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肖飞医生出轨门事件,桃色瓜下的特权之路!

伊历史 2025-04-30 12:41:01

我们继续来聊聊最近这个把医疗圈炸得底朝天的瓜——中日友好医院肖飞医生这档子事儿。小伊怕你们不引起重视,所以今天一共写了两篇关于肖飞医生出轨门事件的文章,看完不过瘾的请继续去主页看第一篇。

一开始吧,大家可能觉得,嗨,不就是个医生出轨嘛,多大点事,哪个圈子没有这些事?肖飞,北大博士,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年轻有为,长得还行(不行也不会出轨这么多人),管不住下半身,被自己老婆,也是个厉害角色,北京另一家医院的眼科副主任医师,实名举报其婚内出轨多位女性。洋洋洒洒九页PPT,图文并茂,聊天记录、开房记录、流产记录、产检记录,证据链那叫一个完整,专业律师看了都得点赞,说这原配夫人不去干刑侦都屈才了。

举报信里点名的就有好几个,什么1号护士长石某某,已婚,为肖医生流产两次,肖医生还把她带回老家见了爹妈;什么2号行政员,3号小护士,还有今天咱们要重点唠的4号规培生,董小姐。肖医生这时间管理能力,堪比罗志祥,白天救死扶伤,晚上“辛勤耕耘”,还能陪小三打胎,陪小四产检,真分身达人。

看到这儿,你可能觉得,嗯,就是个私德败坏的渣男碰上复仇原配的故事。医院也很快回应了,肖飞停职、开除党籍、解除聘用合同,官网简历撤下,挂号信息移除,一套流程走得干净利落,切割得明明白白。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太天真了!这瓜啊,越往下挖越不对劲儿。

就像有网友说的,怎么全网都是肖飞和中日友好医院的新闻,那个让肖飞“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董小姐,怎么就没啥动静呢?好像有只无形的手在后面操作,手段高明得很。

这话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来,咱们就顺着这条线,扒一扒这位董小姐,到底是个什么“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颠覆三观第一幕:手术台上的“爱情保卫战”

原配的举报信里,最让人后背发凉的,不是那些裤裆里的烂事儿,而是这一段:

2024年7月5号,肖飞带着他的心头好董小姐一起上手术。手术过程中,董小姐可能操作上出了点问题,被同台的一个护士给指责了几句。我们这位董小姐哪里受过这种委屈,当场就不高兴了。护犊心切的肖飞医生呢,立马就炸了,为了维护“小四”,跟那个护士大吼大叫。

高潮来了——他竟然直接脱下手术服,拉着董小姐,甩手走人了!

留下那个已经被全身麻醉、开膛破肚(是胸腔镜,但也是开了口子)的病人,孤零零地躺在手术台上。

病人:Hello?我这儿还开着呢?

整个手术室据说当时就懵了,等了足足40分钟,这对神仙眷侣才回来,手术才得以继续。这不仅耽误了这台手术,后面排队等着救命的病人,也只能跟着延误。

肖飞后来对着媒体喊冤,说他跟那个护士积怨已久,那天是被气得“头晕、手抖得厉害”,离开是去找领导反映情况,要求换掉护士。

大哥,你这话说的,你自己都头晕手抖了,难道不应该是先把你换下来吗?这理由找得,脚趾头都能抠出三室一厅了。为了个女人,把病人的生命安全当儿戏,还嘴硬说自己“医德没问题”,只是“私生活有亏”?我呸!这已经不是私德问题了,这是严重的职业道德沦丧,甚至可以说是潜在的犯罪!

这件事在医院内部早就传开了,据说那位有正义感的护士当时就上报了,结果呢?被压下来了,将近一年!要不是这次原配忍无可忍,把这事儿捅出来,恐怕就这么过去了。细思极恐啊!

颠覆三观第二幕:“医学天才”董小姐的特权之路

能让一个副主任医师如此不管不顾,这位董小姐到底什么来头?真的只是个普通规培生吗?

网友们神通广大,很快就把董小姐的“辉煌履历”给扒出来了,这一扒,更是让人惊掉下巴。

网传信息(注意,是网传,需要官方证实,但流传很广):董小姐,97年生人,家境不是一般的好。父亲据说是某大型国企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母亲是北京科技大学某学院的副院长。有这样的家庭背景,人家的人生路,自然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

高中就出国镀金了,本科呢?据说是在哥伦比亚大学附属的巴纳德女子学院读的经济学。注意,是附属学院,不是哥大本校,含金量嘛,留学生圈子里自然有评价,有人说是“水货”,有人觉得还行,但肯定不是直录哥大那种难度。而且还有传言,她是从社区大学转过去的。

好,就算本科背景有争议,但接下来的操作,才叫一个“神来之笔”。

本科毕业后,这位学经济学的董小姐,摇身一变,竟然杀入了医学界,而且还是直通顶级殿堂——北京协和医学院。

怎么进去的?靠的是一个叫“4+4”的项目。

这个“4+4”,全称“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听上去很高大上,对吧?说是为了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医学人才,参照美国模式,允许非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再读4年医学,就能拿到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听着是不是很美好?跨专业也能圆梦医学。但问题来了,这条路,是给谁走的?

我们先看看普通人想当个医生,尤其是在北京三甲医院当医生,得走什么路:

国内医学生,主流是“5+3+3”或者八年制本博连读,再加上至少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掐指一算,从高考进医学院到能正儿八经上手术台,少说也得11-14年,这期间是没日没夜的苦读、考试、轮转、写论文,还得熬过规培阶段那点微薄的收入和高强度的工作。多少医学生累到猝死,多少规培生压力大到自杀,新闻都报道过好几次了。“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话真不是白说的。

再看看我们董小姐的路:

绕开高考:高中出国,申请个国外大学(含金量暂且不论)。

跨专业入顶尖医学院:靠“4+4”项目,经济学背景进入协和。协和的“4+4”门槛高吗?理论上很高,要求本科是985或海外名校,还得修过一些先修课程。北大光华那种状元扎堆的地方的尖子生陈如月,想学医都得重新高考进上交,申请协和4+4都没过。但我们的董小姐,经济学专业,就能进。而且,协和22级的4+4项目里,还招了西班牙语、传媒学等等专业的本科生。我就想问问,这些专业跟医学能有啥重合的必修课?这标准到底是怎么定的?

速成博士:4年(其中第一年还因为疫情上了不少网课),拿下协和医学博士学位。据说第二年就能参与肺癌手术了,还上了新闻。这速度,天才也得坐火箭吧?

论文“精华”:博士论文,有说30页的,有说65页但正文很少的。反正跟传统医学博士论文比,那是相当“简洁”。本科论文都不止这点字儿吧?但人家照样毕业,毕业典礼上还被校长点名表扬(后来这部分内容又被删了,你品品)。

规培“VIP通道”:别人规培苦熬3年,拿着几百块补贴,累死累活怕被退培。董小姐呢?规培只需1年!而且还能“自由选择”科室,不想去脊柱外科就不去,有肖医生打招呼,还有“家里关系”找大佬协调,硬是留在了胸外科,搞得人家脊柱外科只有一个规培生被使唤。那位仗义执言、拒绝开后门的教学秘书麻昊宁(对,就是盘尼西林乐队那个键盘手麻昊宁,白天救人晚上摇滚,还得抽空主持公道),还被肖飞威胁:“等他轮转到胸外,有他好果子吃!”

工作“跨界自如”:拿着内科博士学位,最后去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东肿,京圈顶尖医院),干的是泌尿外科的活儿,还是肿瘤方向的外科医生。从经济学到内科博士,再到泌尿外科医生,规培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论文写妇科影像,导师是骨科大佬……这跨界能力,堪称医学界的“六边形战士”还是“缝合怪”?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问一句:“凭什么?”

凭什么有人可以绕开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凭什么有人可以轻松跨越专业壁垒进入顶尖医学院?凭什么有人可以压缩学习和规培时间,以远低于常规要求的标准毕业、上岗?

张雪峰那句“家境普通的别学医”,含金量是不是又飙升了?寒门子弟穷尽一生,可能都摸不到人家起点的那块砖。

颠覆三观第三幕:当特权侵蚀生命防线

肖飞的瓜,如果仅仅停留在男女关系混乱、私德有亏,那可能只是医疗圈茶余饭后的谈资。但董小姐这条线挖出来,性质就完全变了。

这暴露的是什么?

教育公平的漏洞:“4+4”模式,本意或许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成了某些“特殊人才”利用信息差和资源优势弯道超车的捷径?协和敢不敢公开历年“4+4”项目的录取名单、学生背景和毕业去向?这个口子不堵上,以后会不会有更多学挖掘机的、学兽医的,通过类似路径拿起手术刀?

医疗体系的特权链条:董小姐能一路绿灯,规培不想轮转就能不轮转,背后牵扯了多少人?从科室主任到医院大佬,甚至可能还有更高级别的关系网。这种权力干预专业规则、人事安排的现象,在医疗系统内有多普遍?

对患者安全的潜在威胁:速成的医生,临床经验和基础知识真的扎实吗?规培时间大幅缩短,技能真的过关吗?当一个连基本操作都可能被护士指责的“天才”,站在手术台上,你我作为普通患者,能放心把命交给她吗?那个被晾在手术台40分钟的病人,只是运气好没出大事。下一次呢?

我们不是仇富,也不是见不得别人好。但医疗这个行业太特殊了,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这里应该是最讲究专业、严谨、公平和责任的地方。当这个领域开始被特权渗透,被关系左右,甚至连基本的职业道德都可以为了私人关系而践踏时,那将是所有人的灾难。

现在,肖飞被开除了,算是罪有应得。但他留下的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协和需要回答:董小姐的录取和毕业,是否全程合规?“4+4”项目的运行是否存在制度漏洞?如何保证选拔的公平性和培养的质量?

中日友好医院也需要反思:为什么肖飞和董小姐的违规行为能被长期包庇?医院内部的监督机制是不是失灵了?如何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如何才能斩断那些无处不在的特权链条?如何才能让努力奋斗的普通人,看到公平竞争的希望?尤其是在医疗、教育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领域。

这个瓜吃到最后,真的让人笑不出来。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性和背叛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特权、公平和信任的警世寓言。

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个契机,推动相关部门进行彻底的调查和改革。否则,我们真的害怕,有一天我们辛辛苦苦挂上专家号,躺在手术台上,听到的不是“手术很成功”,而是医生为了哄小情人,撂下一句“老子不干了”,然后我们在麻醉中,只能绝望地喊“救命”。

请别让“董小姐”们,毁了我们对“白衣天使”最后的信任。

21 阅读:3947
评论列表
  • 2025-04-30 15:10

    好文章是没有流量滴,哎

  • 2025-04-30 21:37

    其实,这种达到‘飞刀’级别的医生被开除了也根本不愁,一堆私立医院百万年薪抢着聘请。

  • 2025-04-30 16:07

    哪个行业都有这样的存在,就看谁敢他们动了[无奈吐舌]

  • 2025-04-30 19:32

    患者碰到董小姐这样的医生真该倒霉!

  • 2025-05-01 14:23

    给好文章点赞[点赞]

  • 2025-04-30 23:59

    行业潜规则处处都有,只不过4+4太明显了,公司洁身自好的女同事比谁穿的内衣更恶心,就可见一般,细细一想可是一语中的!

  • 2025-05-01 15:34

    全部该死 分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