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谁都知道,可有谁知道“鸡蛋坨五勇士”?鸡蛋坨五勇士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英勇壮烈,他们之中的一个战士只有18岁,还是个孩子。他跳崖时本来恐高,但还是蒙上眼睛跳了下去,牺牲得让人落泪。
他叫王文兴,1924年出生,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响乡灵水村人。他5岁丧母,很小便担起沉重的家务,也养成了坚强勇敢的性格。1938年,八路军在斋堂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他极参加了儿童团。1939年,他参加灵水村自卫队,由于工作出色,15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王文兴加入地方游击队,年底随游击队编入正规军,成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这时,他只有16岁。1942年,他随部队转战到河北省涞水县,编入晋察冀军区第七团二连八班,他任党小组长。这一年,他刚刚18岁。
1942年12月,一千余名日军兵分三路,从马各庄向七团团部驻地曹霸岗扑来。当时七团主力正在外线作战,团部只有二连和特务连,情况危急。团首长立刻命令驻紫石口的二连占领单翅岭前的松树岭,阻击敌人,掩护机关和群众转移。
二连立刻行动,一排副排长李连山率八班占领了松树岭前的突出山头“鸡蛋坨”,这里有一座古庙,还有几棵古松,东西两面是130多米的悬崖峭壁。
12月29日,松树岭战斗打响。上午8时许,日军以炮火为掩护向松树岭发起进攻,二连用团部的两挺重机枪向敌人猛烈开火,敌人伤亡惨重,只好从松树岭侧翼迂回进攻曹霸岗。因七团团部和群众已经转移,敌人扑了个空。于是从松树岭背后包抄,再次进攻二连阵地。
八班阵地鸡蛋坨遭到日军南北夹击,王文兴和战友们在副排长李连山指挥下顽强抗击,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战至下午4时,战士们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扔光了,全班战士只剩下王文兴、李连山、刘荣奎、宋聚奎、邢贵满。敌人如一群屎蛆铺天盖地往山上涌,王文兴急得直跺脚,他想拼刺刀,可枪上没有刺刀,想用石头砸敌人,可石头被积雪冻住了。这时,就听山坡下的日军大叫:“抓活的!”随着叫声,日军潮水般向鸡蛋坨逼近。
王文兴和战友们怒视日军,砸了手里的枪,手拉手站到崖边,他们宁死不给鬼子当俘虏,决定集体跳崖。王文兴因为怕高,自己用白毛巾蒙住了眼睛。敌人很快冲了上来,见五位勇士要跳崖,立刻举枪射击,李连山中弹牺牲。勇士们拖着李连山跳下悬崖,就是死也不把尸体给鬼子留下!
王文兴等五勇士跳崖时,隐藏在鸡蛋坨对面山洞里的老乡看得一清二楚,他们听到勇士们跳崖前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随后,五位英雄便坠下悬崖。老乡们见状,全都流下了眼泪。五勇士跳崖壮举,也震惊了鬼子,他们撤下山后,连夜离开了平西抗日根据地。
第二天,老乡们在悬崖下找到王文兴等五位勇士遗体,李连山光着背,身上多处负伤,怒目圆睁,双拳紧握。刘荣奎、宋聚奎手拉着手躺在一起。邢贵满背靠峭壁坐在那里,王文兴躺在邢贵满身边,眼上还蒙着毛巾……见此情景,乡亲们都哭了,王文兴还是个18岁的孩子呀,竟也如此勇敢!八路军有这样英勇的战士,还愁鬼子不被打败吗?乡亲们流着眼泪,以当地最隆重的方式,把五位勇士安葬在松树岭下。
1943年1月5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开国元帅)、副司令员肖克签发嘉奖通令:“……李连山及战士4人,宁死不当俘虏,英勇顽强,精神可佩,望深入传达。”通令下达到部队,晋察冀军区掀起向“鸡蛋坨五勇士”学习的热潮,勇猛杀敌,痛击日军,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2007年,也就是王文兴等五勇士牺牲65年后,涞水县集资30万元重新修建了“鸡蛋坨五勇士”墓和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