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的问题:有手段有本事的三姑娘,为何非要讲道理?

北方丽人读书观史 2022-03-03 20:44:07

赵姨娘很生气,她怒气冲冲地直奔大观园而来。

因为贾母王夫人等人都不在家,探春与李纨奉命管家,赵姨娘自觉腰杆硬了起来,胆子也大了起来。

这一日,她正与喜欢的丫鬟彩云在一起,儿子贾环走进来,很高兴地告诉彩云,自己从芳官那里要了一包蔷薇硝来,送给她。彩云打开一看发现不是蔷薇硝,而是茉莉粉。

赵姨娘在旁边,一听连刚刚从小戏子转为丫头的芳官都敢糊弄贾环,当时大怒,便不顾二人的劝阻,拿着拿包茉莉粉来找芳官算账。

谁料那芳官也不是省油的灯,看赵姨娘进来就骂自己,当即一边哭一边回嘴,甚至还说什么“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赵姨娘更加生气,便动手打芳官,芳官不敢还手,却也连滚带叫,与之纠缠在一起。这时听到消息的其他小戏子们也跑来帮芳官,她们一边哭喊一边和赵姨娘纠缠推搡在一起,怡红院别提多热闹了。

直到尤氏、李纨和探春三人得报赶来,才喝住了这场混战。探春气不打一起来,但因为赵姨娘是自己的生母,她还是强忍郁闷、耐心地对她说:

“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可恕就恕,不可恕时也只该叫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二,别听那些混账人挑唆,也忍耐这几天,等太太回来自然料理。”

探春一番话,说得真诚恳切。仿佛是老师教导不听话的学生,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还有明确的参照物。她谆谆教导赵姨娘,如何做主子,怎样处理小丫头们的不敬,什么是主子能做的,什么是主子不能做的……真是苦口婆心,恨铁不成钢。

然而,思维的鸿沟从出生就存在着,随后的生活环境和人生机遇,让人们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态度观念,对人对事,便是亲如母女夫妻,也没法完全共情。

探春实在理解不了赵姨娘:你怎么就这么愚蠢笨拙,怎么就那么不自重,怎么不能像周姨娘那样安分守己呢?

赵姨娘也百般不懂探春:你是我的亲生女儿啊,怎么对我这样看不上?怎么就跟我不亲近?你有本事了怎么就不照拂我?

赵姨娘是贾府的家生子,也是从小丫头做起的。一路凭着漂亮活泼得到主子的喜欢,终于改变命运,成为“半个主子”的姨娘。然而,她并不是真正的主子,她还得处处看主子的脸色,随时在主子面前侍候。她离开了奴隶的阶层,却没有被主人阶层接受。如此,让她却依旧摆脱不了原生命运给予她的深刻影响,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思维态度,依旧是原来的模样。

探春希望她向命运相似的周姨娘学习,然而她们其实并不一样。周姨娘没有孩子,没有宠爱,只能选择沉默低调。赵姨娘有儿有女,怎么愿意如她那样,成为一个沉默的影子呢?

探春虽然是赵姨娘的女儿,但她的父亲是贾政。所以即便是她是庶出,但依旧是贾府的正牌小姐,从小亦是享受着奴仆成群、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她天生就是主子的心态。她根本就没把小丫头当回事,不过是“顽意儿”,是“小猫小狗”而已,连惩罚她们都不屑于自己动手。

这样的两个人,哪怕亲如母女,血浓于水,她们也完全无法共情,更无法取得共鸣。

她们没有意识到彼此之间无法弥合的巨大差距,她们都觉得自己正确无比,自己代表着真理和正义。她们也没兴趣想去了解对方,而是努力想去说服对方,改变对方。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改变不了谁,都是白费力气,徒然郁闷憋气。

探春和赵姨娘的纠结,也是一代代父母与子女之间因为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境遇人生而形成的思维差异。

赵姨娘固然让人讨厌,但她的出身和阶层决定了她的局限,让她理解探春的志向与理想,实在有点难为她。探春不一样,她是有文化有智慧有格局的贾府三小姐,以她的本事和手段,想要忽悠赵姨娘,搞定赵姨娘,让她尽可能配合自己,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她不啊,偏偏要给她妈讲她根本听不懂的道理和规矩,结果当然一败涂地,两个人都是无比烦恼憋气……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