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疼痛成为17岁少女救命稻草:为什么他们用伤口呐喊「救救我」?

南蕾评育儿 2025-03-29 09:44:50

在太原天使儿童医院心理咨询室泛白的日光灯下,17岁的小艳掀起校服衣袖,38道平行排列的伤痕在苍白的皮肤上格外刺目。这个省重点中学的优等生,曾创下连续72天全勤自习纪录,最终却在女厕所隔间里,用2.5元的美工刀片完成了自我救赎。

被调快的人生时钟:当代青少年的隐秘困境

清晨六点半到晚上九点半的"学习马拉松",构成了小艳生活的全部图景。这不是个案,而是当代青少年群体生存状态的缩影。当教室的时钟被调快,当课间十分钟被压缩成两分钟,当月考排名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青少年正在经历着比父辈更为残酷的"精神长征"。

据统计某省重点中学凌晨1点后入睡的学生中,43%出现过自伤念头。更触目惊心的是,在该校收缴的「情绪工具包」里,除了常规的美工刀片,还发现了用易拉罐拉环改制的切割器——这些发明背后,是孩子们无处安放的窒息感。

太原天使儿童医院青少年心理门诊李树珍指出:在门诊,孩子们抑郁的时候,他可能最先表现出来的是一些身体上的不适,比如说胸闷、喘不上气、头疼、腹泻、四肢疼。

所以当父母带着孩子在医院的各个科室跑了一圈,但也查不出来什么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医生可能就会说,你去精神科看一下吧。

另外,是孩子在情绪上的失控,这种表现会有很多。通常他们可能会崩溃大哭,一哭就是哭几个小时。甚至,有的孩子会经历所谓的濒死感,还有人会异常的亢奋,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这些行为在旁人看来可能会是不正常的,或者说脆弱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血色自救指南:当疼痛成为情绪开关

李主任分析道:当小艳用刀片划破手臂的皮肤,渗出的不只是鲜血,更是被封印的情感。疼痛带来的瞬间清醒,成为她对抗情绪泥潭的救命绳索。这种看似自毁的行为,实则包含着三重自我救赎:生理层面释放内啡肽缓解焦虑,心理层面重建对身体的掌控感,社会层面则构成无声的求助语言。

在太原天使青少年心理门诊,自残者是普遍存在的"情感失语症"。就像8岁的小林用头撞墙来表达数学考砸的恐慌,14岁的小杰通过烟头烫伤来宣泄父母离异的痛苦。当正常的情感表达通道被堵塞,身体就变成了最后的留言板。

李树珍指出:青少年的抑郁是生理因素受到了社会因素的激发,就是青春期的大脑处理理性的那一部分还没有完全的成熟,它是由情绪主导的。

在生活上,青春期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的阶段,就是社会化。所以在这个阶段他其实是需要去更好地去认清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去学会怎么样和别人去相处。同时也通过自己和他人的互动去寻找自我,确确立自己在设立社会当中的位置。但这个过程现在在这个社会当中,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整个大的环境都被大大的压抑了。

及时干预:接住坠落的灵魂

在太原天使儿童医院心理诊室里:这里没有说教,只有沙盘游戏、音乐疗愈、催眠放松。我们看见小艳最新的画作里,伤痕变成了缠绕着玫瑰的藤蔓。这个隐喻告诉我们:每个伤口都包裹着生长的力量。

医院引入多维干预体系后,参加治疗的孩子自残发生率下降47%。这说明,及时找到专业的医院干预,给孩子搭建更多情感出口,青少年自然会放下带血的刀片。

如果你在孩子手腕发现平行排列的细密伤痕,请记住:那不是叛逆的纹身,而是心在下雨的证据。此刻最该准备的,不是消毒药水,而是一个不说教的拥抱。然后和孩子共同面对和解决!

0 阅读:5

南蕾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