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文化:三步打造企业高绩效

看事荆棘 2025-01-25 03:52:08

任正非曾经说过:在中国高技术领域做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开拓全球市场,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完全靠摸索,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在残酷的竞争中学习。那华为到底是靠什么活到了今天?他的回答是: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本质上是服务于组织,支撑业务战略的。不论企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要让企业文化有效、有用,要把文化“用”起来,最终让企业活下来且持续赢。

以下内容摘自《赢得生意》

但文化如何落地?对于企业来说,文化向实该怎么做?有一个词叫作“虚事实干”。要将看起来虚的文化在具体的事情中一步步干出来。很多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有些提炼得还挺有意思,总结得很到位,但具体到文化落地,除了在会议上偶尔提几下,就没有其他动作了。这就是“虚事虚干”,没有“虚事实干”了。那么如何实干呢?阿里集团第一代“政委”,曾任淘宝组织文化负责人观因(陈航英)总结了文化落地“虚事实干六部曲”,总共六个步骤,缺一不可。

第一步:诠释解读。要解释每一条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意思,背后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第二步:行为准则。企业上下要明确每一条价值观背后的行为准则是什么,能够说出做到什么标准才算符合价值观,以及如何评价某个人的行为符不符合价值观。

第三步:制度保障。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文化落地过程中,一定要有制度保驾护航。

第四步:层层宣导。文化必须层层宣导,从上至下,从下至上,从里至外,从外到里,反反复复,广而告之,这样才能让所有人都能理解。

第五步:树立标杆。一定要树立标杆人物和标杆案例,这是最快、最有效的宣导方法。

第六步:复盘优化。经过前面五步,文化一步一步落到实处,运行一段时间后,要及时进行复盘优化,因为文化落地是持续性工程,不是一锤子买卖。这就是文化“虚事实干六部曲”。

如果说企业制度是为了管人,那么文化的作用就是管心。在文化落地过程中,一定要有制度保驾护航,制度在实施中也少不了文化的托底。企业制度包括绩效管理制度、晋升淘汰制度、培训制度等等。接下来重点讲一讲“虚事实干六部曲”中的第三步:制度保障。文化落地的“干中之干”——绩效管理制度。

考核设计原则

1.避免成为有毒的管理者:公正、善意与真诚

这一条是基础原则。有些管理者并不是为了发展人,而是抱着指责批判的心态去进行考核,目的是发现员工的不足,给员工定性、贴标签。过程中也不会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反而单方面地评判,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管员工认不认同。在这样的场景下,性格强、能力强的员工会直接跟上级争吵,会觉得这家公司不值得自己留下,最后会选择离开公司,找一个能认可自己的公司。性格弱、能力强的员工虽然不会与上级起冲突,但如果长时间都被批判,就会陷入自我怀疑,最终效能也会下降。所以批判式的考核要不得,不仅不能让文化落地,还会让组织能力下降,最后管理者还会抱怨“无人可用”。这样的管理者我们称之为“有毒的管理者”,是有害于组织的。

2.价值观要占绩效考核的重要部分

那么一般价值观要占整体考核的多大比例呢?在阿里是50%,价值观与业绩五五开。一个人的业绩结果再好,但行为不符合公司价值观要求,他也是不合格的。当然,也会出现价值观评分好、业绩不行的情况,一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员工刚接手新业务,知识技能不充足,此时可以通过上级辅导进行团队作战,或为其提供学习资源进行解决。总之,大家不必担心价值观考核占比大会影响业务,如果在实际中发现价值观的落地影响了业务的发展,那必然是价值观与业务脱钩了,就必须调整价值观。

3.绩效排名

为什么要有排名?因为有些管理者或HR会心软,觉得大家都不容易,所以会给大家都打个不错的分数,但这样对绩效好的人是不公平的。以“客户第一”为例,为了让客户更满意,员工要花更多的心思、精力为客户创造惊喜。但如果最后评分时大家都是一个水平,那么员工就会觉得这种努力是没有价值、不被认可的。最后,优秀的人要么选择离开,去一个认可他价值的平台,要么就不那么努力,躺平了。如果努力是这样,不努力也是这样,何必努力呢?久而久之,组织里面就没有活力了。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所以绩效考核一定要有排名。

绩效管理体系框架

1.考核频率

价值观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我们建议跟随绩效考核每个季度考核一次。最终将四个季度的考核汇总为年度考核,以此决定员工的年终奖、加薪、晋升等。

2.考核内容

业务上的考核比较简单,将业务目标、策略进行拆解,划分等级和权重就好了。但对价值观具体要考核什么,想必很多人会有疑问。其实也简单,就是如何将一个行为准则进行不同等级的量化。这就是价值观的考核内容,各家公司的价值观考核内容就是自己价值观的具体行为标准。以阿里为例,对大多数员工进行价值观考核用的是“六脉神剑”,而对M5(资深总监)及以上的高管要求更高,除了“六脉神剑”,还有三条:胸怀、眼光、超越伯乐。这三条与“六脉神剑”合在一起,阿里称之为“九阳真经”(见图3-3)。

3.考核流程

与业务考核一样,价值观的考核也需要先进行员工自评,自评的依据就是价值观的行为准则。然后上级主管会按流程进行打分,等公司批准绩效结果,再进行绩效面谈。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双方可进行探讨,沟通一些未知的信息,达成一致,确定最终评分。

而在面谈中,要多聊聊员工的心态,本着“善意与真诚”的原则,肯定员工的优点,也指出员工的不足,并共创对方能接受、认可的解决方案。很多公司抓执行力都只看员工有没有干,但其实抓执行力的第一步是看员工有没有懂。员工只有听懂了、认可了,才能干对,执行力才能提升。

所以,双向沟通是极其有必要的。至于如何做绩效面谈,一共分八个步骤:

1)开场要有个良好的氛围。找好合适的场地,安静的房间比较适合一对一面谈。两人的座位最好不是面对面的,不形成对峙角度,可以是L形,双方有眼神交流,也能看到彼此的表情。

2)员工先自评。可以先让员工讲讲自己的感受或家里人的感受,或其他情况等,慢慢进入面谈的正式话题。然后让员工自己评价季度考核结果怎么样,讲讲给自己打的分数,以及这么打分的原因。

3)上级评价。上级也可以从自己对面谈人的感受开始聊,然后再谈谈员工的业务结果、过程能力是否有进步,最后是价值观的评价,过程中需要有实际工作案例,不能空谈。上级的评价不能模棱两可,满意就是满意,不满意就是不满意。

4)讨论绩效表现。在这一步,部分绩效不合格或对考核结果不满意的员工就会纠结,因为绩效表现直接关系到是否晋升或被淘汰。这时的讨论要回到真实的业务场景,如果员工不认可评分,其实也是好事,这说明管理者需要优化日常管理能力。

5)制订改进计划。根据上一考核周期的业绩结果,制订改进计划。

6)确定下一个目标是什么。考核的目标要现实,数量不能多。

7)讨论员工在完成下一个目标前可以得到的支持和资源,比如为了达到目标要进行怎么样的培训或赋能,等等。

8)签字确认评估结果,双方达成共识。绩效管理流程完整的公司,一般都会做到“三表合一”,“三表”即完成绩效结果表、面谈表、下一季度的改进表(签字也可以在线上系统中完成)。

4.考核方法

考核中,如何进行价值观打分呢?总体上要以我们在前文讲到的行为准则为打分依据。一种打分方法是“通关制”,像打游戏一样,要一关关地过,必须先符合低分值的行为标准才有被打更高分数的可能。比如你必须达到1分的标准,才能往上看能否打2分,符合了2分的标准才能往上看能否打3分。另一种方法是案例制。打分要有具体的工作案例作为依据。其中1分、2分是最基础的要求,所以一般没有违反准则就可以直接打这样的分数。但到了3分,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了的,就必须写明案例,并且这个案例能体现出你一贯做得这么好,这样你才可以得到这个分数。

考核结果呈现:对标分类定方法

所有的流程走完之后,就到了结果呈现的环节。首先是算出价值观的总分。比如“六脉神剑”有六条价值观,每条5分,总计30分。如果任意一条低于1分,或者总分合计低于18分,就没有资格参与绩效评定了,奖金、晋升自然也就没了。价值观总分除以6,就得出价值观的分数,再将分数分别归于7个档:3分,3.25分,3.5分,3.75分,4分,4.5分,5分。价值观的分数和业绩分数相加(业绩分也是5分制),再除2,取平均分,就是最终的绩效考核分数了。每一档分数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3.75分及以上属于优秀,说明员工部分或已经超出公司的期望了;3.5分是大多数员工的得分,说明员工符合公司的期望;3分和3.25分是不及格的,需要改进提高。对于各个分数档员工所占比例,部门及公司会有相应标准(如表3-3)。

一开始我们是用“271”模式(4分及以上员工占比为20%,3.25~3.75分员工占比为70%,3分员工占比为10%)进行分布排名,后来为了让更多的人被看见,我们采用了“361”模式(4分及以上员工占比为30%,3.25~3.75分员工占比为60%,3分员工占比为10%)的分布排名。排名靠前的员工会优先得到奖励,分到奖金包的重要部分,而连续两个季度排名末位的员工会被淘汰。最后通过“绩效九宫格”将最终的结果进行呈现。绩效九宫格分别以价值观和业绩为横轴、纵轴进行划分,最终会得到五类结果:明星、黄牛、野狗、狗、小白兔(见图3-4)。

以上就是如何用绩效管理制度来落地价值观,制度其实很简单,但难的是坚持不辛苦的,成果也是斐然的,只要作为树干的制度保障坚实了,文化这棵大树就可以不断地开枝散叶,最终衍生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生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年基业,始于点滴。

0 阅读:0

看事荆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