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根”—松江,松江历史悠久,自古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荟萃。可谓沧海桑田,昔日的上海,是松江府的一个县;今天的松江,是上海市的一个区。因漕运而兴的松江仓城有着近500年历史,是明清松江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松江府城文化的“活化石”。
仓城是当时最大的漕粮仓储地,据史料记载,明清时大仓桥南筑有仓城,有城墙及四门、敌楼、瓮城等,规模甚大。可以说,正是仓城的兴筑,才使松江城的西部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最终影响了松江古代城市发展的格局。松江是我国少有的有两座城的城镇,其中一个是位于谷阳路以东的老城,另一个就是位于大仓桥之南的“仓城”。
仓城区域内的文物古建筑数量占据松江的半壁江山,至今仓城内尚存留有大量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27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9处,文物保护点116处。有着原汁原味的明清风格江南水乡特色,桥、河、街、滩、楼、阁、园等所保存的文物众多,是百年松江历史变迁的缩影。
仓城老街可以说是松江古镇的标志,最为精华的就是从大仓桥至丰年人寿桥之间沿河两岸。走进这条老街,绝大多数都是老房子,很有些韵味。老街旁边是一条十米宽左右的市河,河水缓缓流淌。隔河也有同样的民居,河岸边挂着晒衣架,旁边几棵长满绿叶的柳树,婆娑的柳枝静静地垂在水面上。屋顶是小灰瓦,排列整齐,是江南一式的落檐房子,屋脊也用小瓦整齐地竖排着,两边翘起好看的形状。傍河的民居都有伸向河里的石阶,让人不由得想象这里曾经有一条船,房子的主人常常乘船出行,或做生意,或跑亲戚,或游玩。
但如今许多建筑的墙上都写着大大的拆字,住户已搬走,即静谧,又有不加修饰的原生态美,或许明年就不再是现在的样子,像其他古城街区一样换了新颜,但也丢失了内涵。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性建设工作自2012年正式启动以来,已有多处老宅陆续完成修缮,被唤醒的尘封古韵,又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但现在仍然有许多的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老宅,被水泥封固住门墙,等待修缮。
中山西路上已经修缮完成并有效再利用的杜氏雕花楼,值得大家去看看。它可以说是松江最为精美的一座老楼,初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松江名绅杜岭梅的住宅。整个厅堂雕梁画栋,是松江地区绝无仅有的古代建筑雕刻精品。
现如今仓城正在进行改建,笔者认为改建要恢复古建筑原先的味道,但是也要加入新的松江文化。松江作为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作为“上海之根”,有太多值得传承的文化,仓城对松江的影响更是深远,留住这片风貌区便也是留住了“上海之根”的灵魂。不知大家有没有去过仓城,对于这个古镇都有哪些建议,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