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安徽省滁州市一所民办教育集团要求新入职教师签署“不参加考公考编承诺书”引发广泛热议。

事件发生后,众多媒体迅速跟进,主流舆论认为该要求“不合理也不合法”。
4月12日,涉事的安徽新锐控股集团发布回应。首先表示该集团确实做过此类行为,并称这样做是“防止教师因参加考公考编分散精力影响日常教学,也不愿因教师的中途离职对学生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通篇看下来,其实涉事企业还是很坦诚地面对该问题。既不否认事实,也希望做好本职。

4月14日一早,主管部门滁州市南谯区教体局发布情况通报,表示:目前,该集团已纠正“要求教师入职前签订不得参加公务员及编制类考试承诺书”的行为。

其实,以上相关方的做法是现在处理舆情的惯常方式:面对汹汹舆论,先认错、再整改,态度诚恳。
其实挺同情这个新锐教育集团的。民办教育机构,没有公立学校的编制做背书,想要引进优秀的教师,只能通过一些差异化方法获取,并且留住人才还要花更多心思。
但近年来教育行业存在的困难也很多,不少民办学校面对着生存压力。即使是公立学校,也存在优质师资流失的问题。
根源在哪呢?虽然经常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并且《教师法还明确规定“教师工资水平应不低于国家公务员水平并逐步提高”。
但实际情况是,教师也需要养家糊口,也需要生活。无论编制内还是编制外,兑现给教师群体做出的承诺,才是能留住优秀教师扎根教育事业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