诋毁刀郎的的人本质:见不得辉煌,守不住体面

福韦看娱 2025-04-26 19:22:44

当某某坤又一次对着媒体质疑"流量无用论"时,街边理发店的音响正循环着《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幕魔幻现实,恰似二十年前音乐圈集体贬低刀郎的昨日重现。只是这次,大众用百亿播放量织就的回应,狠狠击碎了所谓"专业审美"的傲慢。

当年田震面对后辈那句"下三滥"的怒斥,尚带着江湖儿女的直率;而今某些音乐人酸涩的"流量无用论",倒显出几分败北者的局促。从卡带时代到流媒体时代,《冲动的惩罚》始终在夜市大排档里飘荡,《罗刹海市》又在直播间掀起新浪潮——这哪是数据泡沫,分明是民心所向。

真正的音乐较量,从来不在颁奖礼红毯上,而在百姓的播放列表里。当《无所谓》的旋律逐渐褪色成怀旧金曲,刀郎新歌正载着蒲松龄的百年寓言穿越时空。口水战里分不出高下,街头巷尾自有答案:二十年传唱不衰的旋律,就是最硬的通行证。

艺术家的体面,在于能否在掌声与倒彩中守住初心。与其对着播放量报表指指点点,不如学学刀郎二十年的沉默深耕——从大漠孤烟里汲取养分,在田间地头寻找知音。当某些人还在争论"农民歌手"该不该登大雅之堂,十亿人早已用单曲循环投出选票。

流量时代的考卷上,最动人的答案永远写在人间烟火里。那些在广场舞步中起伏的旋律,在夜市酒盏间流转的歌声,才是音乐真正的生命力。毕竟,能让三轮车夫跟着哼、能让菜场大妈打节拍的,才算真正唱进了中国人的心坎里。

0 阅读:1

福韦看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