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引爆市场对激光雷达的关注
近期,小米SU7高速碰撞起火事件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该事故车辆采用的是 纯视觉智驾方案,并未配备 激光雷达。这一事件促使市场重新审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激光雷达作为 “安全刚需” 的讨论热度大幅提升。
受此影响,美股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HSAI.US)盘中一度大涨超26%,收盘大涨17.77%。A股、港股相关概念股也强势表现,A股的**美湖股份(002867.SZ)、机科股份(688093.SH)涨超7%,港股的速腾聚创(2480.HK)**最高涨近8%。
激光雷达行业概述及市场前景1. 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接收反射信号、计算时间差或频率变化来获取目标物体的 位置、距离和形状信息,从而构建 三维感知地图。
按 扫描方式,激光雷达主要分为:
机械式激光雷达:360°旋转扫描,应用于L3-L4级自动驾驶,但体积大、成本高。
混合固态激光雷达:采用MEMS微振镜或扫描光束,体积较小、可靠性更高,是 当前车载市场主流方案。
纯固态激光雷达:无任何机械运动部件,采用 Flash 或OPA(光学相控阵) 技术,预计将成为未来终极形态。
2. 产业趋势
激光雷达正从“成本选项”走向“安全刚需”
目前,特斯拉、小米 等品牌依赖 纯视觉方案,而新势力如 蔚来、理想、小鹏 以及传统车企的高端车型已开始普及 激光雷达方案。
小米SU7事故可能成为智能驾驶的 技术路线分水岭,激光雷达的市场渗透率或将迎来加速提升。
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中信建投 预测,2025年激光雷达行业渗透率有望突破25%,单车搭载量将从 1-2颗提升至3-4颗。
国金证券 预测,2027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62亿美元,迎来大规模放量阶段。
激光雷达产业链全景梳理激光雷达的产业链主要分为 上游(核心器件)、中游(激光雷达厂商)、下游(车企及应用)。
1. 上游核心器件供应商光源(激光器):长光华芯(688048.SH)、光库科技(300620.SZ)
探测器(APD、SPAD):韦尔股份(603501.SH)、兆易创新(603986.SH)
扫描系统(MEMS、OPA):兆易创新(603986.SH)、国科微(300672.SZ)
光学组件(透镜、棱镜、反射镜):舜宇光学(2382.HK)、水晶光电(002273.SZ)
2. 中游激光雷达厂商全球龙头:禾赛科技(HSAI.US)、Luminar(LAZR.US)、Velodyne(已并入Ouster)
国内头部:
速腾聚创(2480.HK):国内市场份额领先,与理想、小鹏深度合作
览沃科技:与蔚来、长城汽车深度绑定
北醒光子:提供固态激光雷达方案
镭神智能:覆盖智能驾驶、测绘、安防等多领域
3. 下游整车及应用新势力车企:理想(LI.US)、小鹏(XPEV.US)、蔚来(NIO.US)
传统车企:比亚迪(002594.SZ)、长城(601633.SH)、吉利(0175.HK)
自动驾驶方案商:华为智能汽车、百度Apollo、Momenta
投资机会与风险点1. 投资机会✅ 需求端:智能驾驶升级加速
近期事故加速市场教育,更多车企可能加速 L2+ 及 L3 级自动驾驶方案 导入激光雷达。
✅ 政策端:全球自动驾驶法规推进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 “车路云一体化” 方案持续推进,美国、欧洲智能驾驶政策松绑,利好激光雷达行业。
✅ 技术端:激光雷达成本加速下降
2021年激光雷达均价 4000-8000元,2025年预计下降至 1000-2000元,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 主要风险⚠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仍具市场影响力
若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视觉方案持续进化,市场对激光雷达的刚需性或被削弱。
⚠ 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降
2023年,激光雷达企业已进入激烈价格战,部分企业 产品价格下降超50%,影响盈利能力。
结论🚀 激光雷达正从“成本选项”走向“安全刚需”,行业有望迎来拐点。🚀 小米SU7事故或加速L3+级智能驾驶的激光雷达渗透,产业链公司值得关注。🚀 关注激光雷达核心厂商及上游关键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