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海蛎煎,金黄酥脆满口鲜香,古城风味勾起儿时回忆

​碳水女王 2025-03-31 17:50:44

漳州海蛎煎,这道闽南语倒置而成的美食,简单而言便是“煎”海蛎,它承载着漳州古城深厚的传统韵味。这道小吃以其海蛎的鲜美、独特的配方、外酥内嫩的口感以及鲜香可口的味道,在闽台地区享有盛名。在众多的海蛎煎中,真正的正宗煎法却并不多见。如今市面上的许多海蛎煎,已经变成了“海蛎炸”,虽然炸制简单快捷,但却容易上火,且必须搭配“萝卜酸”来压制其火气,更重要的是,炸制过程中会破坏海蛎的营养成分。相比之下,煎制的方法则显得温和而委婉,更能够保留海蛎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

在漳州青年路的一家小店里,我有幸尝到了正宗的正港“煎”海蛎。那独特的滋味,仿佛让我穿越回了半世纪前的时光,那些关于海蛎煎的美好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

这家小店的店主是林秀芬,她的家世背景与漳州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林秀芬小时候曾居住在漳州角美著名的国保单位番仔楼。这座番仔楼是新加坡航运巨头曾振源衣锦还乡后建造的,具有典型的闽南风格燕尾大厝的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家逐渐家道中落。林秀芬作为外家后裔,从小就听着家族的风风雨雨,明白了人生变幻无常,必须勇敢面对。

林秀芬嫁到市区龙眼营后,为了生计在文庙前开了一家小吃店。后来,她将店铺搬到了青年路。尽管生活给了她诸多挑战,但林秀芬对传统小吃文化有着一种特别的悟性。她精通海蛎煎、海蛎饼、三角饼、春卷、五香卷、手抓面等多种小吃的制作方法,尤其是对海蛎煎情有独钟。

在林秀芬的小店里,我亲眼目睹了她制作海蛎煎的全过程。她动作麻利地选择新鲜的海蛎,清净沥干后去除残留的海蛎壳。接着,她使用纯地瓜粉调制成粘稠糊状,确保口感Q劲十足。鸡蛋打散后加入其中,增加了海蛎煎的香气和色泽。适量的盐、白胡椒粉、生抽等调料用来提味去腥。她还加入了香菜、香葱、蒜苗、韭菜、芹菜等食材切碎后加入其中,增添了丰富的风味。

林秀芬的小店生意兴隆,客人络绎不绝。虽然三角饼和春卷十分热卖,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她的海蛎煎有多么出色。我们特意点了海蛎煎和手抓面。只见林秀芬迅速启动操作流程,手持平底锅加热后倒入适量油。油热后倒入调好的海蛎糊摊成饼状然后颠锅翻腾使两面受热均匀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在炉火中小煎至底部定型后再持续翻煎至金黄色。

煎好的海蛎煎盛出装盘后配上私家甜辣酱。当我咬下第一口时立即被那美妙的滋味所征服。隐匿在蛋与地瓜粉中的海蛎嫩得出水吹弹可破。每一个咬开后都呈现出雪白雪白的色泽让人忍不住频频亲吻细品其中的鲜美。

除了海蛎煎外林秀芬的手抓面也是一绝。面条劲道有弹性搭配上特制的酱料和丰富的配料让人回味无穷。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我还感受到了林秀芬对传统小吃的热爱与执着。

林秀芬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她出身于大户人家却历经家道中落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小吃的执着追求。她的双手不僅传承了美食的技艺更传递了对生活的态度和信念。

在漳州古城这片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林秀芬的小店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她的海蛎煎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每当夜幕降临小店内灯火通明食客们络绎不绝他们在这里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在感受着漳州古城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

林秀芬的海蛎煎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僅仅是因为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每一口海蛎煎都仿佛在诉说着漳州古城的历史和文化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林秀芬对传统小吃的热爱与执着。

在品尝林秀芬的海蛎煎时我仿佛穿越到了半世纪前的时光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美食文化。那独特的滋味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仿佛成为了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我想说的是美食不僅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林秀芬的海蛎煎正是这样一道美食它让我感受到了漳州古城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真谛。

那么问题来了:你吃过最难忘的美食是什么?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情感体验和文化感悟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探讨美食的魅力所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