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演员最大的愿望,一定是自己的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能被观众记住认可。
可是谁又能想到,角色塑造得太成功竟然也会成为困扰。
主人公国家一级演员、玉帝专业户王卫国,回家乡祭祖时,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头像竟然被印在冥币上。

虽说他扮演的玉帝角色深入人心,但也不能因为演技深入人心肖像被印冥币上吧。
越想越觉得膈应的王卫国,一怒之下想要找到冥币印刷厂家,状告厂家侵犯他的肖像权。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王卫国维权成功了吗?他的近况如何呢?
01

1955年王卫国出生于北京。
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他的教育上一点不马虎,。
他也如父母期待的那样,长成了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好少年。
16岁时,他和同学一道被安排到北京市第二工商业局工会宣传队上班。
工作任务是,在街边帮队里卖猪肉。
父母虽然不情愿,但也还是让王卫国听从安排。
当时肥肉可是香饽饽,既能拿回家炸成猪油保存起来,还能剩下油渣吃。

所以顾客来买肉,都争先恐后地要肥肉。
有些不讲理的顾客,甚至会打电话到宣传队投诉瘦肉给多了。
可是猪肉站的肥瘦肉都是固定的,只能尽可能的做到肥瘦肉均衡。
那时王卫国就能根据顾客的长相、走路姿势,甚至说话语调来推测顾客的职业和身份。

年纪轻轻就已经深谙为人处世的道理。
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王卫国听从声乐老师的建议,参加中央戏剧学院的面试。
他因为形象好、声音佳,被中戏录取。
得知被中戏录取的王卫国手足无措,原来他想考的是中央音乐学院。

阴差阳错被录取,王卫国便去了中戏学表演。
要知道当时中戏表演班是多么难考,全国只收了31个学生。
饶是如此,王卫国也没有放弃声乐,闲暇之余仍会进行声乐基本功练习。
02
中戏学习的第二年,王卫国就参演了两部电视剧。
《第九个售货亭》里,他相貌堂堂,是多少人的白月光!
1994年,他出演《三国演义》中的张辽。

剧中一场武打戏,对手演员朝王卫国射了一箭。
镜头怼到王卫国脸上,只见他不慌不忙,目光如炬。
大手一挥,手中的刀挡下那一箭。

电视播出后,不少观众写信问候王卫国。
在观众看不到的角落,王卫国默默练习,多次挥刀,和对手演员试验。
才不负观众的期待,才有成就了这精彩的镜头。

1998年他饰演《水浒传》中的“玉麒麟”卢俊义。
剧组在电视剧开拍前三个月,召集演员集训健身,让“梁山好汉”们增肥增肌。
王卫国在集训期间,更是展现了他的武术天赋。

众所周知,武打戏并不容易,为了有好的呈现,每场武打戏都要拍上几十遍。
王卫国极少使用替身,坚持亲自上阵。
拍摄期间,受伤成了家常便饭。
他以绝佳的演技,塑造了观众心中经久不衰的“玉麒麟”形象。

同年,王卫国接演《西游记续集》中的玉皇大帝。
也许是“玉皇大帝”形象太过深入人心,王卫国又多次在《宝莲灯》《吴承恩与西游记》《宝莲灯前传》中饰演玉皇大帝。
正是这一角色的成功演绎,王卫国成了家喻户晓的“玉皇大帝专业户”。

03
一年清明,王卫国回老家祭祖。
买来的冥币他是越看越觉得奇怪。
旁人惊呼,这不就是你吗?就是你演的玉皇大帝呀!
王卫国仔细一看,确实和他演的玉皇大帝一模一样。

这事搁谁碰到了都膈应!
他赶忙去店铺问老板,冥币都是从哪进货的。
老板的回答也让王卫国无可奈何,原来,厂家印的图案都一样,根本找不到源头工厂。

毫无办法的王卫国只得接受这一现实,这件事成为王卫国演艺生涯的小插曲。
他只好调侃道:“大概是我演技太好了,大家都把我当成玉皇大帝本尊了。”
时至今日,他仍活跃在话剧舞台上,为大家带来了许多精彩的话剧,偶尔也会在影视作品中露面。

同时,他开通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在平台上分享着自己的日常。
面对网友的夸赞,他只谦逊的回复:只是做好一份工作而已。

都说现在是流量至上的年代,谁的流量大,谁就一步接一步地接拍口水剧。
演员不念台词,只念“1、2、3、4、5”,拙劣演技根本配不上天价薪酬。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有王卫国这样的老戏骨,给观众带来真正的艺术体验,也是难得的幸事。
希望未来的演艺圈能有更多愿意沉下心来锤炼演技的新人,能够接下王卫国敬业的火把。
人家印的是玉皇大帝,不是你,你只是个演员而已[笑着哭]
想抓人罚款。罚款与打劫有什么分别[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全国最牛逼的人!!!流芳千古!只要有人就有玉皇大帝!(冥币上的)。
根本不可能告的赢,那画的就不是你
筚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