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意说明:数千年前,当我们的先民行走在旷野上的时候,创设文字,将“文”设为正面站立之人胸前有心形徽章的图形。文以载道,人文日新。当智能时代来临,更加需要为机器立心,推动智能向善,让技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该创意体现中华文明之传承与发展,体现时代气象与人文精神之融合 。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2025年的春天,从《哪吒之魔童闹海》到DeepSeek横空出世,从具身智能亮相春晚到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首次实现,从外国网友纷纷涌入中国社交平台到学习汉语成为热潮······中国正以崭新的方式参与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智能变革。
信息时代呼啸而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滚滚春潮,孕育着新的机遇、澎湃着新的愿景,也产生了一系列新风险、挑战与问题。工业时代,我们曾错失历史机遇。信息时代,我国牢牢抓住历史机遇,把握历史主动,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今天的我们,可以更加敏锐地感受到时代脉搏,感知到向何处去的人类之问和时代之问。回答这些问题,既需要实践的开拓创新,又需要理论的深邃思考。
《中国网信》杂志由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主管、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主办,致力于成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阵地,宣传解读中央网信委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渠道,深化网信领域理论研究、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的交流平台。
春天有约。我们凝练出2025年重点选题方向,诚挚邀请社会各界结合这些重点选题积极为本刊撰稿,分享真知灼见和实践经验。
网络舆论和清朗网络空间。内容建设与管理事关旗帜与道路,守住网络阵地,关乎党的事业、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要坚持党管互联网原则,让主流媒体更好发挥主力军、主阵地作用,更好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和重大主题宣传,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使其更好反映社情民意;针对“自媒体”乱象、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等开展治理,依法整治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生成虚假内容,将主流价值导向贯穿技术应用全过程。坚决开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整治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防范和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加强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直播带货等领域乱象的治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每当新的革命性技术出现,谁先拥抱新技术,谁就将赢得发展先机;谁为新技术的安全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谁就将收获发展的成果。网信事业日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领域、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亟须探索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路径,加快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构建安全且富有弹性的供应链体系,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千行百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以信息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深化信息惠民便民利民,持续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数字金融发展等,深化世界各国在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网络和数据安全治理。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重大技术革新,都会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跨境数据安全规制、产业链安全、底层技术安全与发展面临新挑战。AI幻觉、AI谣言等安全困境亟待破解,数据合规风险、知识产权风险、数据隐私保护、网络行为规范、算法歧视和偏见、AI伦理等存在的问题值得警惕。为机器立心,把稳技术发展方向,科学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对科技伦理、社会道德、数字正义等带来的挑战,推动算法向上向善是这场大变革中必须坚守的安全底线。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推动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迫在眉睫。
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全民参与、全民生产的网络文化既繁荣发展,也参差不齐,对网络文化进行规范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一系列问题亟须研究回答,如网络亚文化、网络快文化、网络抽象文化对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及引导应对,网络微短剧、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盛行背后的社会心理及文化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审美异化和矫正等。如何运用新技术赋能新内容,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实现优质内容与智能技术“双轮驱动”,如何通过网络文化融通中外、以网为桥,推动优秀文化交流互鉴,这些既是重要的理论命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信息时代需要一大批适应时代要求的数智人才。人工智能时代对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路径有新要求,领导干部数字化履职能力提升,老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群体数字素养提升的对策建议,网络大国数字工匠培育的挑战与创新对策,数字鸿沟的弥合与跨越,数字行业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壮大,基层数字治理能力提升、全球数字红利共享等一系列命题需要研究,颇具实践意义。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截至2023年底,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1.96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当前,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须加强整体制度设计,强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线上与线下结合治理以及系统治理。网络开盒、网络举牌等乱象不容忽视,网络防沉迷机制的进一步优化与扩展,算法等技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未成年人需要文学、音乐、影视、游戏等各类形态的优质网络内容供给,以及安全健康的交流交往环境,应引导其利用网络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严厉阻止各种黑色产业链向未成年人进行网络渗透,形成侵害。加强世界各国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交流交往。
数字社会治理。我国网民规模超11亿人,建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的数字社会。全面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加快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细化,广泛推动数字生活智能化,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治理方式变革。深入挖掘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基层治理、乡村治理以及全球数字治理中的数字平权等问题研究。深刻剖析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在互联网时代呈现的新特点、新诉求、新机遇,为840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网络法治建设。奉法者强则国强。中国网络法治走过30年历程,对依法治网进行全面深刻地规律性把握和经验总结十分必要。要持续推进网络法律体系规范构建,发挥网络法治监督体系作用,以良法善治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深刻总结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成就与进展,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健全网络法律体系;加强法治实施,持续深化网络执法司法;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升人们的网络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积极推进网信新兴领域立法,以网络法治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网络强国建设。
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中国既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坚定的实践者。创造一个人类共有共享共建的网络空间,必须破解网络空间不平等、不平衡等一系列国际治理难题。迫切需要就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主权等重要命题进行学理化研究,对中国提出的一系列立场主张进行深入阐释;迫切需要结合当前网络空间的重大问题,如全球网络关系、“全球南方”、大国网络外交、数据跨境流动、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进行研究,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网络文明建设。网络空间是人的行为空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创建空间,要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以高度的网络文明促进人的现代化。加强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研究,加强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实践案例研究。对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不文明行为加强整治,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人类文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网络文明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互鉴,用人类的共同善意浇灌人类文明之花。
满园春色来天地,千帆竞发潮头新。当关于智能时代的讨论如潮水般涌来之时,理论武装、理性思考的价值更加凸显;当新文化新事物新物种层出不穷之时,保持定力和清醒与全面观察更显重要。
春风有信。《中国网信》杂志愿与社会各界一道传播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始终坚持生产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和多媒体产品,努力成为信息时代的理性思考者、新技术新产业新政策的观察者、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的积极推动者。
投稿要求
1.文章须为原创性作品,要求见解独到、客观详实、通俗易懂,可为一线从业者、决策者、研究者提供参考。
2.正文字数4000~5000字,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参考文献。
3.本刊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来稿请以“征稿+单位+姓名”命名,内文附上作者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发送到投稿邮箱zhongguowangxin@vip.sina.com,我们对稿件匿名化处理后交由专家评审。
4.符合要求的作品将发表在《中国网信》杂志纸刊或新媒体平台,并向作者发放稿费。本刊不收取任何版面费。
5.本刊不接受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参与稿件: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生成文章的主体架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改写既有研究成果;虚构工具信息或隐瞒使用情况;伪造或捏造文献、内容与数据等。
投稿咨询:
潘老师 17601686978
孔老师 13917530509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
审核:郦陈雪
编发:马 凯
素材整理:陈卓、吕昕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