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视315晚会再次聚焦汽车行业,曝光了多起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涉及新能源技术缺陷、豪华品牌服务乱象及二手车市场顽疾,引发广泛关注。
1.新能源车质量与售后问题集中爆发
- 比亚迪多车型投诉激增:海豹06、秦L等9款车型被曝车身生锈、空调故障、混动系统异常等问题,部分车主反映“车辆维修后问题反复出现”。
- 保时捷Taycan电池风险、继2024年因电池短路召回1.6万辆后,2025年再次扩大召回范围,品牌信任度持续下滑。
- 哪吒汽车售后瘫痪:南京地区直营店退网,数百名车主面临配件断供、维修无门的困境,暴露新势力品牌发展失衡的隐患。
2. 豪华品牌“傲慢与偏见”再现
- 路虎极光“移动鱼缸”事件:90万进口车因密封缺陷漏水,车主维权608天未果,4S店甚至威胁“参展不解决”,品牌形象再受重创。
- 奔驰经销商暴雷:杭州萧山4S店人去楼空,高价购买的“终身保养套餐”成废纸,厂家与经销商互相推诿,消费者权益无人兜底。
- 宝马传动轴异响顽疾:新购车辆频繁报警,4S店“只修不换”政策引发众怒,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13.4%。
3. 充电桩乱象与二手车陷阱
- 充电费用畸高:部分充电桩服务费超电费,半小时充电花费80元,加剧用户“充电焦虑”。
- 二手车调表与事故车泛滥:合同条款模糊、验车报告造假等问题突出,有车主购车后发动机即报废,维权成本高昂。
行业反思与消费者启示
- 技术激进背后的代价:车企为抢占市场,将未成熟技术仓促上车,OTA升级甚至导致车辆性能“腰斩”。
- 维权渠道的失效:尽管南京、杭州问题车展维权成功率超80%,但大量车主仍因诉讼成本高、举证难选择沉默。
- 消费者自保策略:购车时需仔细查验合同条款,留存维修记录,对“终身质保”“限量优惠”等营销话术保持警惕。
315晚会不仅是一次曝光,更是对行业生态的拷问。当“用户至上”沦为口号,唯有完善监管、提升违法成本,才能重建消费信任。车企若继续“装睡”,终将被市场淘汰。
备注: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不符合实际,请联络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