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出了一道试题,皇帝看了很生气:这老家伙不厚道啊!

史说新域 2023-10-08 13:33:37

北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三月间,翰林学士司马光满腹心事,一脸愁容。

自熙宁二年推行新法以来,他就坐立不安。上个月他一连给王安石写了三封信,以关心、规劝为名,向王安石表示公开挑战。同时,他在皇上面前告御状,措辞激烈地攻击王安石“首倡邪术,欲生乱阶”,并表明了“臣之与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的立场。

但皇上还是那样信赖王安石,并且变法运动愈演愈烈。

更可恨的是,王安石还向皇上讲“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这一“三不足”的“谬论”,皇上对王安石简直是言听计从。

司马光心想:这还了得?自己作为元老重臣,深得先帝信赖,若不能守住祖宗之法,宋王朝岂不是要葬送在他们手里。想到这里,他不知不觉地出了一身冷汗。

不行,得与王安石之流斗下去,一定要想尽办法阻止新法的继续推行!

毕竟还有两宫太后、亲王及皇帝国舅、文彦博等大臣在支持自己,如今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我就不信斗不过你王安石。

想到这些,司马光的精神也为之一振。

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临近了,这是朝廷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翰林院已草拟了一些试题,司马光漫不经心地翻阅着。

他想,未来的接班人将在考生中产生,考题也应考验考生的政治主张。

对了,何不出一道试题,对王安石那个“三不足”进行批驳呢?

这一方面可以打击王安石,使天下学子都知道王安石散布的是“谬论”,另一方面,又可看出考生的政治主张,选拔出能为己用的人才,岂不是一箭双雕。

于是,司马光出了一道试题,引用儒家经典,批判王安石“三不足”的“谬论”,让考生们在考场中掀起对王安石的围攻。

试题拟定后,司马光亲自送给了神宗皇帝。

宋神宗赵顼翻阅司马光送来的试题,不觉皱起了眉头,王安石的“三不足”有什么不好,值得考生们去议论吗?

神宗皇帝想有作为,对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颇为不满,早就想做些改革。曾经叫司马光治理财政,可司马光只干了几天,就声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好的。

神宗又向富弼询问辽朝情况,富弼规劝说,皇上刚即位不久,应当“布德行惠”,希望“二十年口不言兵”。

有一次神宗想出兵收复燕云失地,已和大臣商量好了,去征求他祖母曹皇后的意见。

曹皇后说,这可是件大事,弄不好就要遭殃,要是能收复,太祖太宗早就收复了,何待今日?

这一系列事情的确使有抱负的神宗心情不悦。在满朝的保守气氛笼罩下,他被弄得意气消沉,一筹莫展。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锐意改革的王安石,两人引为相知,使变法运动得以推行起来。

尽管自去年推行新法以来,遇到许多阻力,保守派官僚对新法横加指责,司马光甚至攻击新法“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纷纷扰之,莫安其居”。

更荒唐可笑的是,有一个叫郑侠的,画了一幅《流民图》,把天旱造成的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绘入图中,诬蔑是新法造成的。

尽管自己是位高权重的皇帝,要想革新,做点事情,也难呀。像王安石这样博学多才、注重实际、精明强干、力图改革的人才真是难觅,神宗很想通过这次考试,发现一些新人。

司马光送来的却是要批“三不足”的试题,这不是在批我、阴王安石吗?这老家伙不厚道啊!

神宗皇帝看了很生气,毅然拿起笔,把这一道试题划掉,并改用了另一道试题。

这样,司马光想利用科举考试打击王安石的阴谋也就未能得逞。#古籍里的历史#

参考资料:范冲等《神宗实录》、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二十七》、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1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