效新书》:该书由明代戚继光撰写,共18卷,每卷都有一个主题,包括束伍、操令、阵令、谕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火药、守哨、水战、车步骑营、诸器、旌旗等。该书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编写的,结合了自己的实战经验,是一部非常实用的兵书。

《练兵实纪》:该书由明代戚继光撰写,共9卷,569篇。该书详细阐述了练兵的方法和原则,包括选兵、练兵、行军、扎营、作战等方面,是一部非常实用的兵书。

“兵者,诡道也”,我将它放在最后。这简短的五个字,却蕴含着深邃的军事智慧,它并非指一本具体的书籍,而是来自《孙子兵法》中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所传达的核心观念是,在军事领域中,欺诈和计谋是至关重要的。它凸显了灵活性的重要性,军事策略需随具体情况而变化,不应受限于僵化的模式或规则。

首先,它认可了在战争中运用欺诈手段的合理性。通过迷惑敌人,使其产生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战机。

其次,强调出其不意的价值。以突然而意外的行动打破敌人的计划和防御,打乱其节奏,取得战略上的优势。

这一理念在军事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反映了战争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实际战争中,将领们常巧妙运用各种计谋策略以获取胜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