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俄罗斯总统普京试图为美伊紧张局势“降温”时,华盛顿的强硬姿态却让这场外交斡旋陷入僵局。近日,美媒披露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委托普京协助与伊朗沟通,但德黑兰的强硬回击与莫斯科的突然改口,使得这场博弈更加扑朔迷离。
普京的“烫手山芋”据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证实,特朗普在近期通话中请求普京促成美伊对话,理由是“俄罗斯对伊朗具有影响力”。分析指出,这一请求背后是美方对俄乌问题让步的“交换期待”——特朗普政府此前在乌克兰议题上对俄释放缓和信号,甚至不惜引发欧洲盟友不满,如今希望普京在伊朗问题上“投桃报李”。
然而,普京的调停之路并不平坦。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明确否认收到特朗普所谓的“致哈梅内伊信函”,直指美方“编造对话诚意”。更令局势复杂化的是,佩斯科夫随后改口称“无法证实普京将担任调解人”,暗示俄罗斯不愿卷入美伊矛盾漩涡。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战术尽管伊朗多次承诺“不寻求核武器”,美国仍以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为由,加大对德黑兰施压。特朗普近日宣称向伊朗最高领袖发出警告信,强调“绝不允许伊朗拥核”,并威胁“若不谈判就将采取军事行动”。美方同时加码制裁,扬言在全球拦截伊朗油轮,试图复制“伊核协议”谈判前的施压模式。
然而,伊朗的回应让美方算盘落空。哈梅内伊公开呼吁政府“拒绝与美国对话”,指责华盛顿“谈判只为强加自身意志”。德黑兰坚持要求美国先解除制裁再谈协议,而特朗普政府却希望“空手套白狼”——在不做出任何让步的前提下迫使伊朗妥协。
俄罗斯的战略考量普京的调停退缩暴露了俄伊关系的微妙性。当前,伊朗是俄罗斯在中东对抗美国影响力的关键盟友,尤其在叙利亚局势中扮演重要角色。若为讨好美国而施压伊朗,不仅损害俄伊战略合作,还可能动摇俄罗斯在中东的地缘布局。此外,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反复,也让莫斯科对“交易式外交”保持警惕。
僵局背后的危险信号随着普京调停失败,美伊对峙进入高危阶段。特朗普“不谈就打”的威胁虽被视作谈判策略,但伊朗加速浓缩铀储备的动作同样引发担忧。国际社会关注的是,当外交途径关闭时,任何误判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尤其是美军近期频繁向中东增派兵力,而伊朗革命卫队则在霍尔木兹海峡加强巡逻。
这场博弈中,普京的进退维谷与特朗普的“交易艺术”形成鲜明对比。当军事选项被摆上桌面,美伊关系的下一次转折点或许已在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