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天津市委书记万晓塘去世,50万人前往送别,主席:这是在向党示威

方圆文史 2024-05-31 19:07:08

1966年9月19日,时任天津市委书记万晓塘突发心脏病,因抢救无效离世,年仅50岁。

作为一名高级干部,万晓塘同志的离世自然是我党的一个巨大损失。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万晓塘之死却引发了一场严重的政治风波。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万晓塘,山东齐河人,1916年出生。由于家境贫寒,万晓塘直到10岁时才得以进入私塾读书,不过,虽然入学的时间比较晚,但他学习却非常地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1936年,正值弱冠的万晓塘从当地高小毕业后,顺利考入了惠民乡村示范学校就读。而也正是在这里,让他结识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马腾霄。

马腾霄以教师的身份作为掩护,先后发展了十多名思想进步的学生入党,其中就包括万晓塘。

抗战爆发后,万晓塘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来到山东阳信、长清县一带建立党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并担任长清县第一个党支部书记、第一任县委书记。

1939年秋,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万晓塘的工作也发生了改变,被选调到山东分局学习保卫工作,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万晓塘在公安保卫工作上奋战了20余年之久,先后担任过冀鲁豫行署公安局局长、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等职。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前夕,万晓塘奉命参与接管天津的工作,后担任天津市清理积案委员会主任。

在任期间,万晓塘秉持着公正严明的办案态度,对每一起案件都要进行严格审核,坚决做到不错判一人,其严谨、细致的办案风格,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事实上,万晓塘对于公安工作是深有感触的,早在1939年,他的入党介绍人马霄鹏同志,就因“肃反”扩大化,被诬陷为了“托派”分子,随后不幸被处死。

这次血的教训,让万晓塘明白了公安工作责任重大,倘若判案不公,或者出现什么疏忽,其后果不言而喻。为此,万晓塘还特别提出了:“公安工作一定要注重证据,严格掌握政策,千万不能轻易杀人”。

从1949年天津解放,一直到1966年因病去世,万晓塘在天津工作长达17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与天津人民一起同甘共苦,为天津的建设与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1958年4月,万晓塘继黄敬、黄火青之后,成为天津第三任市委书记。

主政天津后的万晓塘,工作十分繁忙,但尽管如此,他依旧热情的接待来访的干部群众,并常常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那时候的天津并不像现在一样发展,城区的状况还比较好,但周边的乡村却依旧很贫穷,道路十分崎岖,非常难走。但即便如此,万晓塘还是经常下乡调研,而且他每次出行从来都是轻车简从,只带一两个工作人员,一跑就是十几天,在乡下与群众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切身了解群众们的生产生活。

事实上,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万晓塘就因过度劳累落下了很多病根,全国解放后,他又一头扎进了天津的建设中,工作更加繁重,身体每况愈下,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神经衰弱症。

但不管有多么的劳累,只要人民群众有困难、有需要,他必然会冲到最前面,帮助他们解决。而也正因如此,万晓塘在天津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崇高,他们都非常敬佩、爱戴这位“父母官”。

1963年8月,河北邯郸、邢台、石家庄等地,爆发了严重的洪灾,受灾人数上千万。在“抗洪保津”的日日夜夜,万晓塘始终奋战在抗洪指挥的第一线,到了1965年时,天津的经济形势逐渐趋于好转,人民群众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

然而,长期辛劳的工作,致使万晓塘的身体越来越差,最终于1966年9月19日不幸病逝。

万晓塘去世后,天津市委为万晓塘举行了由50多万人(一说十多万人)参加的隆重追悼会,一队队的工人、农民、干部、学生,首尾相连,络绎不绝,纷纷赶来送别这位“人民的公仆”。

怎料,主席得知此事后,却指出:这实际上是在向党示威,这是用死人压活人……

但其实,主席并非不同意为万晓塘开追悼会,毕竟他为天津人民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群众悼念这样一位“父母官”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当时形势下,举行如此隆重的追悼会似乎是某些人别有用心。

当然,举行如此规模的追悼会,一方面表达了天津人民对万晓塘同志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当时很多干部群众对这场风暴的强烈不满。

此外,当康生、陈伯达闻知此事后,更是开始煽风点火,试图将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已故的万晓塘身上,以至于当时天津的很多干部群众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

但历史是公正的,它不会因为某些人的刻意扭曲而改变。

1975年邓公主持全面整顿时,曾准备为万晓塘平反,但由于受到江、姚等人的阻碍,所以未能成功,直到1978年后,万晓塘同志才得以昭雪。

1979年1月20日,天津市为万晓塘同志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并宣布那段时期里强加给他的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全部推到,并重申:万晓塘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5 阅读: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