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清算功臣的皇帝,我想很多人会和笔者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可谓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兔死狗烹”。不过他如此大规模清算功臣,是有自己考量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这些与他一起打拼的功臣很是感激,于是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册封仪式。在这次册封中,朱元璋将徐达、李善长、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冯胜、邓愈6人封为公爵,又将另28人封为侯爵。
封了爵位之后,朱元璋觉得还是不够,于是又给这些功臣赐了“丹书铁券”,也就是俗称的“免死金牌”。铁券上刻有功臣之前立下的功绩,并有朱元璋的承诺:“若谋逆不宥,余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得到封赏的功臣,个个脸上笑开了花,认为自己没有跟错人,这些年的辛苦也没有白费。可人一旦有了名利和权力,就容易膨胀。因此有许多人,除了不敢谋逆之外,什么作奸犯科的事都干了,借此不断挑战朱元璋的底线。
久而久之,朱元璋也意识到,当初自己给他们过多的封赏,实在有些草率了。为了天下,为了自己,也为了后世子孙,朱元璋不得不开始筹谋,要怎样去清算这些功臣,除掉后患。
第一 李善长
李善长是开国六国公中唯一一位文官,虽不能上阵冲杀,但朱元璋认为他堪比箫何。同样在筹措粮响方面居功至伟,所以李善长成为开国宰相,位列门官员之手。不过这位老臣终究难得善终。七十七岁高龄牵涉到蓝玉案,被朱元璋下令处决。
第二 徐达
徐达是开国勋贵,他不但平定胡儒第一功,而且出将入相,文武双全。他的女儿嫁给了朱棣,和朱元璋,成为儿女亲家。野史总说御赐烧鹅毒死了他。其实在洪武朝锤徐达地位稳固。朱元璋根本没必要下毒手。徐达是背上生毒疮,因为病情加重而死的。
第三 常遇春
常遇春本身是个匪寇,后投向朱元璋以后成为第一猛将,曾经在鄱阳湖大战救了朱元璋。后来与徐达一起北伐在军中突然死亡,后人推测可能是脱了铠甲,不幸得了“卸甲风”。朱元璋听闻常遇春死讯,亲自赶赴军中哭祭。后来开国六公爵中,让常愚春的儿子常茂袭爵。
第四 刘伯温
刘伯温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劳苦功高。朱元璋也曾为高度评价他。然而在开国之后只给他伯爵。地位比起徐达,李善长低了太多,在明间的刘伯温是一个清廉自守的形象。洪武三年,朱元璋赐他还乡,后来却因为胡唯庸的诬陷,不得不回京谢罪,随即病死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