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贺子珍李敏接连病倒,开国中将得知后下令:把孔令华调回北京

历史典录 2024-08-30 11:24:38
前言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女儿李敏去看望毛主席,见到毛主席的遗体时,李敏泣不成声,随后晕厥病倒,而远在上海的贺子珍听闻噩耗后,更是一病不起。

而女婿孔令华得知岳母病重,马上赶往上海看望贺子珍,之后,贺子珍住院期间,孔令华经常往返于部队和北京之间,中央军委得知后马上给予关怀,秦基伟将军更是直接下令:

“孔令华调北京任职。”

这一切还得从孔令华和李敏成婚开始……

李敏孔令华中南海成婚

1959年8月,毛主席从外地开会返回北京,李敏和孔令华去车站接他,并告知结婚的事情,毛主席当即表示同意第二天一早,毛主席便叫来孔令华,李敏,共同拟定了办婚事准备邀请的客人名单。

李敏和孔令华是在大学时期相爱的,他们是高中同学,俩人相识已久,彼此情投意合,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原来是杨虎城军部下的炮兵旅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西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第二炮兵学校校长。

李敏平时少言寡语,爱好沉思的内向型姑娘,对于孔令华几个和她要好的人,悄悄听信他:

“这件事让人知道了可不好。”

“叫老师知道了,你会挨批评的。”

……

李敏却不以为然,笑着说道:

“谁规定我们女生只能交女朋友,男生就不能来往了"?

李敏的好友都叫孔令华为“孔夫子”,他们经常调侃:

“孔夫子把我们公主给迷住了。”

在校期间,李敏曾领着孔令华见过毛主席西,这段时间,李敏多次回家,毛主席问她:

“令华怎么好些日子没来?”

李敏回答他学习很忙,毛主席说:“要劳逸结合”,不久后,孔令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航空学院。

对于李敏的家庭出身,尤其是父亲毛主席,孔令华非常敬佩,能于李敏相恋,他感到既惶恐又兴奋,当他从李敏那里得知毛主席特同意他们继续来往,并且赞成他们在适当的时候结婚成家时,他的心里充满欢乐,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

很快,孔令华便把这一情况告诉自己的父亲,孔从洲对儿子的这门婚事也十分满意明确表示支持。

李敏与孔令华结婚的时候,两个人都还没有工作,李敏刚刚高中毕业,孔令华正在北京航空学院上大学,手头都没有钱,没有力量为结婚置办什么东西,李敏平时积攒了一些零用钱,一共有42元。

她拿着这笔钱为她的新郎买了一件新衬衣,一条毛料西裤,一双皮鞋,钱就花光了,连上衣都买不起,好在当时天气很热,不穿上衣可以说是气候的关系,打个马虎眼就过去了。

李敏的新娘服是一件布料的连衣裙,她戏称这不是新娘服,而是女儿服,因为这并不是为婚礼而特别制作的,它是按照“爸爸供给制”,每两年应添置的一件衣服,它原是一段布料,让李敏和李讷每人做一件衣服。

等李讷把衣服做完以后,李敏发现剩下的布料只够连衣裙的身长,连袖子和领子都裁不出来了,于是她拿它做了一件无袖,无领的连衣裙,李敏便用来当自己的婚服,而心细的孔令华买了一枚胸针让李敏别在三角领尖尖上。

毛主席这次宴请了孔令华的父母以及两家的至亲好友,共聚一堂吃了顿便饭,婚礼便结束后,李敏带着孔令华进了自己原住的菊香小南屋,里头只有简单的陈旧的家具,只是把往日的被褥床单等洗的干干净净。

结婚后的一段时间里,孔令华和李敏同毛主席一起住在丰泽园内,毛主席非常喜欢与孔令华交谈,并且始终关怀他的成长,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走出困境,探索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党内掀起了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热潮。

孔令华在毛主席的建议下,抽了很多时间刻苦钻研,他学习很勤奋,遇到难点的问题,还找机会向毛主席请教,在此期间,他写下十万多字学习笔记,受到毛主席的称赞。

1961年,李敏生了孔继宁,毛主席非常喜欢这个小外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李敏夫妇决定搬出中南海,毛主席得知后,尽管非常不舍,却尊重女儿的一意愿,不舍地说道:

“手心手背,都是手上的肉啊!”

李敏难进中南海,毛主席逝世贺子珍母女病重

李敏夫妇自从搬出中南海,就很少见到毛主席,直到毛主席去世,李敏只见过三次,1972年,陈毅元帅逝世后,毛主席带病亲自参加葬礼,毛主席安抚陈毅的遗孀张茜,拉着她得手让她做到了自己身边说:

“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陈毅同志是一位好同志啊!”

毛主席还勉励陈毅的孩子们继承父亲的遗愿,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追悼会结束,毛主席甚至是抬不起腿,是身边的工作人员将他艰难搀扶上车。

从追悼会回来,毛主席很悲伤,几天没有休息好,回来后便一病不起,甚至两次休克,毛主席的身体也是从此时开始垮下来的。

此时毛主席仰卧在床,已经非常衰弱,面无血色,但是神志清楚,李敏得知后匆匆赶到中南海见毛主席,毛主席拉着女儿的手说:

“娇娇,你咋不来看我啊!你要经常来啊……”

李敏忍住泪水,用自己的颤抖的双手,捧起毛主席发凉的大手,贴紧在我胸上,隔了不到一天,中央办公厅便通知李敏去中南海,一路上李敏心剧烈跳动,下车时她努力控制自己,由警卫员把她搀扶到毛主席卧室。

当李敏看到毛主席,再也无法控制,毛主席平静地躺在床上,还穿了所有人都熟悉的“毛式服装”安详地像熟睡一般,李敏浑身颤抖,一下子扑上去抓住毛主席的手失声痛哭,李敏喊道:

“爸爸,娇娃来看您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举国悲痛,而远在上海的贺子珍得知后,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自言自语说:

“主席不是身体很好吗?怎么,一下子就走了…..”

几天后,孔令华赶紧奔赴上海,守护在贺子珍的身边,生怕老人经不起这个打击,贺子珍向毛主席的遗像深深三鞠躬,喃喃自语:

“润之,你怎么走了……”

毛主席逝世后,贺子珍发现自己左手抬不起来,左脚也不听人使唤,她连忙喊人,嘴巴发出的声音都变了调,呜呜哇哇,不知道说些什么。

人们赶紧将她送进华东医院,医生诊断是中风,左肢偏瘫,这个打击对贺子珍来说,是异常沉重的,她的壮志未酬,一切都成泡影,而且还被诊断出糖尿病,这又是一种难治之症,想到这里,贺子珍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李敏经常再梦里见到毛主席,据李敏回忆:

“一次,梦境向他重演了她刚刚从苏联回国在香山双清别墅见到爸爸时的情景,爸爸向她慈爱地笑着,用他那浓重的湖南话喊她“娇娇。”

她一激动,醒了过来,眼前的现实告诉她,那是梦境,她的爸爸已经与世长辞,她默默地哭起来,泪水打湿了枕头……

1977年9月,孔令华和李敏一起陪同在上海的贺子珍赶赴北京,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看着安详的父亲,孔令华心中默默说道:

“老人家,您可以安息了,我们全家会永远记着您的…….”

秦基伟的关照

在毛主席去世后,最让李敏牵肠挂肚的,就是妈妈贺子珍,贺子珍半身瘫痪,卧床不起,这正是需要做女儿的嘘寒问暖,侍奉汤药的时候,但是李敏却不能再妈妈身边,这让她内心感到不安。

李敏无法再上海长期居住,照料妈妈,儿子上大学,女儿上小学,需要她的照料,而且孔令华身体也不好,胃病常常发作,最重要的是她自己也生病了。

李敏自从毛主席逝世后,发现心脏不好,胸闷难受,之后她发现自己淋巴结肿大, 继而胳膊疼痛,抬不起来,长期的熬夜,让她本来比较富态的身躯,日渐消瘦,原来的军衣穿在身上,显得特别肥大,为此,她还住进了301医院。

而且她生活也不富裕,去上海看贺子珍的路费,对她也是沉重的负担,她和孔令华都是靠着薪水吃饭,两个孩子上学花销还很大,孔令华虽然在部队里也有官职,但是每月的薪水他们总觉得手紧。

毛主席生前一早告诫自己的儿女要艰苦朴素,李敏自从搬离中南海,就停止领取毛主席给她的津贴,生活过得非常简朴,冬天的熬白菜吃了一顿,两顿,三顿还没有吃完,李敏都舍不得倒掉,下一顿热热接着吃。

女儿孔冬梅正在长身体,需要有充足的营养,怎样又省钱又让冬梅迟浩,这可难为了李敏,她出门买菜,经常要在菜摊上转好几圈,捡便宜的买。

不仅如此,李敏的穿着也不将就,屋里屋外,常年就是一套不军装,女儿不穿的运动衫,她就捡来穿,一次,一位亲戚从鞍山来看她,发现她的袖口和衣边都已经破了,李敏解释说:

“好衣服我有,平时没舍得穿,留着出门或来客时才穿。”

事实如此,每年毛主席诞辰或者纪念日,李敏才穿自己最好的衣服,客人一走,她马上拖下俩,叠好,收藏起来。

而此时的贺子珍自从1959年和毛主席在江西相见后,大病一场,现在她的身体比过去更差,半身偏瘫,还患有糖尿病,如果出现上两次大发作的状况,后果不堪设想。

贺子珍在1979年被增补为政协委员,上海市委负责人前来看望她,她不止一次说:

“我要工作,为四个现代化出力…..”

为此,贺子珍每天默默地坚持治疗。

1979年9月,贺子珍在纪念完毛主席后,病情更加严重,便住进了301医院,贺子珍在北京住了一年多,只去过毛主席纪念堂一次,贺子珍在京期间,她的病情出现反复,糖尿病的症状加重了,这与她情绪波动有很大关系。

跟随她一起来的医生,护士,服务员都陆续返回上海,因为李敏也病重,孔令华不得不往返于部队驻地和北京来照料贺子珍和李敏。

身为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得知李敏一家的困难,第一时间向党中央汇报,并且下令:“调孔令华到北京军区任职”。

李敏得知后非常感谢秦基伟,秦基伟却说:“你们都是毛主席的好孩子,艰苦朴素,但是有困难我们能帮忙的也是要帮的。”

秦基伟是毛主席的爱将,早在1953年,毛主席便在中南海接见了秦基伟,当时毛主席日理万机,单独接见一个军长,是从来没有的事情,毛主席称赞秦基伟上甘岭战役打得好,还热情地邀请秦基伟抽烟,这次会见也令秦基伟激动不已,终身难忘。

对于贺子珍,秦基伟深感敬佩,她大革命前后入党并且投入游击战争,还是被誉为“永新一枝花”,1927 年,18岁的贺子珍参与组织“永新暴动”,不久与兄长贺敏学跟随部队上了井冈山,作为毛主席的前委秘书,帮助毛主席处理日常事务,之后与毛主席成婚。

长征路上,更是经历九死一生,为掩护战友被敌机轰炸在身体内留下十几块刺激神经的弹片,苏联经历长达九年的折磨,回国后仍然坚持工作,这些都令秦基伟深感佩服。

秦基伟不仅将孔令华的工作调到北京,而且还特意嘱咐医护人员照顾李敏,李敏在中央的关怀下,生活和身体情况都有所好转。

贺子珍在北京呆了一年多后,又回到上海,她重新回到华东医院,原来的医生,护士,服务员又回到她的身边,这让她非常高兴,在贺子珍返回上海后,李敏知道妈妈思念她心切,曾专门到上海看望过一次,但这只是短暂的时间,因为孔冬梅已经上学,需要有人照料,她不得不赶回北京。

而贺子珍又远离自己的亲人,在病榻上,继续度着寂寞的岁月……

1984年,李敏正躺在床上生病,中办突然来了电话说:“贺子珍病重,已经准备好去上海的飞机票”,中办要求李敏全家马上到上海去。

李敏勉强爬起来,同孔令华简单收拾了行李,便急匆匆赶往上海,飞机到达上海后,将他们直接送到了华东医院。

李敏看到病重的贺子珍,消瘦憔悴,立马失声痛哭,贺子珍微微颤抖说:“你们好”李敏俯身靠近妈妈,轻轻地说:

“妈妈,你好吗,我们来看您来了。”

贺子珍点点头,此时贺敏学一家也从福建赶到了,以后两天,他们天天去看望贺子珍,18日晚上,贺子珍病情突然加重,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5岁。

亲人们都拥护在她的病床前,失声痛哭,而李敏各办公室哭的气都喘不过来了,贺子珍逝世后,邓小平一锤定音下令将贺子珍骨灰放入一室,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从贺子珍病重,去世,遗体告别仪式到骨灰安放,李敏一直处于哀伤之中,眼泪擦不干,他勉强支撑她的病体,将母亲的后事办完,在这之后她自己的身体更加弱,病情也更加重了。

贺子珍没有留下遗言,对此李敏悔恨地说:

“我看见妈妈烧退了,情绪也好了,以为妈妈度过危险期了,没想到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妈妈处于昏迷状态,有话也说不出来了,我好后悔啊!”

其实,贺子珍留给李敏的精神财富,远远超过了物质财富,毛主席贺子珍去世后,李敏便不在大众面前出没。

为此李敏表示父亲毛主席一直教育她,不要鲜花,不要掌声,要夹着尾巴做人,过普通人的生活,李敏还说我作为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今天的我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一个。

毛主席去世三十年了,痛苦的李敏常常卧病不起,她的病始于战时的艰辛和异国的孤计,但更多是与痛失父亲和母亲有关,李敏的生病给家中带来沉重的负担,为此,中央再次下令批示:

“李敏享受副军级待遇。”

然而李敏却从不打着此旗号搞特殊,她依旧认为自己只是一位普通人,晚年的她深居简出,同妹妹李讷常常见面,一起出席一些社会活动,共同回忆在中南海的趣事,而李敏的两个孩子孔继宁和孔东梅也非常出色。

尤其是女儿孔东梅,长的像外公一样,在下巴也有一颗痣,为此孔东梅却说:

“妈妈没有遗传我的我却遗传了”,

而且“东梅”还是毛主席为她所起,这两个既包括了他自己的“东”又有他一生喜欢的“梅”。

他们都秉承母亲的教诲,低调行事,孔继宁在大学时,毛主席特意嘱咐他不要在学校透露是他的外孙,毛主席让他填表写上父母是公认,爷爷奶奶都是务农,而孔继宁也谨记外公的教诲,在学校踏实肯干,从不透露自己的身份。

改革开放后,孔令华曾在航天部一家高科技开发公司当总经理,在1993年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他多方募集,请有关部门协助编辑出版了一步大型毛主席的纪念画册。

孔令华认为他所做的这一切,是为人民群众怀念一代伟人,尽一点微薄之力,同时也寄托家人对毛主席的怀念和崇敬。

1993年以后,孔令华仍然在为纪念毛主席的活动多方奔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不幸的是,1999年他在深圳遭遇车祸,最终逝世在手术台上。

0 阅读:39

历史典录

简介: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清冽而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