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人权组织“终将获救”提供的数据,21世纪以来美国有大约30万未成年人遭遇强迫或者半强迫的“童婚”。
“童婚受害者”珍·布雷德伯表示自己在14岁遭到父亲朋友侵犯后,被迫在16岁(美国法定成年年龄是18岁)嫁给了这位44岁的“叔叔”。
有意思的是21世纪美国泛滥的“童婚”问题,竟然在古代种花家是受到公序良俗保护的合法婚姻。
比如,“金屋藏娇”的主人公陈阿娇嫁给汉武帝刘彻的时候只有12岁,网友经常讨论的“宝黛奇缘”实际上是一对十几岁青少年的“早恋故事”。
为什么古代女子会在“未成年”的时候嫁人?三个扎心的原因非常关键。
一、红颜薄命的现实你可千万不要把“红颜薄命”当成是古代文人的艺术描写,事实上像林黛玉这种在二十岁之前去世的女子并不少见。
按理说清朝皇室享受的医疗条件绝对属于“前无古人”的概念,全天下的名医名药他们都能享用,但是乾隆皇帝非常宠爱的固伦和静公主竟然在刚过完二十岁的时候,就因为不明原因的疾病突然去世。
那些觉得“科技与狠活”缩短种花家人均寿命的朋友,显然不知道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有多短。
比如,清朝女性的平均寿命就只有可怜的33岁。
如果古人也像我们一样“晚婚晚育”的话,很可能落得一个孤独终老的悲惨命运。
为什么古代女性的平均寿命这么短呢?
首先,长期营养不良是造成“红颜薄命”的直接原因。
虽然在今天的小姐姐看来饿一顿两顿不仅没有任何害处,反而还可以保持身材;
但是在坐月子都只能喝稀饭的古代,营养不良却会严重缩短女性平均寿命。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很多古代盛世阶段吃不饱都是老百姓生活的常态。
比如乾隆时期人均粮食产量还不到300公斤,远低于联合国确定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我们当成家常便饭的早饭、下午茶等餐饮习惯,在21世纪以前的种花家非常少见。
其次,缺乏御寒保暖条件也是“红颜薄命”的重要原因。
受到激素、脂肪等生理因素的影响,女性往往比男性更不耐寒,很多女性出现的“体寒”现象说白了就是冻出来的问题。
和今天爱美人士主动挨冻不同,古代女性根本没有御寒保暖条件。
就拿最基本的棉被来说,我国直到元朝才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直到明清时期一床厚实的棉被都属于家庭富裕的象征。
比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只能用“纸被围身度雪天”,至于那些连纸被子都买不起的平民百姓,就只能用稻草、芦苇凑合了。
最后,战火纷飞的社会环境也让“红颜薄命”成为现实。
我们之所以爱好和平并不是因为古代种花家不经常打仗,而是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实在是太少了。
持续39年的文景之治是种花家第一个盛世,但是仅一场持续三个多月的七国之乱就造成了数万人伤亡。
第二个盛世贞观之治仅维持了23年,但是唐太宗李世民却发动了针对东突厥、吐谷浑以及高句丽等多个周边势力的远征大战。
康雍乾盛世是我国古代持续时间最长的盛世(134年),但是光是剿灭准噶尔汗国就消耗了清朝大约70年国力。
二、以农为本的现实虽然早在明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就提出了“大贾富民国之司命”的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但是在整个古代种花家“重农轻商”都是主旋律思想。
你可不要觉得古代王朝的“重农轻商”是保护“三农”利益,事实上这种主张完全是为了压榨农民。
就拿最早确定封建制度的秦朝来说,农民不仅需要依据秦法缴纳高达三分之二的田税,而且还必须根据有关部门确定的农时完成农业生产任务。
假设秦朝官吏要求在清明前后三天内完成大豆种植任务,一旦有人错过农时就会遭受鞭打、苦役等刑罚。
种过地的朋友都知道,农民是靠天吃饭的人,更何况古代根本没有播种机、收割机这些机械设备。
如果农民不想因为破坏“重农”政策受刑罚,就必须尽全力多生孩子。
就拿“乞丐皇帝”朱元璋来说,他的原名叫“朱重八”,也就是说朱元璋的父母至少生了八个孩子。
为了防止有人“躺平”不生孩子,古代统治者还制定了一套非常严格的“催生”律法。
比如,汉朝大多数时期的女性婚龄是15岁,并且官方还不会处罚“童婚”行为。
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为了快速恢复汉朝人口规定所有父母必须在女儿15岁之前把孩子嫁出去。
如果哪家父母违反这项法令,就需要承担五倍“丁税”的严厉处罚。
丁税其实就是“人头税”,汉朝时期所有15岁至56岁的汉朝居民都需要按年缴纳这笔税赋。
在劳动生产率极低的西汉初年,五倍丁税任何普通家庭都承受不起。
像汉惠帝这种“单身税”的政策并不多见,历代王朝更愿意用调整田税比例的手段间接“催婚”。
比如在东汉末年,汉朝统治者彻底推翻了“三十税一”的轻徭薄赋政策,全面实施“亩税十钱”的杀鸡取卵暴政。
那些不想沦为“流民”的东汉百姓,只能通过多生孩子增加农业生产力。
一般来说,女性在12岁至13岁就具备生育能力。
朱重八的母亲生育了至少八个孩子,按照怀胎十月的标准计算,这位明朝开国君主的母亲一生中大约有7年在备孕、生产的状态中。
如果朱元璋的母亲也像今天的女性一样二三十岁才结婚的话,她根本没有足够的寿命生育这么多孩子。
为了完成统治者下达的“重农”任务,古代女性必须争分夺秒地生孩子。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十三四岁嫁女儿一点都不早。
三、男尊女卑的现实今天我们常说的“女性能顶半边天”,事实上是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的政策口号。
从夏商到明清的漫长古代史中,女性地位很少有和男性平等的时候。
男尊女卑对女性早婚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助力作用。
第一,“随父随夫”的生活状态。
当代女性之所以可以自由决定什么时候决定,主要是她们并不需要依赖父亲或者丈夫等男性家庭成员生活,特别是那些“高知女性”,她们完全能够自力更生一辈子。
古代女性基本没有独立生活的概念,因为古代社会根本没有女性实现“劳动力变现”的渠道。
可能有的朋友觉得“青楼”可以让古代女性靠自己吃饭,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忘了青楼女子绝大多数都受到“卖身契”的约束。
甚至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也只能在父亲去世以后在贾府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第二,“贞洁烈女”的道德枷锁。
看过鲁迅先生《祝福》的朋友,应该对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印象非常深刻。
因为被婆婆逼迫改嫁给贺老六,祥林嫂遭到了无穷无尽的苦难。
虽然祥林嫂是鲁迅虚构出来的小说主角,但是古代社会确实有无数个“祥林嫂”。
那些把“贞洁烈女”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古代人,甚至会因为女儿被陌生男性看了几眼感觉羞愧难当,他们根本不可能允许女儿谈恋爱。
在这种极端保守的文化环境中,任何一个大龄单身女性都会成为“羞辱门风”的罪恶,只有那些早早把女儿嫁出去的父母,才会被古人看作道德模范。
第三,“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文化。
在任何一个古代王朝,豪门大户娶多个配偶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在今天的港澳地区还有像何鸿粲这样拥有“四房”婚姻的特例。
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哪个有权有势的男性不喜欢年轻漂亮的美女呢?汉文帝是古代王朝有名的“勤俭模范”,他一生中最讨厌的就是铺张浪费,但是这位开创文景之治盛世的帝王也拥有“一后两妃”的后宫配置。
在“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下,达官贵人想娶多少年轻貌美的小妾都可以,那些渴望攀附权贵的“岳丈”也不会在乎女儿和女婿的年龄差距。
结语“童婚”绝对是应该被现代文明抛弃的糟粕,在人均寿命偏低、农业生产任务繁重的古代,女性只能被迫接受“童婚”。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大多数文明国家都有能力保障女性晚婚晚育的优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