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汽车被动安全:从铁皮盒子到移动堡垒,如何练就金钟罩?

谭宇轩说车 2025-04-14 15:42:00

你敢相信吗?每天穿梭大街小巷,承载着我们生命安全的汽车,居然经历了堪比“变形金刚”般的改造?从最初的“铁疙瘩”到如今的“安全堡垒”,汽车安全发展史,简直就是一部人类与危险抗争的进化史。等等,先别急着感动,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你真的了解你的爱车有多安全吗?那些眼花缭乱的安全配置,真的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吗?别以为买了顶配就万事大吉,汽车安全,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汽车安全那些事儿,保证让你看完,对你的座驾有个全新的认识。

说起汽车安全,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安全气囊、ABS防抱死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配置。但实际上,汽车安全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主动安全,顾名思义,是指车辆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比如ABS、ESP、车道偏离预警、自动刹车等等。而被动安全,则是指车辆在事故已经无法避免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措施,尽量减轻事故对驾乘人员造成的伤害,比如车身结构、安全气囊、安全带等等。今天,咱们主要聊聊被动安全,也就是汽车在“挨揍”时的表现。

曾经,汽车的安全理念相当简单粗暴,那就是“硬碰硬”。车身结构设计追求的是“钢铁之躯”,认为越硬的车身,在碰撞中就越安全。但事实证明,这种“硬碰硬”的设计,不仅无法有效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反而可能会加剧事故的伤害。想象一下,如果两辆车发生碰撞,冲击力全部作用在车身上,那么车内人员就会像乒乓球一样被甩来甩去,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内伤。

后来,汽车工程师们逐渐意识到,硬碰硬并不是解决汽车安全的最佳方案。“以柔克刚”的理念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车身结构设计开始注重“吸能”,通过在车身的关键部位设置吸能区,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从而减少传递到乘员舱的冲击力。

吸能区的概念,就好比是给汽车装上了“缓冲垫”,在发生碰撞时,这些缓冲垫会主动变形、溃缩,吸收大量的冲击能量,最大限度地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吸能并不是说车身越软越好。乘员舱仍然需要保持足够的强度,才能在碰撞中不变形,为车内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因此,现代汽车的车身结构设计,通常采用的是“软硬兼施”的策略,即在吸能区采用较软的材料,而在乘员舱采用高强度的材料。

如何才能实现车身结构的“软硬兼施”呢?这就要提到汽车材料的运用了。早期的汽车,车身材料主要以普通钢材为主,强度较低,难以满足现代汽车的安全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碳纤维等新型材料开始应用于汽车制造,使得车身结构的设计更加灵活多变。

高强度钢材,顾名思义,就是强度比普通钢材更高的钢材。通过采用高强度钢材,可以有效提升车身结构的刚性,从而增强乘员舱的抗变形能力。目前,一些高端车型甚至采用了热成型钢,其强度更是达到了普通钢材的数倍。热成型钢的应用,使得车身结构的设计更加轻量化、高强度化,为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高强度钢材,铝合金也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铝合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可以有效降低车身重量,从而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燃油经济性。同时,铝合金还具有良吸能性能,可以在碰撞中吸收大量的冲击能量,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当然,还有一些更加“黑科技”的材料,比如碳纤维。碳纤维具有超高的强度和刚性,但成本也相对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一些高端跑车和赛车上。碳纤维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车身结构的强度和轻量化水平,使得汽车的安全性能达到极致。

说到赛车,就不得不提一下赛车的安全标准。赛车作为在极限环境下行驶的车辆,其安全要求远高于普通民用车。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A)对赛车的安全标准有着严格的规定,包括车身结构、安全气囊、安全带、防滚架等等。这些安全标准,都是经过无数次事故验证的,是保障车手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举个例子,FIA对赛车车身结构的抗压强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赛车的车身必须能够在发生撞击时,保持乘员舱的完整性,为车手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赛车的车身通常采用高强度钢材和碳纤维等材料,并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其能够在极限碰撞中不变形。

再比如,赛车的防滚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装置。防滚架是一种安装在车身内部的金属框架,可以在车辆发生翻滚时,保护车手的头部和身体免受伤害。防滚架的设计和制造都非常严格,必须能够在车辆翻滚时承受巨大的冲击力。

赛车的安全标准,为民用汽车的安全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许多民用汽车的安全技术,都是从赛车上移植过来的。比如,安全气囊、ABS防抱死、ESP车身稳定系统等等,最初都是应用于赛车上,后来才逐渐普及到民用汽车上。

除了车身结构和材料,汽车的安全性能还与制造工艺密切相关。精湛的制造工艺,可以确保车身结构的各个部件紧密连接,从而提升车身的整体强度。目前,一些高端汽车制造商采用了激光焊接技术,可以使车身结构的连接更加牢固,从而提升车身的抗变形能力。

激光焊接技术,就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使金属材料熔化并连接在一起的焊接方法。与传统的焊接方法相比,激光焊接具有焊接速度快、焊接质量高、变形小等优点。激光焊接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车身结构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强车身的抗变形能力。

当然,汽车的安全性能并不是靠“嘴上说说”就能实现的。为了验证汽车的安全性能,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碰撞测试标准。碰撞测试,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的交通事故场景,对汽车进行碰撞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能。

目前,全球比较知名的碰撞测试机构包括欧洲的E-NCAP、美国的IIHS和NHTSA、以及中国的C-NCAP。这些碰撞测试机构,都制定了各自的碰撞测试标准,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

E-NCAP,全称是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是欧洲最具权威性的汽车安全评鉴机构之一。E-NCAP的碰撞测试标准非常严格,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柱碰、行人保护、以及安全辅助系统等多个方面。E-NCAP的碰撞测试结果,是消费者选购汽车的重要参考依据。

IIHS,全称是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是美国一家非营利性汽车安全组织。IIHS的碰撞测试标准也非常严格,包括正面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以及鞭打测试等多个方面。IIHS的碰撞测试结果,也被广泛认为是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权威指标。

C-NCAP,全称是中国新车评价规程,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建立的汽车安全评鉴体系。C-NCAP的碰撞测试标准,主要参考了E-NCAP和IIHS的标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C-NCAP的碰撞测试结果,是中国消费者选购汽车的重要参考依据。

碰撞测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客观地评估汽车的安全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通过碰撞测试,可以发现汽车在安全设计上的不足之处,从而促使汽车制造商不断改进汽车的安全性能。

除了碰撞测试,汽车的安全性能还与日常的维护保养密切相关。定期对汽车进行维护保养,可以确保汽车的各个部件处于良工作状态,从而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比如,定期检查轮胎的气压和磨损情况,可以防止爆胎事故的发生;定期更换刹车片和刹车油,可以确保刹车系统的正常工作;定期检查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可以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一辆安全的汽车呢?要关注汽车的车身结构和材料。尽量选择采用高强度钢材和铝合金等材料的汽车,并关注其车身结构的吸能设计。要关注汽车的安全配置。尽量选择配备安全气囊、ABS防抱死、ESP车身稳定系统等安全配置的汽车。要关注汽车的碰撞测试结果。尽量选择在E-NCAP、IIHS或C-NCAP等碰撞测试中获得较高评价的汽车。

汽车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的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汽车安全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主动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自动驾驶技术、V2X车联网技术等,都将为汽车安全带来革命性的提升。

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汽车安全的核心始终不变,那就是保护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选购汽车时,我们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选择一辆真正能够保护我们的汽车。

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想知道,现在的汽车安全到底提高到什么程度了呢?数据最有说服力。根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统计,自1966年以来,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美国每行驶1亿英里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下降了80%以上。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这意味着,现在的汽车,比几十年前的汽车安全了太多太多。

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交通事故依然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这说明,我们在汽车安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汽车安全,提升安全意识,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而奋斗!

0 阅读:3

谭宇轩说车

简介:谭宇轩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