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风格快速轮动的背景下,低估值策略似乎正经历一场考验。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申万低市净率指数年内下跌0.7%,申万低市盈率指数仅微涨0.07%。煤炭、商贸零售、非银金融、石油石化等传统低估值行业普遍下跌超5%。市场对于低估值股票的态度截然不同:有人坚信这是“黄金坑”,长期回报丰厚;也有人警惕“价值陷阱”,认为其隐藏着资产劣化的风险。那么,低估值策略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如何提高胜率?
低估值策略的长期战绩从数据来看,低估值策略在长期投资中确实具备一定优势。
低市盈率(PE)策略表现:2004年至2024年,市盈率低至个位数的个股共有2316只,其中1243只次年跑赢沪深300,整体胜率约为54%。
低市净率(PB)策略表现:同一时期,市净率低于1倍的个股共有3266只,其中1792只次年跑赢沪深300,整体胜率接近55%。
近年来,低估值策略的胜率更为凸显:
2020年至2024年,低市盈率股票跑赢沪深300的概率平均达63%。
破净股(PB<1)的胜率更高,过去五年的平均胜率达到69.7%,在2021年甚至高达88.81%。
为何低估值策略有效性上升?
市场风格变化:随着投资者对风险的敏感度上升,安全边际更高的低估值股票受青睐。
宏观经济影响:经济增速放缓时,市场倾向于寻找基本面稳健、估值合理的避风港。
机构投资者推动: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机构资金向低估值板块流入,形成支撑。
低估值陷阱:小心“假低估”尽管低估值策略在数据上具有一定胜率,但并非所有低估值股票都值得投资。业内人士指出,假低估、竞争力衰退、周期波动等因素可能让投资者误入陷阱。
假低估:部分公司盈利主要来源于非经常性收益(如资产出售、政策补贴),甚至通过粉饰财报制造低估假象。例如,2023年6月,*ST东方的动态市盈率低至3.5倍,市净率仅0.14倍,但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调查,最终面临强制退市。
行业衰退:传统零售业受电商冲击,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在用户增长放缓下估值大幅缩水,均成为低估值陷阱。
周期波动:钢铁、煤炭、房地产等周期性行业,在景气度低迷期,低估值可能是行业困境的信号。例如,某龙头房企2021年破净后连续4年下跌,行业高负债、资产流动性差导致估值不断压缩。
四大策略提升低估值胜率为了避免掉入低估值陷阱,提高投资胜率,以下四大策略值得关注:
1. 选取ROE>10%的低估值股票
数据显示,净资产收益率(ROE)>10%的低估值股票,胜率提高至57%,平均跑赢沪深300指数4.61个百分点。
2. 三重指标筛选(低负债+高ROE+高分红)
资产负债率<50%,ROE>10%,分红率>30%的股票,胜率提升至58%,跑赢沪深300指数7.65个百分点。
若将银行股纳入筛选(仅考虑ROE和分红率),胜率提高至60%,平均超越沪深300指数7.71个百分点。
3. 判断真实价值,而非账面估值
华创证券研究表明,从清算价值、自由现金流、企业倍数三个维度筛选低估值股票,能够有效提升胜率:
清算价值法:胜率65%,近两轮数据下降至58%。
流动资产折现法:胜率达72%。
市值<净有形资产*2/3的股票,胜率同样72%。
4. 关注市值低于自由现金流折现的股票
此类股票整体胜率68%,其中有色金属(77%)、医药(75%)、通信(75%)、传媒(73%)胜率较高。
相比传统市盈率,企业倍数估值(兼顾负债价值)适用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如有色、钢铁、地产,胜率61%。
结论:理性筛选,耐心持有低估值策略并非“捡钱游戏”,它需要严格的筛选标准和较长的持股耐心。历史数据和实证研究表明,低估值策略在长期维度上有效,尤其是在市场风格变化、经济周期波动时更具优势。然而,避免掉入“假低估”和行业衰退的陷阱至关重要。
投资者若能结合财务指标、行业周期、市场环境,运用科学的筛选方法,并长期持有优质低估值股票,便有望在市场的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的收益。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