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占中国市场30年,逼迫中企交巨额服务费,如今这个企业怎样了?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4-08-29 02:48:38

“绝对不会培养一个中国员工”

甲骨文垄断中国市场30年,到头来却摔锅砸碗,搞起去“中国化”政策,逼迫中国企业收取高额服务费。

曾呼风唤雨,最后却只能卷铺盖滚出中国,甲骨文还做了哪些“忘恩负义”的事情?

面对甲骨文的垄断和打压,中国又是如何应对的?甲骨文最终为何从中国“逃跑”?

甲骨文企业开端

拉里·埃里森,这个名字在科技界可谓是家喻户晓。出生于1944年的埃里森,有着颇为坎坷的童年。他是一个被寄养的孩子,在芝加哥南部长大。尽管生活环境并不优越,但埃里森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坚韧。

年轻时的埃里森曾在多所大学辗转,但最终都没有完成学业。在20世纪70年代,他在加利福尼亚州找到了自己的机会。1977年,埃里森与两位朋友共同创立了软件开发实验室,这就是日后甲骨文公司的前身。

埃里森的商业嗅觉和技术远见让甲骨文很快脱颖而出。公司开发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引起了美国政府和大型企业的关注。在埃里森的带领下,甲骨文迅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数据库软件供应商。

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埃里森的视野也愈发开阔,他开始瞄准更为广袤的市场版图。1989年,中国市场的大门向外资企业敞开了怀抱,这一动向无疑为甲骨文的全球布局注入了新的活力。

彼时的中国,正置身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折点,信息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对于前沿技术和卓越管理经验怀揣着迫切的需求。

甲骨文公司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迅速捕捉到了这一战略机遇,毅然决然地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开启了其在中国的业务拓展之旅。

1989年,甲骨文在北京设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开启在华发展新篇章。

进入中国市场后,甲骨文采取了积极的发展策略。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在数据库领域的技术优势,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企业级软件市场。

甲骨文的数据库产品很快成为中国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的首选。公司还通过与本地合作伙伴建立关系,不断扩大其在中国的影响力。

就是这样一个靠着中国迅速崛起的企业,却在不久之后被中企排斥,最终只能灰溜溜的逃离中国。

甲骨文公司做了什么?中国企业又为何排斥甲骨文企业?

甲骨文的垄断

自1989年踏入中国市场的那一刻起,甲骨文便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全面的产品体系,迅速在数据库领域确立了领导地位。

在贯穿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数年间,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飙升至70%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同行业竞争者,彰显了其在华业务的辉煌成就。

当时的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正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稳定、高效的数据库解决方案。甲骨文的产品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因此被广泛采用。

不仅如此,甲骨文还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不断扩大其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开始利用其市场优势地位,采取了一些争议性的商业行为。

由于在中国市场缺乏有力的竞争对手,甲骨文对其产品和服务采取了高价策略。许多中国企业不得不支付高昂的费用来使用甲骨文的数据库产品。例如联通公司就曾被甲骨文逼迫缴纳了6000万元的罚款。

有报道称,某些大型国有企业每年需要向甲骨文支付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软件使用费和服务费。这种情况引发了广泛的不满,也促使中国企业开始寻求替代方案。

除了商业行为上的争议,甲骨文在人才管理方面的做法也引起了质疑。尽管公司在中国拥有大量的员工,但高层管理职位长期由外籍人士把持,中国员工很难进入决策层。

在质疑声中,甲骨文公司的高层却声称:“绝不会培养一个中国员工。”

当时的甲骨文却没有想到,正是他的态度促使中国科技企业加快了发展的进程,也让甲骨文公司从鼎盛走向了衰落。

甲骨文衰落

21世纪初,中国互联网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以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迅速崛起,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开始涉足更广泛的技术领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

随着国产数据库的崛起,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开始动摇。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国产化。

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安全可控"的信息化战略,鼓励使用国产软硬件产品。这一政策为国产数据库产品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中。

面对这些挑战,甲骨文似乎未能及时调整策略。公司仍然保持高价策略,并且在本地化方面进展缓慢。这种固守成规的态度加速了其市场份额的流失。

随着国产替代的推进,甲骨文开始失去大量中国客户。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急剧下降。据统计,2010年甲骨文在中国关系型数据库市场的份额还超过50%,但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降到了20%左右。

面对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甲骨文开始调整在华策略。2019年,公司宣布在中国裁员近1000人,这被视为甲骨文逐步退出中国市场的信号。

2020年,甲骨文进一步缩减在华业务,关闭了中国研发中心。虽然公司表示仍将继续服务中国客户,但其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

甲骨文的现状

在当今科技行业,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甲骨文在新技术领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公司虽然在传统数据库领域仍保持一定优势,但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方面,却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

在人工智能领域,甲骨文同样难以领先。虽然公司推出了一些AI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但在市场影响力和技术创新方面,与谷歌、IBM等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这种技术上的落后,不仅影响了甲骨文在新兴市场的拓展,也使其在传统市场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面对甲骨文的颓势,其他科技公司纷纷加大了在数据库和企业软件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但这并非意味着甲骨文已经失去市场,其实甲骨文仍然拥有一些优势。公司在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中有着深厚的客户基础,这些客户对数据库迁移持谨慎态度,为甲骨文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此外,公司近年来也在积极进行转型,包括加大云服务投入、推出自制数据库等创新产品。

总的来说,甲骨文当前面临的局面是严峻的,但并非无法扭转。公司需要在新技术领域加大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也要调整市场策略,以更好地应对竞争。

对于这家曾经的科技巨头来说,未来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机遇。

结语

甲骨文的经历告诉我们,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快速变化的科技行业,固守已有优势而忽视新技术的发展,终将被市场淘汰。

在中国市场,公司未能充分重视本土人才和市场特点,最终失去了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市场。这告诉我们,全球化企业必须深入理解并尊重每个市场的独特性。

企业只有保持专注发展,不断创新,同时心怀感恩,善待客户和员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只有持续努力,与时俱进,企业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商业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信息来源:

1 阅读:5121
评论列表

渺远的云娱乐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