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玉兰,今年五十五岁,在我们这个小县城里生活了一辈子。
年轻时,我是县里一家国企的职工,那时候单位效益不错,工资虽然不高,但胜在稳定。
命运多舛,我四十岁那年丈夫因病去世,留下我和女儿相依为命。
女儿刘倩是我一手带大的,她从小懂事听话,还考上了省城的一所本科院校,后来留在了那里工作。
女儿结婚三年了,她的丈夫吴昊是她大学同学,家境不错,父母都是体制内的,经济条件比我们家好很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虽然命苦早早失去了丈夫,但女儿争气,还嫁了个条件不错的丈夫。
我心想,这下生活应该是越来越好了。
退休庆祝上的意外发现可这次退休,女儿和女婿特地回来给我庆祝,一家人欢聚一堂,女儿还做了一桌好菜。
我呢,在厨房忙活了半天,心里高兴极了,总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饭桌上我们有说有笑,气氛特别好,家的温暖让我内心安稳许多。
等我去厨房收拾东西时,无意中听到了女婿吴昊和他母亲打的电话。
他压低了声音说:“妈,今天岳母退休,我们随便意思一下就行了。
她以后有退休金,日子过得比我们还轻松,不用太费心。
哦,对了,等会走的时候,把上次给她买的东西带回去吧,反正她也用不上,省得浪费。”
听到这些话,我的心一下子凉了,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砸了一下。
我站在那儿愣了好久,心里一阵刺痛,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一刻,我真想不通,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女儿,怎么会找了这样一个人做丈夫。
女婿的言辞寒了我的心我努力保持冷静,端着菜回到桌前,假装什么都没听到。
女儿和女婿依旧谈笑风生,仿佛刚才的电话根本没发生。
我看着他们,心里一阵发酸,嘴里的饭菜顿时变得没了味道。
吃完饭我去厨房收拾碗筷,女儿走了进来,轻声对我说:“妈,您别忙了,歇一会儿吧。”
我抬头看着她,心里千言万语,最终只说了一句:“倩倩,你们回去的时候,把你们带来的东西也带回去吧,妈用不上。”
女儿明显一愣,随即尴尬地笑了笑,说:“妈,您这话说的,我们是特意给您买的,怎么能带回去呢?”我心里冷笑,嘴上却只说:“我年纪大了,东西太多反而麻烦,你们拿回去吧。”女儿看了看我,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坚持。
晚上他们在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女婿果然像电话里说的,把给我带来的礼品悄悄装回了车里,女儿站在一旁低着头,什么也没说。
等他们离开后,我一个人坐在客厅里,心里五味杂陈。
本以为熬到了能享福的年纪,现实却让我明白,在女儿和女婿心中,我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女儿对我的态度转变其实,女儿的变化我早就隐隐察觉到了。
她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起初还时不时给我打电话关心我的生活情况。
但是,自从她谈恋爱,电话越来越少,结婚后更是几乎没主动联系我。
每次我打电话过去,不是她在忙,就是“等会儿回我”,但这一等就是几天。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发烧,一个人在家烧得迷迷糊糊。
好不容易清醒过来,第一时间给女儿打了个电话。
电话里,她轻描淡写地嘱咐我多喝水、吃退烧药。
我虚弱地说:“妈有点难受,你这几天能回来看看我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然后她有些为难地说:“妈,我这几天工作很忙,实在走不开。
要不,您去医院看看?
或者让小区邻居帮帮忙?”
听着她的话,心里一阵发凉。
曾经那个总是黏着我、紧张我的女儿,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冷漠?
最终那次生病,我一个人在家熬了三天,靠着自己煮的姜汤和退烧药才慢慢好起来。
而女儿,从头到尾都没回来过一次。
女婿对我冷淡不意外,可让我真正寒心的是女儿的态度。
我渐渐发现,女儿的变化多半是亲家母影响的。
她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我,总觉得我们家配不上他们家。
她时常跟女儿说些“嫁过去了就是人家的媳妇,要以夫家为重”之类的话。
有一次我去省城看女儿,住了两天,亲家母在饭桌上敲打女儿:“小倩,你妈这次来待几天啊?
你们年轻人忙,可不能总让老人来打扰生活。”女儿却笑笑没有反驳。
我心里隐隐觉得,女儿慢慢向夫家倾斜了。
后来,亲家母总让女儿和女婿回去吃饭,逢年过节也更愿意去夫家而不是回娘家。
每次我问起,女儿总说:“妈,吴昊的爸妈年纪大了,我们多陪陪他们,您一个人也可以,对吧?”
我当然可以,可是谁又愿意孤零零一个人过年呢?
思考和总结这次退休,本以为女儿多少会上心,可现实再次让我失望了。
她觉得我有退休金,日子过得比他们轻松。
真是这样吗?
一个人生活,每月的花销、社保,每一样都要钱。
她和女婿有房贷要还我能理解,但这不意味着我成了可以忽视甚至被“剥削”的对象。
回想起亲家母生日时的情景,女婿大张旗鼓地买了条金项链,还带着女儿回去陪了好几天。
而我的退休,对他们不过是个“意思一下”的日子罢了。
这让我清楚地明白,我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并不重要。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才让女儿变成这样?
想了很久却没有答案。
或许,所谓的“母女情深”,最终还是败给了时间和距离。
女儿又打电话过来,声音轻快:“妈,最近怎么样啊?”
我淡淡地回道:“挺好的,一个人过的都清净。”
她顿了顿说:“妈,下个月我们要带亲家去旅游,可能不回来了,等有时间再看您。”
我笑着说:“好啊,你们去玩吧,妈在家挺好。”
挂了电话,我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天色渐暗,心里泛起一阵酸涩。
不由得感叹,人老了,终究是要学会一个人过。
母女一场,缘分到了,也就这样了吧。
当我们逐渐老去,需要接受一个现实——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生活,而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
可能一时难以接受,但学会独立和自我满足是每个人迟早要面对的课题,不是吗?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一味寄希望于孩子们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