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八州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
在黄巾军冲击下,州郡失守。
东汉朝廷无力平叛,汉灵帝只得饮鸩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备。
至年底,官军剿灭各地黄巾军,灵帝为表天下安宁,于是改元中平。
但高兴还没两天,凉州的北宫伯玉、韩遂、边章等人又起兵叛乱了。
中平五年(188年),面对天下兵寇不息的局面,时任太常刘焉向汉灵帝建言,提议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
刘焉还自我推荐,充任交趾牧(后改称交州),意欲借此躲避世乱。
汉灵帝采纳了刘焉的建议,史称“废史立牧”。
自此开始,地方郡县有什么事,向州牧汇报即可。州牧成了土皇帝。
不久,侍中董扶对刘焉说:“京师将乱,益州有天子之气”。
东汉中后期,益州的人口是交趾的五倍有余。
如果刘焉想成就一番霸业,益州显然更合适。

于是,刘焉又改了主意,不去交趾了,申请担任益州牧。
当时的益州刺史郤俭,贪污受贿,中饱私囊。
盘子就那么大,郤俭贪得越多,朝廷收入就会相应减少。
汉灵帝这会儿也缺钱,便以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郤俭,顺便整饬吏治。
董扶是益州人,还是益州本地望族。他非常明白“废史立牧”的后果——割据时代即将开启,继续在中央混,毫无前途。不如回乡创业。
为此,董扶请求出任蜀郡西部属国都尉,跟着刘焉一块上任去了。
看到董扶申请外放,同为益州豪强的太仓令赵韪也主动辞职,追随刘焉回乡创业。
从关中到益州,一般走蜀道。
但因为刘焉是荆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而他已经打算割据一方,所以就先回了一趟老家,叫上追随者,然后沿长江逆流而上入蜀。
中平五年(188年)六月,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人就在绵竹起义,自号黄巾,攻破雒县,做掉了郤俭。
郤俭被杀,省得刘焉亲自动手。
不过,马相、赵祗拥兵万余人,气势汹汹,刘焉也没法上任。
好在益州从事贾龙很有本事,组织本地武装成功剿匪,将刘焉迎到了绵竹。

常言道:天下未乱蜀先乱。
既然天下即将大乱,既然贾龙又很有本事,他为啥还要迎接刘焉呢?
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董扶、赵韪都是益州地头蛇。贾龙可以不买刘焉的帐,但得给他俩面子。
其二,天下毕竟还没乱嘛。而刘焉又是朝廷任命的益州牧,贾龙要敢公开抵制,他就是乱臣贼子了。
就这样,在贾龙、董扶、赵韪的支持下,刘焉完成了称帝计划的第一步。
当然,刘焉不可能只依靠益州豪强。如果不做两手准备,他早晚会被架空!
于是,刘焉又拉拢了“五斗米道”首领张鲁。
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张鲁的爷爷张道陵在蜀中创立“正一道”。因为入会者需缴纳五斗信米,故而又称“五斗米道”。
到了汉灵帝时期,“五斗米道”在蜀中已经非常流行,信徒众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据史料记载:“张母少有姿容,常往来焉家。”
刘焉迷信鬼神之说,张鲁的妈妈又擅长算命,经常被刘焉邀请到府上做客。
一来二去,两家就熟了。刘焉便封张鲁为督义司马,入驻汉中。
张鲁上任不久,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击杀汉中太守苏固。旋即截断斜谷道,屡次杀害朝廷使者。
刘焉趁机上表朝廷,说汉中出现米贼,导致道路不通。因此,之后每年的赋税,老子就不交了!
郤俭好歹还交一部分,刘焉一分不交,汉灵帝是什么反应?
汉灵帝没反应,因为他已经挂了。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刘宏在南宫嘉德殿驾崩。
之后,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开撕,最终便宜了董卓。
朝廷那头终究是乱了,无暇他顾。刘焉又有张鲁的支持。他的下一步计划,必然是打压益州豪强,巩固自身地位。
初平元年(190年),刘焉找茬杀死王咸、李权等十几人。
益州豪族、犍为太守任岐不满刘焉卸磨杀驴,起兵反叛。
董卓得知此事,决定插上一脚。派兵杀向益州,同时说服贾龙起兵,夹击刘焉。
刘焉一度被打得很狼狈,但他敢对益州豪强下手,显然也是有底牌的!
这个底牌就是青羌兵。
在当时益州的西南地区有一支羌族。他们服饰尚青色,故称青羌。
凭借青羌兵的支持,刘焉打败任岐、贾龙,坐稳益州。
随着地位稳固,刘焉不装了,开始打造皇帝规格的马车和用具。

荆州刺史刘表得知刘焉僭越,果断举报,称其图谋不轨。
东汉末年,你称王称霸,没人管。但你要敢称帝,性质就变了,必会被群起而攻之。后来的袁术就是典型。
刘焉被朝野上下喷的狗血淋头,只能称病认怂。
当初上任时,刘焉只带了第三子刘瑁。其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小儿子刘璋,都留在了京城。
听说刘焉病了,刘璋趁机上表,请求前往益州探望。
董卓觉得可以卖个人情给刘焉,顺便让刘璋通知他老子:不许再胡搞!
就同意了刘璋的请求。
结果刘璋入蜀后,被刘焉留了下来,不再返回朝中。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斩杀,王允秉政。
董卓部将李傕、郭氾反攻长安,吕布败走,王允被杀,自此李、郭二人把持朝堂。
之后,李傕、郭氾为了养活军队,纵兵劫掠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和南阳郡,搞得百姓民不聊生,纷纷涌向益州。
送上门的人口,刘焉不可能不要。
这些流民随即就被收编,组建成一支兵团。
因为流民来自益州以东,便称为“东州兵”。
为了能在益州生存,东州兵紧抱刘焉大腿,成为其私人武装。

兴平元年(194年),马腾有私事求于李傕,没得到应允。
一怒之下,马腾派人联络刘焉,共谋进攻长安。
刘焉因为不在长安,就让刘范就内应。
但不料事情败露,刘范被杀,刘诞也受到牵连。
议郎庞羲是刘璋的亲家,见刘范、刘诞遇害,便主动送刘焉的几个孙子入蜀。
刘焉见到庞羲,得知儿子死了,非常伤心。
恰巧这时刘焉的府邸又发生大火,将刘焉先前打造的天子规格的车乘烧得一干二净。
前面说过,刘焉很迷信。
如今俩儿子死了,家也烧没了。刘焉倍受打击,觉得自己没有当皇帝的命,在将州治迁到成都不久,就因旧疾复发而死。
刘焉死后,赵韪觉得刘璋性格软弱,易于控制,便拥戴刘璋为益州刺史。
但州牧也好,刺史也罢,都是官职,需要得到朝廷的认可。
李傕控制的朝廷不认可刘璋,便任命扈瑁为新任益州刺史。
扈瑁南下赴任,到了汉中后,被张鲁奉为座上宾。
张鲁不是和刘焉一伙的吗?怎么倒向李傕了?
原因很简单,张鲁是刘焉的小弟,不代表他也是刘璋的小弟。
在张鲁看来:汉中是刘焉给自己的,跟刘璋没关系。再者说,论资排辈,老三刘瑁才是刘焉的继承人。刘璋不过是赵韪扶持的傀儡。自己凭什么服一个傀儡?

见张鲁拆台,刘璋怒火中烧,杀了张鲁的老妈和弟弟。然后任命庞羲为巴郡太守,防御张鲁。
得知益州内战,刘表起兵响应张鲁,并派人策反刘璋的部将沈弥、娄发、甘宁。
刘璋旋即以赵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迎战刘表和甘宁等人。
一番厮杀下来,沈弥、娄发、甘宁败走,逃入荆州,赵韪屯兵朐忍(今重庆云阳县东),与荆州兵对峙。
危机解除,朝廷不承认也不行,刘璋顺势被任命为益州牧。
但按下葫芦浮起瓢,太平了没两天,东州兵又开始作妖了。
东州兵和曹操收编的青州兵一样,属于老领导的私人武装。对新领导的忠诚并不完全。
而益州资源有限,东州兵及其家属,十几万人,既然要生存,就难免会抢夺益州人的粮食、田地等资源。
刘璋管不了东州兵,只能听之任之。
久而久之,益州怨声载道,刘璋民心尽失。
赵韪是地头蛇,刘璋不管,他不能坐视不理。
建安五年(200年),赵韪先是以重金贿赂荆州刘表,换取请和。然后暗中勾结其他益州豪强,起兵反攻刘璋。
益州百姓怨恨刘璋。一时间,蜀郡、广汉、犍为等地纷纷响应,势力甚盛。

刘焉治下的益州也就五个大郡:蜀郡、汉中、巴郡、犍为、广汉。
汉中张鲁早就反了,现在蜀郡、广汉、犍为亦反叛,响应赵韪。只剩下一个巴郡庞羲。
而庞羲因为对付张鲁,招募汉昌賨人为部曲,受到刘璋的猜忌。此时与刘璋也有嫌隙。
很明显,整个益州都反了,刘璋可谓众叛亲离。
不过,刘璋纵容东州兵,这也让他与东州集团的利益牢牢绑定。
即便不为了刘璋,东州兵也要死战到底!
建安六年(201年),刘璋在东州兵的支持下,上演绝地反击,仅以成都一城之地,平定三郡叛乱。
赵韪兵败后,被部将做掉。
同年,刘璋将原巴郡改为巴西郡,于是庞羲改任巴西太守。
自此,刘璋坐稳益州,成为实权君主。
而东州兵则因护主有功,地位凌驾于益州土著民之上。
但是,东州兵与本地人的矛盾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掩盖了。
一旦刘璋罩不住场子,或是出现更强大的外来势力,东州集团随时会另谋出路。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人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
荆州主少国疑,正是大举进兵的好机会。曹操遂采纳荀彧的建议,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城。
刘璋得知曹操南下,急忙派别驾从事张肃前去拜码头。
曹操很高兴,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封刘瑁为平寇将军。并表奏张肃为广汉太守。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刘琮率众投降。
对此情况,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毫不知情。只得放弃樊城,逃往江陵。

不久,曹操派兵追上刘备,旋即兵不血刃占领襄阳、江陵两座主城,虎视江夏,剑指江东。
这时,刘璋又派张肃的弟弟张松出使,拜见曹操。
由于曹操已经平定荆州,驱走刘备,因此对张松也就不怎么客气。
张松吃了瘪,非常不满。他觉得曹老板过来,自己可能要降职。而继续辅佐刘璋,已基本没有上升可能。
既然如此,那就换个老板。
于是回去后,张松便玩命地劝刘璋,说曹操不是啥好东西。刘备与您为宗室兄弟,您得跟他多交流。
为什么是刘备呢?
据《吴书》记载,张松见过刘备。老刘盛情款待,让张松感动得两眼泪汪汪。觉得跟着刘备肯定能升职加薪。
但是《吴书》的记载貌似不靠谱,因为时间线对不上。
最大的可能,应该是刘备的名声很好,值得信任。这点后面再细说。
同年十二月,曹操败于赤壁,退回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留守江陵,文聘守江夏。
刘璋一看,曹操都被孙刘联军打败了,赞叹张松的眼光独到,随即派法正、孟达各领两千兵卒帮刘备抵御曹军。
建安十四年(209年),趁曹操北归,周瑜率军大破曹仁、徐晃,夺取军事重镇江陵。
周瑜意气风发,向孙权提出二分天下之策,打算进取益州。
但计划还在筹备时,周瑜突然病世。
周瑜一死,东吴二分天下的方案只能搁置。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拿孙权、刘备无可奈何,只能将目光转向西面的汉中。
从长安出兵,进攻汉中,要经过关中。
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关中军阀认为这是曹老板的假途灭虢之计,打张鲁是幌子,实则是冲自己来的。于是聚众十余万,先下手为强,攻取长安,屯兵于潼关。
曹操也迅速做出回应,起马步大军六万,与韩遂、马超会战于潼关。

潼关大战让刘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他与张鲁有深仇大恨,毫无回旋的余地。若曹操荡平关中群雄,张鲁大概率会投降,甚至甘作前驱,南侵巴蜀。一旦如此,自己就算投降曹操,也会被张鲁整死。
见刘璋急需打手撑场子,张松趁机进言道:“与其等曹操攻破汉中、威胁益州,不如请刘备入川,收复汉中,充当蜀地屏障。我听说刘备善于用兵,又是曹公的仇敌,如果令他讨伐张鲁,必能得胜。时间紧迫,望主公速做决断!”
刘璋心慌之下,被张松忽悠瘸了,便再次点名法正,让他去联络刘备。
得知刘璋要引狼入室,主簿黄权极力反对,说:“刘备有骁勇声名,你让他当部将,他肯定不干。你以宾客之礼待他,则一国不容二君。请主公三思啊!”
益州从事王累更坚决,将自己倒悬于城门,劝谏刘璋。
但刘璋不听,将黄权发配到广汉任县令。
王累劝谏失败后,自刎于州门,以死表明不可迎刘备入蜀。
那有人要问了:难道刘璋不觉得这是引狼入室吗?
个人觉得,他应该是真不觉得。
首先,刘备之前的名声太好了。
刘备入蜀前,曾经多次给人当雇佣兵,信誉杠杠的。
当年黄巾余党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救。刘备此时才千把来人,却二话不说,慨然赴援。
曹操攻打徐州,陶谦不能抵挡,刘备与田楷一起救援。事后,陶谦拨给刘备三千丹阳兵,屯扎于小沛。刘备老老实实给陶谦看门,没想过趁火打劫。
作为反面教材,吕布投奔刘备,一年不到就背刺了刘备。

官渡之战后,刘备投奔刘表,驻扎在新野,继续当雇佣兵。刘表过世不久,刘琮选择投降,却不敢告诉刘备。刘备在被蒙骗的情况下,没有攻打刘琮,堪称乱世楷模。
作为反面教材,张绣给刘表当雇佣兵,结果不仅投降曹操,还把天下人口最多的南阳郡卖给了曹操。
其次,刘璋也不怕被刘备背刺。
刘璋的兵力,保守估计也有十万人。
刘备此时有多少兵力,不知道。
但刘备要留兵镇守荆南,能带走的兵力,撑死了也就两万。
五倍的兵力优势,还是主场作战,且钱粮辎重全靠自己供给,刘璋担心刘备敢背刺自己吗?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法正至荆州,见到刘备。
法正属于东州集团的一员,但因为得不到重用,早就想跳槽了。
于是,法正便对刘备说:“阁下命世英才,刘璋无明主之能,以张松为内应,夺取益州,成就大业,易如反掌。”
刘备起初还有迟疑,担心这会使自己失信义于天下。
后来在庞统的劝说下,刘备又改变主意,决定当一回小人。大不了事成之后,给刘璋一块大的封地。

不久,刘备率军入蜀,抵达涪城(今四川绵阳)。
刘璋也率步骑三万人前来相会,大摆宴席。
席间,张松、庞统、法正都劝刘备趁机把刘璋做了。
刘备表示:“此大事也。初入他国,恩信未著,不可仓卒。”
很显然,这不过是刘备的托词。
因为翻开地图不难发现,刘备从白帝城入川,沿长江过朐忍、临江、平都等地,抵达江州(今重庆)。然后再沿涪水去到涪城。
这一路上,刘备经过的地方倒是不少,但没有进入刘璋统治的核心区域。
刘璋不傻,防着刘备呢。

另外,涪城的南边是蜀中重镇雒城(今四川广汉一带),由刘璋长子刘循镇守。
而涪城的北边则是边防重镇白水关,驻有万余精兵。
考虑到庞羲还活着,有能力号召益州官员、豪强拥戴刘循与刘备决战。如果真要动起手来,刘备其实没有必胜的把握。
宴会开了一百多天,喝饱喝足后,刘璋送给刘备米二十万斛,战马千匹,战车千乘。让他前往葭萌关。双方就此分手。
葭萌关是汉中入蜀的第二道门户,第一道为白水关。
刘璋将刘备安排在白水关,并非心血来潮,也是精心布局。
一方面,如果张鲁从北面来犯,刘备可以随时支援白水关。
另一方面,葭萌关南边有水路可以直通阆中,能够震慑驻防此地的庞羲。
刘璋名义上是让刘备北讨张鲁,实际上却是拿老刘当保安。
但是刘璋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点——葭萌关往南,几乎无险可守。一旦刘备翻脸,迅速通过剑阁天险,就能直接进入蜀中腹地。

刘备达到葭萌关后,并没有按计划攻打张鲁,而是广树恩德,以收众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月,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孙权。
孙权遭不住,派人向刘备求援。
刘备拉拢人心大半年,这时候也该行动了。
随即,刘备再次向刘璋借兵、借粮,说是去救孙权。
刘璋不敢不借,又不愿意当冤大头,就说我也困难,目前还能挤出四千兵。至于您要的钱粮,我能提供一半。您拿了兵马钱粮就走吧。之前的投资打水漂,我认赔了!
入川前,刘备就已经做好放弃仁义,背刺刘璋的打算。
于是,刘备就以兵马钱粮没给够为由,煽动激怒将士。
张松以为刘备真的要走,很是激动,急忙修书一封,劝刘备不要离开。
刘备收到信后,没有理张松,还是嚷嚷着要走。
张肃得知张松勾结刘备,担心受牵连,向刘璋检举揭发。
刘璋大怒,处死了张松。
紧接着,刘璋下令,沿路所有城池关隘,关闭城门,不让刘备通过。
但刘璋并没有急于进攻,因为他要搞明白一件事——还有哪些人与刘备相互勾结?东州集团还值不值得信任?

趁刘璋查内鬼,庞统向刘备献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挑选精兵,星夜闪击成都。
中策是派人通知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就说咱们要走了,他们肯定会来送别。趁此机会,将他们生擒,然后吞并白水兵,再围攻成都。
下策是不打了,直接回荆州,以后再找机会缓图益州。
由于上策、下策没有可行性,刘备选了中策,并设计将杨怀、高沛处死。
之后,刘备以家属做人质,迫使白水兵随自己南下攻打刘璋。
益州从事郑度听说刘备起兵,对刘璋说:“刘备远道来袭,部下士兵不到一万人,且大军只能靠抢掠田野的庄稼为食。不如将阆中、梓潼的百姓移民到涪水以西,粮食全烧掉。咱们高垒深沟,坚守不出。刘备缺乏补给,用不了百日,他自己就崩溃了。”
老刘大概在成都有耳目,很快得知消息,便咨询法正:“孝直啊,要是刘璋坚壁清野,咱还能弄到粮食吗?”
法正非常了解刘璋,拍着胸脯表示:刘璋不是曹操!他干不出这种事,您不用担心!

果不其然,刘璋认为“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没有采纳郑度的建议。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绕开梓潼,直插涪城。
另一边,刘璋不采纳郑度的建议,只能硬拼了。
但郑度的情报显然并不准确。刘备的兵力不止一万人。
结果,刘璋派出的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一个个都被刘备收拾。
吴懿还临阵倒戈倒戈了。
冷苞、张任等人不敌,退守绵竹。
刘璋不甘心失败,又派李严、费观督绵竹守军出战。
不料,李严、费观也是临阵倒戈。
吴懿、李严、费观,同属东州集团。他们很现实,谁强就跟谁。
收罗众降兵后,刘备更加强大,分兵略取绵竹附近诸郡县。
张任则收拢残兵败将,退到雒城。
很快,刘备追了过来,张任摆开决战架势,双方在雁桥展开大战。
此役,张任兵败被杀,刘备兵围雒城。
但由于刘循坚守不出,雒城包围战持续了一年之久。
期间,庞统率众攻城,被流矢射中而死。
时间来到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见战事陷入僵局,决定赌一把,命令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蜀增援,留关羽镇守荆州。
三爷就此与二爷分别,此生未再相见。

诸葛亮率军突破白帝城,拿下江州后,兵分两路:
一路由赵云指挥,平定江阳、犍为;
另一路由张飞指挥,略定巴西、德阳。
不久,雒城失守。
见形势大好,法正随即写信给前老板刘璋,劝其投降。
刘璋一肚子火,把法正的信,撕个粉碎。
建安十九年(214年)六月,刘备兵临成都。
这场面,刘璋见怪不怪。当年赵韪叛乱,比这会儿还凶险。
所以一开始,刘璋还想顽抗。
但随着马超的到来,刘璋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
马超被曹军击败后,投奔张鲁。
张鲁的部下杨昂容不下马超,想要加害于他。
不得已,马超只好逃入氐中。
刘备得知消息,趁机派李恢前去游说。
马超无处可去,遂写信给刘备,请求归附。
刘备闻讯大喜,秘密地拨给马超一支军队,让他出现在成都城外。
成都守军见马超到来,不由得寒意袭来——西凉骑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要是城池被攻破,大家怕是死无葬身之地!
马超带来的兵马是刘备拨给他的,并非西凉骑兵。但成都守军不知道。
刘璋也不知道,顿时也被吓到了。
为了保全城中百姓,刘璋对众人说:“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对百姓没有恩德。如今益州战乱三年,百姓暴尸荒野,全是因为我一人的缘故,我怎么能安心?”
说罢,刘璋下令开城投降。

至此,统治益州二十年的刘璋,因为引狼入室,丢掉了地盘。
刘璋出降时,其部属、沿途的百姓无不失声而哭。可见他还是得到了不少士民的拥戴。
但弱肉强食的时代,能力不配位,站得越高,只会摔得越惨。
对刘璋而言,败给刘备也不算不幸。倘若换作别人,比如张鲁,他的下场只会是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