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这事儿新鲜不?一个说相声的往直播间里一坐,愣是把整个娱乐圈给震了!说的就是李菁,德云社当年那三位创始人里头的一位。要说这人可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消失了八年突然杀回来,好家伙,直播间里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弹幕刷得比过年放鞭炮还热闹!记得那天我正刷着抖音呢,突然看见个穿大褂的老熟人。定睛一瞧,这不是当年在春晚上说《我要幸福》那位嘛!要说时间过得真快,打他离开德云社都十五年了,上次在电视上看见他还是八年前的事儿。直播间里李菁也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就端着个紫砂壶往那一坐,跟唠家常似的开始讲故事。最绝的是他说了句"相声是跟郭老师学的",这话听着平常,可在相声圈里就跟扔了个二踢脚似的,当时就把好些人的回忆给炸出来了。您说这李菁到底图个啥?要我说啊,这就是老江湖的智慧。当年他跟郭德纲、张文顺三位在茶馆里说相声的时候,台下拢共就七八个观众。后来德云社火遍大江南北,他倒好,拍拍屁股走人了。走的时候那叫一个体面,既不哭也不闹,记者问啥都笑眯眯的,到现在网上都找不着他半句郭德纲的不是。这次回来又整了这么一出"感谢授艺之恩",这操作,简直就是相声界的"前任文学"啊!要说直播间这地方真是神奇。以前咱们听相声得买票进园子,现在倒好,老艺术家往手机里一坐,天南海北的观众都能凑热闹。李菁这回玩得更绝,不光说单口,还跟网友互动上了。有00后小年轻在弹幕里问"快板是啥",他当场就来了一段《武松打虎》,那手速,比我儿子打游戏按技能键还快!更逗的是有网友说要给他整个虚拟捧哏的,他居然还真接茬儿:"那敢情好,省得我一人分饰两角了。"这话一出,直播间里礼物刷得那叫一个飞起。
这事儿让我想起前阵子跟胡同口王大爷聊天。老爷子是曲艺迷,提起现在的小年轻都不爱听相声就直叹气。可您猜怎么着?李菁这场直播,王大爷戴着老花镜在手机前守了俩钟头,边看边拍大腿:"这才是正经玩意儿!"要我说啊,传统艺术不是没人爱看,关键得找对路子。您看人家李菁,把快板声混着电子音乐,老段子里加网络热词,这新鲜劲儿,连我家上初中的闺女都跟着哼哼。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德云社那帮小年轻。前些日子我去广德楼听相声,台上那帮孩子穿得跟男团似的,段子里净是网络梗。不是说这样不好,可总觉得少点啥。反观李菁这场直播,虽然用的是新平台,可骨子里还是老艺人的范儿。他讲故事那节奏,就跟胡同口大爷遛弯似的,不紧不慢却勾着人往下听。有网友统计过,他这场直播平均每分钟观众互动37次,这数据可比好些流量明星都厉害!
您说这李菁突然杀回来,是不是跟德云社要有什么大动作?我琢磨着啊,这事儿还真有戏。眼瞅着德云社成立二十周年要到了,郭德纲这两年也没少提"不忘初心"。要是这二位能再合作一回,那可真是"活久见"的名场面。话又说回来,现在李菁自个儿玩得风生水起,直播间里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犯得着回去给人当配角么?要我说啊,这老哥俩心里指不定早就有谱了,咱们就等着看热闹吧!这事儿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您发现没?现在说相声的跟搞直播的越来越像了。都是靠嘴皮子吃饭,都得会抓观众心思。李菁这场直播最妙的地方,就是他把传统评书拆成了碎片化的"小故事会",一个包袱接一个包袱,比刷短视频还带劲。有回我在地铁上看见个小伙子戴着耳机乐得直抖,凑过去一瞧,可不就是在看李菁讲《明朝那些事儿》么!
要说这李菁也是够神的。消失八年干啥去了?有人说是去深山老林修炼了,有人说在体制内当干部了。要我看啊,人家这是"闭关修炼"去了。您瞅他现在这状态,说起网络热词比年轻人还溜,玩起直播特效那叫一个驾轻就熟。更绝的是他把AI技术都整进来了,听说正在开发什么"智能快板教学",这要是成了,以后学快板都不用找师父,直接跟手机学!话又说回来,传统艺术这么改到底好不好?前些天在茶馆听几位老票友掰扯这事儿。有人说这是糟蹋老祖宗的手艺,有人说这是与时俱进。要我说啊,甭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您看李菁这场直播,多少年轻人是通过他才知道了什么是"贯口",什么是"腿子活"。这可比在园子里说给两百人听管用多了,直播间里动不动就几百万人围观,这不就是最好的传承么?
最后跟大伙儿唠句掏心窝子的话。咱老百姓爱看啥?不就是图个乐呵么!李菁这场复出秀,要我说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传统艺术指了条新路。您看现在多少老手艺都快失传了,要是都能像他这么整,既保住老底子又玩出新花样,那得多好啊!对了,您要是还没看过李菁直播,赶紧去瞅瞅,保准让您乐得找不着北!顺便问句,您觉着李菁这波操作能打几分?要是他跟郭德纲真同台了,您最想听他们说哪段?
小编醒醒吧,李跟郭平辈!