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闻名全球,却无法仿制日本发动机,问题到底在哪?
你知道中国制造有多厉害吗?
自2010年起,无论是制造业规模,还是制造门类数量,中国都一直稳居全球榜首,就连日本也不禁赞叹中国制造的强大。
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2021年的增加值全球占比,从2012年的22.5%提升到了近30%之高,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哪怕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四大制造巨头工业总产值相加,都不是中国的对手。
放眼全球,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日经中文在对全球产业链进行调查后发现,中国在220多个工业产品产业里的实力,均位列全球之首,成绩斐然。这和日本传统认知——中国制造“孱弱”的形象严重不符。
毫无疑问,中国的逆袭和腾飞值得自豪,但我们心里清楚,现在还不能过分骄傲。
日本的发动机技术水准有目共睹,以汽车行业举例,无论是早期的三菱发动机,还是后来的本田地球梦,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反观国产车发展,因为起步较晚,所以在发动机技术上总是“技不如人”,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靠拆解其他国家的发动机,再通过调试、仿造的办法来实现自我发展。从上世纪60-70年代起,我国就走上了逆向研发的道路,拆解过的日系发动机也不下100台,却始终都没能仿造出“完美”的日本发动机。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对此,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日本人的专利保护意识过强,凡是能申请专利的部分毫无遗漏的都申报了。日系车之所以畅销全球,却从不害怕自家发动机技术泄露,专利权就是日本人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上述说法很有道理,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交通工具的心脏,由于大量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发动机,堪比一件结构精密的艺术品。日系车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发动机上的每一根螺丝,都可以说是日本靠自己后期研发出的先进技术打造而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效仿。
就算真按照1:1的比例,仿造出了发动机的零部件,如果不懂其中的设计原理、不具备对应的零部件锻造工艺,再加上调校手法和装配工艺的不同,自行组装起来也根本不可能达到原版的性能水准。
此外,日系发动机,在完成机械加工后会对零件进行热处理,此举直接关乎每个零件的使用寿命,这也是很多自主品牌难以攻克的环节。
不过,老话常说:有志者事竟成。虽然在逆向研发的过程中,我国自主品牌吃过不少亏,但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也已经取得重大进步。目前,国产蓝鲸、奇瑞、名爵、吉利、长城、通用、大众等发动机,同样性能优异,其中蓝鲸发动机,就因为能在极限运转的情况下持续运行超200小时,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所以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在发动机领域闯出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